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鸡蛋为啥很少见的了(各地的这些怪鸡蛋)

“估计大家都听说过毛蛋、活珠子,甚至是童子尿煮鸡蛋,但是大家有多少人真的能下的去口吃一下这些奇怪的鸡蛋美食呢?这些奇怪的鸡蛋又为何会得到部分人的喜爱?它们真的如传说中那么滋补吗?”

毛鸡蛋又名旺鸡蛋、鸡仔蛋、毛蛋,福建称鸡蛋胎或鸡仔胎,江浙皖一带称旺鸡蛋或喜蛋,而在湖南、贵州,则叫做寡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一般情况下,毛鸡蛋分两种,一种是活胎毛蛋,即在鸡孵化时有意中止孵化,形成活胎毛蛋;一种是死胎毛蛋,即受精蛋在孵化的14至21天内,由于温湿度或细菌和寄生虫感染造成的死胎。

白鸡蛋为啥很少见的了(各地的这些怪鸡蛋)(1)

01、毛蛋(死胎毛蛋)

凑近毛蛋仔细观察,你能清楚地看到蜷缩在蛋壳之中、发育几近成形的雏鸡,样貌、骨骼甚至毛发清晰可见。

毛鸡蛋的经典吃法不外乎煮、炸、烤!在卖煮毛鸡蛋的大锅中,摊主能够一眼分辨出横漂的全鸡,竖漂的半鸡半蛋,沉在底下的是全蛋。任何一位高端吃货都禁不住老板发出灵魂拷问“要半鸡半蛋,还是全鸡?”

而在东北大街上,烤毛蛋是可以脱离其他烧烤,单独摆摊售卖的。人手一串烤毛蛋,热腾腾出了锅,还要抹点酱,不辣的酱料很受欢迎,若要吃辣,也是甜辣为主,毕竟愿意吃这长相怪异的鸡蛋的顾客,绝大多数还是为了毛蛋的那一口鲜。

此外,东北除了烤毛蛋外,还有一种奇怪的美食,那就是烤实蛋。毛蛋是发育中途夭折的鸡仔,而实蛋就是发育初期便意外失败的鸡胚,然而自然形成的实蛋比较难得,所以后来就出现了人工制作的实蛋。即在鸡蛋敲出一个小口,倒出蛋液拌入盐、味精和食用碱,再重新灌入蛋壳蒸熟,圆润滑嫩的实蛋呈现出明亮的黄(加碱过多变成绿蛋);做法一般是将蒸好的实蛋对半切开,放在火上烤至外皮起泡,再刷上孜然粉、小茴香、辣椒面以及各种酱料。

白鸡蛋为啥很少见的了(各地的这些怪鸡蛋)(2)

然而,死胎毛蛋除含有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外,可能还有寄生虫和虫卵等,食用会导致消化道疾病,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据资料显示,毛蛋中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如雌激素、孕激素等,儿童如经常食用,会使体内激素水平超常升高,打破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性,造成内分泌失调,引起性早熟。

02、活珠子(活胎毛蛋)

活珠子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属金陵小吃。早在清朝咸丰年间,活珠子就在南京地区食用成风,并成为治疗眩晕的食物单方,是民间传统食补珍品。而且人们也普遍认为,活珠子具有养颜美容、保健补血,促进婴幼儿大脑发育,防止老年骨质疏松等功效,实为理想的绿色食补佳品。

而它的吃法也较为惊人:活珠子煮熟后敲碎大的那头,先喝干净极鲜的汁水,再吃“小鸡”。蛋底的硬块沾点盐,嚼起来格外香。

白鸡蛋为啥很少见的了(各地的这些怪鸡蛋)(3)

事实上,一枚鸡蛋本身是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但鸡胚在21天的孵化期中,除了能够通过气室得到供鸡胚生长的氧气,它是没有办法从外界获取任何营养的,鸡蛋本身所含的绝大多数营养也被鸡胚发育消耗掉了。因此,不管是活珠子还是毛鸡蛋,它们所含蛋白质和微量元素不可能比孵化前的鸡蛋更多。

而活珠子吃法中的“喝汁水”,其实这些汁液在学术上称为尿囊液,成分主要是鸡胚的排泄物。

03、童子蛋

在浙江东阳,童子蛋不仅成了当地每年的春日限定,甚至入选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为当地人相信,用童子尿煮出的鸡蛋具有保健的效果。

其实,童子尿煮鸡蛋的做法和茶叶蛋有些类似,只不过加入的是童子尿而已;每到开春的季节,大家都去幼儿园里排队接童子尿,一定要5岁以下小男孩的尿,小女孩的不可以,超过5岁的也不可以。

白鸡蛋为啥很少见的了(各地的这些怪鸡蛋)(4)

而真正让尿煮蛋发挥特色风味的还主要看下面的步骤:将完整浸润每颗鸡蛋的童子尿液大火煮至沸腾,尿骚味就是在这一步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散,那令人酸爽的味道,即使站在数米开外,也依然嚣张地弥漫着;之后,人们会将鸡蛋一个个从锅中捞出,再将蛋壳敲裂放入原来的炖锅中;尿液从蛋壳的裂纹中渗进去,与蛋白和蛋黄亲密接触;最后,以小火熬煮约十几个小时,在这期间,人们还会时不时地往锅里增加一点“佐料”(尿液),让蛋的味道更浓烈。

巧合的是,类似的做法在福建永春也存在,不过为了防止蛋壳煮裂,一般选择用鸭蛋。

为了证明童子蛋的功用,还有网友从《本草纲目》找来一段:人尿为轮回酒、还元汤,童男者尤良。童子尿清热、性偏凉,主治寒热头痛、症积满腹,润肌肤、利大肠,去咳嗽肺痨,止劳渴、润心肺以及一些妇科疾病、跌打损伤和眼部疾病等。

转自蛋品世界,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