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语言的学习方法(干货实操助力教你从根处解决语言学习的致命难题--词汇篇)

常见的语言的学习方法(干货实操助力教你从根处解决语言学习的致命难题--词汇篇)(1)

实操之词汇篇:

相信学语言都有一个无法避免的坎,那就是阅读时生词太多。要背的词,要么是忘得快,要么是不会用,并且有些翻译过来像是同义词的单词,在自己运用的时候,总被中式英语的思维带跑偏。

在这里本人严重声明,我自高2以来,没有死记硬背过一个单词,尤其是自己自学挪威语的时候,我的语言学习里,从不背书上的单词表。我是想从一个我对词汇学习认知的角度,来说明,死记硬背的耗时和没必要。

并且我也特无法理解,那些在纸上写几十遍单词的主,他们是如何被洗脑到,仅靠26个字母,就自我感动到精尽人亡的。

我觉得我们所做的任何行为,我们都要深索其背后的理性支撑。一个语言的学习,甚至任何一种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停留在表象。

并且语言中词汇的学习,不是靠记忆曲线法完成的。有些人觉得,自己17天能记住一万个难词,很有成就感,但这并不是在学语言,而是在锻炼你抗老年痴呆的能力,我在韩国的时候,好多教会里的老头老太太,他们学英语,就是用这一套来预防保健的。

试问现在已毕业多年的你我,有谁还能一字儿不差的,把初中学的出师表全篇背下来?而又有谁,会完全把唐诗宋词的诗句忘得精光?

我想说的是,我们永远无法记住形式,但是我们会更容易对“含意/深意”,有更长的记忆时效。

这里我先上个图,然后进入实操正题

常见的语言的学习方法(干货实操助力教你从根处解决语言学习的致命难题--词汇篇)(2)

1.词汇学习之普世法 (第二种方法适合高阶突破的学员,我会在文后简单陈述,等下篇文章细讲)

有些懒人想要更懒的方法,我只简单用下面这种方法半年多,就突破了一个新语种,相较我们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加4年大学,学出来的英语也没有这半年的时效高吧。如果懒,本方法耗时更短,更适合懒人。

所以想从根处学好语言的,现在暂时还蹲厕所的。请把裤子提起,给出自己一个放空的10分钟,把下面的内容看完。

阶段1.塑境 内化

塑境:语境中语义的学习,是学习语言的第一要义。单词如果脱离了句子,就像老司机开车没肾宝, 家里上网没WIFI一样。语境中语义的重要性,要高于我撇开语境,记住了某个鬼都看不懂的词要强。

单词表,永远是学习者的,首选自虐型杀伤性武器。我对红宝书的恐惧不在于,敏洪大大奇葩的词汇联想,而是那些个给单一词汇加的,牵强得可怜的例句。

词汇的最优学习土壤是文章。准备一篇适合自己语言等级的文章,文章的词汇量要控制在你40分钟到一小时能结束为宜,不要贪多,也不要给自己加难度。

买系统性的教材也好,还是一些英语软件里,分层了的新闻时效素材也好,即便文章作者给文法降级了,也一定要挑,原汁原味的native speaker写的文章。

之后进行以下操作:

第一步:

通过简易查词的方式,给文章中的生词标意,标名能帮自己造句的词组,和该词所在的例句。具体方法展示见下图:

常见的语言的学习方法(干货实操助力教你从根处解决语言学习的致命难题--词汇篇)(3)

“释义”上能做到英文解释英文是最好的,做不到也不要强求自己,(这里不必使用上面那种求词源的鸡肋法查词,这种方法在普世学习法里,会造成学语言的人包袱太重。见效慢,当然如果出于兴趣你那么做会加不少分)。

“例句”角度,我使用了一个挪威语例句非常多的网站,挑下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句,摘录在知识点后面。英文比较多用的网站是bing.dictionary。在中译英的时候这个网站的意义要比有道,金山等大得多。

“辨析”是一个永远纠结在非母语学习者心中的一根刺。英语还好,有之后我会推荐的韦氏词典,或者你可以从词源,或是大量的典型性例句里找到差别。

挪威语,我是进行大量的新闻事实性材料的阅读,一一给自己归类同义词所在的例句语境,再加以总结的。这不是某个挪威语词典能给出完美解释的。对于非英语的其他语种学习的人士,这是我学起来比较有效的总结方式。

第二步:

在一张word文档中写下自己的翻译,可以夹杂英文中文一起,只要自己看得懂就行。见下图

左侧word为一个我翻译的文稿,右侧为该文稿为对应的挪威电视剧的挪威语台词和语言点解析。

常见的语言的学习方法(干货实操助力教你从根处解决语言学习的致命难题--词汇篇)(4)

我左侧这个翻译的word文档,只要是能够帮助我理解句意,我翻译成什么样子都行。右侧的语言点解析一定要配合例句讲解到位,标准见上面的第一步。

3.列出一个excel 的表格进行归类总结。尤其抓住虚词/连词/特定句式/固定搭配/俗语,这五点。这有助于我们之后灵活运用。见下图,要留意表头的几个要素

常见的语言的学习方法(干货实操助力教你从根处解决语言学习的致命难题--词汇篇)(5)

要多将单词与所在的词组合并,以语境的形式呈现在表格里,这一步是在逆向的教我们,如何正确进行语用。因为我们的语言体系与印欧语系是不同的。

词语学习不是停留在释义/翻译表层,而是深入到其在文章中,是如何被组句构架成文的。

若仅背单词,或仅从一个汉语组词造句的,思维方式和语用习惯里,只将汉字译成英语,只能使我们搞出,日后非常难改的,中式英语的说/写习惯。

有些人会无法接受列表格这一步,觉得我看得懂就可以了,并且好多国人,甚至我知道的留学生里,他们都自诩"我不会说,但是我能看得懂那些,非常难的研究型英文论文"。

我就纳闷儿了,在语言习得的过程中,你一直就是个不知所云的哑巴,这有什么可骄傲的?

同样是在国外留学的,谁看不懂,难道你能比母语就是英语的,同一专业,同一研究所的同学能更懂吗,国人里有多少考雅思托福的短板,都打在了写作和口述上。学术交流的时候又有多少都是吃了哑巴亏?

所以一定要在语境里面,以词组/短语/句式的形式,来理解目标语言的语用习惯,这会增加自己对语言更深层的理解,和更标准的运用。

4.可以顺带收纳一些非常优质的论据,以话题的形式分类,这有助于养成写作时,组织文章的能力。——也就是小时候,语文老师要求写的“摘抄作业”

综上:一个单词的标准学习方法是,我先不必要记住该词的大体拼写,而是更加注重该词所在句的,句意环境,以及该词语在句子中所在位置。(关注后面这一点,有助于在我们在学习语法的时候“开悟”)。

打岔举个栗子来说明一小下,为什么不去注重单词具体拼写——汤姆克鲁斯有阅读障碍症,他看见的单词和我们正常人看见的是不同的,虽然他看见的单词妨碍了行文,但这并没有让他无法演戏和理解台词。

所以在整个“塑境 内化”阶段的4步中,不必要纠结于皮毛的单词拼写。

阶段2.降级 高效反复

我们要在学习语言的时候学会给自己降级,这并非是让我们读简单的东西,来找优越感,而是——做到高效率的多重复第一阶段铺垫出的材料。

挪威语B2应考前,我的一个200多页的pdf文档,翻下来不过半小时,面面具到。并且非常有重点,效率也很高。这就归咎于我这一阶段所要说的方法。

见下图

常见的语言的学习方法(干货实操助力教你从根处解决语言学习的致命难题--词汇篇)(6)

这是当时我旅游,电脑不再身边的时候自己写的手稿。

一遍重复----我拿出之前整理的那篇,适合自己语言等级的文章,并且当时在40分钟到一小时内,我结束了对该文,第一阶段的4步蹂躏。

在理解了句意词语等知识点之后,自己重新翻阅,当遇到还是不懂的词,或者无法掌握的句式时,将其所在的句子抄下来。见上图。

若有电脑的话,直接复制粘贴句子到可以编辑的文档里保存就行。要切记不要抄好几页,贪多,我是当我抄完一页之后,就暂停了。

二遍重复----第一阶段中,自己翻译过来的中文,逆向翻译回英语或挪威语等原文语种。然后与原文进行对比。用油笔画圈或者方框的形式,标出自己逆向翻译后,对比时,错误的地方和出现的句法偏差。

三遍重复----当我这一页用油笔标记完之后,再回过头,再重复进行逆向翻译的过程,再进行比对,在重复出现偏差的地方,用黄色的荧光笔进行覆盖标记。

四遍/多遍重复----当你多次重复逆向翻译的时候,那些仍旧记不住的词汇或是点,用越来越深的笔色覆盖标记,我的颜色排列是黄色-橘黄色-荧光绿色-蓝色-紫色。

比如我第一遍用油笔圈出了许多不会的词,第二遍重复时,有部分油笔圈出的词我仍旧没有记住,我就用黄色笔覆盖在油笔标记的圈上,

第三遍重复时,有部分黄色荧光笔覆盖的词汇或句式,我仍旧没记住,我就用更深的桔色笔覆盖,

第四遍重复时,橘色笔覆盖的知识点我仍旧还有没记住的就用绿色笔涂抹覆盖,一直重复下去。

在多次重复的过程中词语的正确书写和记忆就差不多跟着语境根植在脑中了。

虽然这看起来比较繁琐,但这并没有消耗很多时间,我一般把同一个话题归类在一个文档。

一个话题第一次翻用时能一个多小时,第二次差不多40多分钟,第三次一般在15-20分钟左右,甚至之后我会发现,间隔好几页会有非常深颜色的标记,这缩短了大量的时间。

当你完成多次重复的标记的时候,你回头再看,只要留意颜色深的错误点就可以了,这会使你有目标的,进行高效重复。并且不再耗时。

初中学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中,这个“时”有很多人都把握不好,无数学不好语言的人,把“时习”变成磨洋工式的,无重点式复习,这就导致无的放矢,低效耗时的局面。

复习痕迹要比学习新知识时候的笔记重要百倍。并且这是世面上,所有语言学习材料都无法给你的。重复的痕迹只属于你自己。

我用这种方法学了4本教材,外加三个月的新闻稿件和电视剧,没有太大压力,并且这种词汇学习的方法,并没有孤立在英语的阅读,写作,听力,口语之外。

紧密联系性很高,这就导致没有浪费不必要的时间。

所以,再重申一遍开头的那句话,我用这种方法只半年多就突破了一个新语种,相较我们九年义务教育,加三年高中,加4年大学,学出来的英语也没有这半年的时效高吧。

以上是我第一种学习词汇的方法。难度系数比较低,如果看着觉得麻烦的话,你可以拿一篇小短文试一下就知道其可行性有多高了。

分割线---------------------------------------------------------------------

由于篇幅的限制,我这里简要陈述第二种词汇学习的方法,以后有时间会细讲。这是出于我学英语的时候,曾听过词源法学习GRE词汇的课。当时听完之后感触非常深。

这种方法适用于深度学习,或者已经在国外求学/生活的朋友。我觉得他比较鸡肋,但学词汇如果单从一个钻研的角度看,词源法,会让我们对语言的理解更加深入。

拿火箭搞事情的伊隆·马斯克,在一场座谈会曾提及过大树理论,这虽然被一些人调侃。

但如果从“求是”的角度来看带该理论的话,我认为“索根”是每一种知识发展起来的基础。在其之上,我们才能开枝散叶,这同样用到了语言学习领域。

一个单词从词源的角度,一点点串联到词根的形成,和最终词形的分化--通过元音降级,辅音音变的方式,多元地展现出词汇的不同词性,和微妙的意思差别。

这个词汇学习的道理,同样旁通到了整个日耳曼语系。相信住在欧洲的国人都会发现,他们当地人或多或少在欧盟区跨境旅游的时候,差不多能看懂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德文法文等的路标和广告语。

我在本文,仍旧不惜舍笔写出这个词源法,是因为,我们在学习任何一个语言的时候,都要有一种求根求源的意识,这有助于我们在阅读时遇到难解的字,我们能正确的发散猜出词义,或是搞懂一些古典诗句,甚至有助于你触类旁通的,了解到其他与英语同源的语言。。

此法,是我在单纯学习英文单词的时候使用的。但是!!!非常消耗精力。除非你对英语有非常浓厚的兴趣。

学法就像老外学中文要研究偏旁部首的象形一样,比较鸡肋。但是我想传达的是,一个系统的词源词根法解析,加上语境辅助,会让你真正走进一个语言。

不间断的大量的阅读,以及从语境/例句角度,有标的重复训练,真的是对学习词汇的学生来说,唯一个值得养成的学习习惯。

那些个短期记忆法更多只是一种卖书噱头,和投机取巧的手段。

所以加油吧,语言学习的小伙伴儿们!我们要走在高效,和不断精进的路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