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失败的真实原因(一个被演义杜撰出来背信弃义的悲剧人)

前言

1974年,河南省浚县李密墓出土,当时卫河清淤,在浚县城关乡罗庄附近卫河河床内被挖出。墓志铭长80厘米,宽60厘米,墓盖书《唐上柱国邢国公李君之墓志铭》,字体结构疏朗,朴实道健。行文39行,满38行,行31字,共1202字。字为正书,书写秀健端雅,字距排列适宜,文体为四六骈文。与《全唐文》魏徵所撰的《李密墓志铭》,相差不大。有一段这样写道:(李密)命世挺生,负问鼎之雄图,郁拔山之壮气,志逸风飚,势倾海岳,控御英杰,鞭挞区宇,志逸风飙,势倾海岳。

李密失败的真实原因(一个被演义杜撰出来背信弃义的悲剧人)(1)

李密墓志铭

李密其人

看过《隋唐演义》,《旧唐书》的观众,应该会认为李密是属于那种投机取巧的小人,他有随机应变的能力,权力欲极强,第一次造反失败后,投奔了瓦岗寨大当家翟让,翟让又把大头领让给他,而在他的领导下,最终导致瓦岗寨四分五裂,从而使许多英雄豪杰离开了瓦岗寨,如秦琼、程咬金等人投靠了王世充,魏征投靠了李唐。最后,李密被王世充打败,也投靠了李唐。这些都是后世文人墨客杜撰加工出来的。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李密又是怎样的呢?

李密失败的真实原因(一个被演义杜撰出来背信弃义的悲剧人)(2)

翟让和李密

李密(582年~619年1月20日),字玄邃,一字法主,京兆郡长安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人,祖籍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隋末唐初割据群雄之一。西魏名将李弼的曾孙。

李密其人,并没有演义当中的那么奸诈不堪,他甚至是勤奋读书的典范。李密少年时代,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职。李密并不懊丧,回家后发愤读书,因以放牛为生,故此常坐在牛背上读书。 有一次,李密听说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了,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李密一看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

为此《新唐书李密传》记载:“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李密谈吐不俗,深深吸引了杨素。回家以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这个人的学识才能,都在你兄弟之上,将来你们有事能够与他商量。从这段典故中可以发现,李密确实有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否则,像杨素这样的大隋当红权臣是不会对他另眼相看的。

李密失败的真实原因(一个被演义杜撰出来背信弃义的悲剧人)(3)

李密

对李密的评价

而在历史上,对李密的评价也是非常之高:

杨广:“个小儿视瞻异常,勿令宿卫。”

宇文述:“君世素贵,当以才学显,何事三卫间哉!

杨素:“吾观李密识度,汝等不及。”

徐文远:“魏公,君子也,能容贤士。

王世充:“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

《隋书》:“李密遭会风云,夺其鳞翼,思封函谷,将割鸿沟。期月之间,众数十万,破化及,摧世充,声动四方,威行万里。虽运乖天眷,事屈兴王,而义协人谋,雄名克振,壮矣!然志性轻狡,终致颠覆,其度长挈大,抑陈、项之季孟欤?

李密失败的真实原因(一个被演义杜撰出来背信弃义的悲剧人)(4)

李密

李密之死

隋大业九年(613)参与杨玄感于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起兵反隋。玄感败,李密逃亡。十二年,入瓦岗军。同年十月,因李密劝翟让迎击隋悍将荥阳通守张须陀所统精卒,大败隋军,故翟让命他分统一军。李密军令严肃,赏赐优厚,士卒乐意为他所用。他建议袭取兴洛(后改洛口)仓,开仓赈济,扩充队伍,然后进取东都。大业十三年,瓦岗军攻取洛口仓,招就食饥民几十万,起义队伍迅速壮大。李密长于谋略,逐步在瓦岗军内部形成自己的势力。

李密失败的真实原因(一个被演义杜撰出来背信弃义的悲剧人)(5)

大业十三年年初,李密获准建立蒲山公营。二月,翟让推李密称魏公于洛口,改元永平,以招徕各路反隋武装,由此李密在各路起义军中确立了盟主地位。这时,李密和翟让之间因处理隋降官、分配军资等问题,发生火并,李密杀翟让及从者数百人。大业十四年三月,宇文化及杀隋炀帝,率众10余万西归。皇泰主命李密讨伐化及。李密七月出兵东讨化及。两军在童山激战,化及兵败北走。李密虽胜,自己的兵力也遭到重大损伤,王世充组织了2万多人马,乘机进击,李密军大败,本营覆没,亲将秦叔宝、程知节(初名程咬金)、牛进达等被俘,单雄信投降。李密走投无路,乃于九月渡河至河阳降唐。

李密失败的真实原因(一个被演义杜撰出来背信弃义的悲剧人)(6)

李密归唐,李渊大喜,拜李密为光禄卿,封邢国公,还将表妹独孤氏嫁给了李密,称呼李密为弟。但李密不甘居于人下,对自己的处境非常不满。

同年年底,李渊派李密去黎阳安抚昔日的部众,左武卫将军王伯当随同前往。李密率部东行至稠桑驿的时候,李渊突然反悔将其召回,李密大为恐惧,决定叛乱。王伯当试图劝阻,但李密不听。李密率部袭破邻近的桃林县(今河南三门峡市西南),掠夺畜产向南进入熊耳山,前往襄城(今河南省汝州市)投奔旧将张善相。

李密的所作所为被熊州副将盛彦师得知,盛彦师率兵埋伏在的陆浑县南邢公岘,公元619年1月20日(武德二年腊月三十),李密率部经过,被盛彦师全部杀死,时年三十七,传首长安。李渊派人将李密首级送往黎阳招抚其余部。徐世勣献黎阳投降,请求收葬李密的尸首,得到李渊的允许。随后徐世勣将李密葬于黎阳山西南五里处,坟高七仞。

李密失败的真实原因(一个被演义杜撰出来背信弃义的悲剧人)(7)

结语

在《水浒传》中,宋江在死之后,武松等人并没有去叩拜他,甚至还说了“一切都结束了”,让人感觉到很冷冰。但是从李密的墓志铭来看,他的待遇是宋江不能比拟的。

根据《全唐文》来看,,最后还是魏征写的李密的墓铭志。而且魏征的墓铭志上,表达出他非常推崇李密的才能。在这里面有四个字“控御英杰”,说明李密把瓦岗英雄们很好的驾驭住,而且魏征很怀念他的好。瓦岗英雄们就算各奔东西,依然很怀念这李密。如果李密真的如《隋唐演义》中说的无情无义,对待瓦岗英雄很小气,才导致他们都离开了,那么瓦岗英雄们就不会怀念他的好,甚至都不会去他的墓前叩拜。

生逢乱世,群雄逐鹿天下,李密博学多才,有远大抱负理想而不能实现,不得不说,此乃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悲情落场!

@古月谈历史 点赞关注我,给你带来更多历史故事!

李密失败的真实原因(一个被演义杜撰出来背信弃义的悲剧人)(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