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胡兰事迹概括(比肩刘胡兰的少年英雄)

编者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平阿山区这片红色沃土上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烈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了一曲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的红玫赞歌。昨天是少年英雄秦培伦烈士牺牲75周年的日子,让我们再次重温他的故事,让我们再次向烈士献上最崇高的敬意。

刘胡兰事迹概括(比肩刘胡兰的少年英雄)(1)

英雄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在平阴有这样一位以英勇机智闻名的地下交通员。在六七年的时间里,他一次次冒着生命危险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被“还乡团”逮捕后宁死不屈,牺牲时年仅15岁,被誉为“比肩刘胡兰的少年英雄”,他的名字叫秦培伦。

秦培伦(1932-1947),乳名秦三,山东省平阴县洪范池镇丁泉村人。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由于出生在贫穷人家,秦培伦从小就拾柴、放羊,帮大人干活,非常懂事儿。秦培伦不像同龄的孩子那样调皮爱闹,也不太爱说话,黑黑的面庞上常挂着一丝忧郁的神情,一双大眼睛眨巴眨巴的总像在思索什么。论起干活来,他却是踏踏实实,比一般大人都利索,邻居的叔叔大娘们都夸他是个好孩子。

刘胡兰事迹概括(比肩刘胡兰的少年英雄)(2)

秦培伦烈士故居

立志革命

秦培伦的父亲名叫秦子玉,在村公所当炊事员,后来任通信员,常给当时的共产党地下组织送信。他在平阿山区因送信跑了很多地方,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受到领导的信任。1941年夏,秦子玉到河南送信,回来时带着上级油印的材料准备散发,但路过东阿城东北时被敌人逮捕,在东阿城受尽酷刑,始终未暴露组织。后被抓到日本国当苦工,日本投降后回国,在家务农,现已病故。秦培伦经常跟父亲在村公所玩耍,父亲有事忙不过来,觉得秦培伦是个孩子,不易引人注意,就把一些容易送的信让秦培伦试送,结果每次他都完成得很好。后来,区领导认为秦培伦小小年纪却勇敢机智,有着同龄人少有的成熟,就正式让他承担起了区里的通讯工作。这时他才刚满9岁。

刘胡兰事迹概括(比肩刘胡兰的少年英雄)(3)

藏匿情报

担任通讯员后秦培伦的活动范围就扩大了,平阿山区、黄河北岸和毛铺一带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在工作中,秦培伦机智大胆,能够随机应变,经常化险为夷。比如有时他装作拾粪,把信藏在筐底粪内,越过敌岗哨;有时把信夹在指缝里,遇到敌人就立即埋掉。耳朵眼、鼻孔、鞋帽、衣缝都是他藏信的地方。如果是鸡毛信,那更是十万火急,他会想尽一切办法火速送达。经过地下党员的教育,秦培伦知道每一封信都关系着战争的胜负,关系着父老乡亲的身家性命,重如泰山啊!想到这些,他总是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拼上命也要闯过去!秦培伦小小的年纪就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无比信任,敌伪人员也知晓他的大名。1941年,我情报人员得到了东阿城内敌人要“扫荡”山区的消息,为了保存抗日力量,急需把情报报告给驻在任庄的县政府和县大队。这一艰巨的任务落到了秦培伦的肩上。从丁泉村到任庄必须经过敌人石碑子碉堡,为了躲过敌人的搜查,聪明的秦培伦把信用柳树条子别在粪筐底,上面盖了一层粪,背着粪筐装作拾粪的安全越过了敌人的碉堡,及时将信送到目的地。县机关马上转移到大寨一带,避免了日、伪军的突然袭击。这一年他刚满10岁。

刘胡兰事迹概括(比肩刘胡兰的少年英雄)(4)

智斗鬼子

日军对山区根据地进行围攻后每两村就设一个据点,碉堡林立,壁垒森严,妄想把人民的抗日斗争镇压下去。可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敌人封锁得再紧、再凶,也挡不住人民的抗日烈火。

1943年3月20日,一区区长让秦培伦到谢庄通知行政助理员速到大寨开会。在不到5公里的路途中就有两处敌哨,尤其是杨河大桥,是敌人控制山区的咽喉要害,当地群众宁绕5公里远也不从这里走。要完成这一任务既困难又危险,可是任何困难都挡不住勇敢的秦培伦,虽然他才刚刚12岁!他换了件干净的上衣,提了一小篮馒头装作串亲戚的,手拿急信就出发了。出村不远,经过石碑子敌哨时,他坦然地左手握着信和篮子提手,右手掀起蒙布,露出馒头,让敌人检查,敌人抓了两个馒头塞入口袋,让秦培伦走了。一到杨河大桥,秦培伦见气势汹汹的敌人在注视着他,知道不好骗过,就佯装小便,到沟里将信看过后一口吞掉。敌人早知秦培伦的名气,对他起了疑心。秦培伦一走过来,敌人当头就唬他一声:“你是不是姓秦?”秦培伦看穿了敌人的把戏,装作愣了一下,像根本不认识秦培伦似的说:“不是,俺是大寨村的,到纸坊村看姥娘去。”敌人反复检查也没找到把柄,气得打了他几个耳光,捣了几枪托子就放了他。秦培伦凭着记忆胜利地完成了任务。秦培伦作为一个小小少年,以他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机智勇敢,六七年中传递了许多重要情报,既为革命事业避免了重大损失,又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刘胡兰事迹概括(比肩刘胡兰的少年英雄)(5)

不幸被俘

1947年3月,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平阴县后,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和机关都转入黄河北岸。因环境恶化,部队流动性大,组织上考虑秦培伦年幼,离不开家,就把他留了下来。但是,丧心病狂的地主“还乡团”连小孩子也不放过,这年8月19日,秦培伦从村南挑着绿豆往家走的时候,被周贵庆带领的“还乡团”逮捕了。秦培伦被捕后敌人如获至宝,用尽甜言蜜语劝他投降,秦培伦严词拒绝。敌人又以金钱引诱他,得到的却是秦培伦的痛骂。敌人觉得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对秦培伦施以酷刑,先割下他的双耳,又割掉他的鼻子,逼迫他说出共产党员名单。秦培伦满脸鲜血,昏了过去。敌人用冷水把他泼醒,大声吆喝:“快说出来!”秦培伦低沉而坚定地说:“我死也不说!”敌人用尽酷刑也没从秦培伦嘴里得到一点信息。

刘胡兰事迹概括(比肩刘胡兰的少年英雄)(6)

英勇就义

敌人一无所获,决定杀害秦培伦。那天正是洪范大集,刑场就设在集市上。敌人押着秦培伦进刑场时,他怒目圆睁,紧盯敌人。临刑前,刽子手要捂上他的眼睛,但是秦培伦不让,他说:“我要亲眼看着你们这些凶狠的魔鬼是怎样对我下毒手的!”秦培伦英勇就义,年仅15岁。

刘胡兰事迹概括(比肩刘胡兰的少年英雄)(7)

刘胡兰事迹概括(比肩刘胡兰的少年英雄)(8)

写在最后

作为与刘胡兰生长在同样的年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震撼人心的少年英雄,秦培伦同样无愧于这8个大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平阴党史方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