小学语文是学习什么(小学语文教什么)

这是开通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先来段简短的开场白:,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小学语文是学习什么?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小学语文是学习什么(小学语文教什么)

小学语文是学习什么

这是开通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先来段简短的开场白:

老实说,自己始终是网络工具使用的后知后觉者,可能与年龄偏大有关系。

使用QQ、微信好久,发现公众号是个好媒介。它能让一个人持久地、系统地、尽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逐渐会有一个志同道合的读者群相互讨论、交流。

作为一名从教将近三十年的教师,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上,一直在思考、实践、探索中前行,自认有许多看法和做法需要总结、交流,乃至与同道讨论,于是想到了公众号。

首先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文章绝对会是自己的原创,不存在抄袭等版权问题。其次,本公众号中发布的任何一篇文章,任何人都可以阅读、转载,只不过转载时烦请注明出处。最后,欢迎对小学语文教与学感兴趣的老师、同学、家长等所有读者留言讨论,拍砖也行,但千万不要粗鲁失仪,有失斯文。

先带大家回顾两个典型场景吧。

场景一:一篇新的课文教学开始了。老师先领着学生读准、读通、读熟课文,识记、书写生字,挑出重点词语识记并把它们的意思抄写下来;然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把段落大意概括出来,当然,这些也是要写下来的;接着,带领学生逐段、逐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句段的意思也是要写下来的;最后,总结并写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写法(包括结构安排、写作顺序、修辞手法的运用等)。这样,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算是完成了,后续就是学生完成有关的作业和把在课堂上记在笔记上的东西全部背诵下来。

这个场景,相信教龄在20年以上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会陌生,因为那个时代,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就是这样的,可以称之为“填鸭式的应试期”。

场景二:一节语文课开始了。短短的40分钟我们经历了什么?有音乐,有录像,有图片,有实物,有即兴表演,有绘画,有手工制作,有学生自由组合而展现的东奔西跑的喧嚣场面,有个别学生情绪激昂地争论或陈词而不少学生无聊地东张西望……

这个场景,教龄在12年以上的小学语文教师也不会陌生,因为这正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展开后,大多数为教育界津津乐道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真实场面,我称之为“牧马式的自由期”。

以上两个场景,代表着我国基础教育离我们比较近的两个时代,理性来看,各有优缺点。场景一,优点在于充分夯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缺点是忽视了学生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扼杀了学生对语文的情感及学习兴趣。场景二,优点在于关注了“三维”目标,面向素质教育,缺点是逐渐迷失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有“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味道,到终了发现很多学生语文能力没上去,基础也奇差,反倒是浮躁、华而不实等毛病一大堆。

那么,现在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处于一个什么时期?我觉得这六七年来是在场景二的基础上对新课程改革进行的“反思式的滤化期”。

和大多数老教师一样,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尽心尽力地带领学生在识字、写字、读文、写作及口语交际的瀚海中前行。这其中,遵循过《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也遵循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与修订版。咱们都是行内人,相信在我前面描述那两个典型场景时,个中的酸甜苦辣大家都能脑补出来。这还不是关键,关键是我们语文老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学生也花了不少的精力,但效果有限,错别字满篇、怕做阅读题、不爱写作文、不爱学语文的学生大有人在。这到底是为什么?问题出在哪里?

而且,我心中一直有个疑惑:语文教学的主要媒介是课文,而语文教材版本繁多(“老百晓”中就能查到16种),且每一版本的每册教材中的课文也经常发生变化,我们语文教师只能是遇到什么课文教什么课文。一切都在变化当中,怎么抓其中的规律?从理论上讲,每门学科的教学任务总有其不变的成体系的东西,比如数学的就显而易见。但语文的呢?从来没有见过成体系的且有具体内容的教学任务的出现。而没有这个东西,语文教师只能是见山说山,见水讲水,最终不但自己特别受累,而且从语文教学的效果上来讲也是事倍功半。于是,十几年前新课程改革实施时,我就不断地思考:语文教学中不变的到底应该是什么?语文教学从课程本质上来说应该抓什么?在不断的思考、学习、实践中,我终于逐渐明晰了——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要抓学生的言语智能培养!

言语智能是什么?语文教学抓它合适吗?如果合适,具体怎么抓?后续我再慢慢道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