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缘龟隆背(行走的宝石玳瑁)

温馨提示:野生动物属于大自然,请拒绝购买、饲养。

黄缘龟隆背(行走的宝石玳瑁)(1)

玳瑁这个听起来挺刁钻的名字,其实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海龟,这种生活在大海,感觉只能列入动物世界来讲的生物,却也能在中国的文学界来展开说说。

其实在古代文学语境中,玳瑁并不就特指这种海龟,更多的是作为一种诗歌意象来运用。

特别典型的,是大家都曾在语文课本上读到的那首汉代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我知道不少人可能都只记得“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一句了,其实在描写刘兰芝的时候,作者在外在描写上就花了不少笔墨,如:“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虽然是平民女子,但刘兰芝却打扮得颇有色彩,她穿的是彩色的丝质绣鞋,头上戴的是玳瑁首饰,这里的“玳瑁光”是指玳瑁首饰所呈现出来的颜色,或者说它所折射出来的光芒。

黄缘龟隆背(行走的宝石玳瑁)(2)

玳瑁是什么颜色?从生物角度来看,它的甲壳是鲜艳的黄褐色,上面点缀着富丽的褐色块斑。

因为斑纹美丽独特,非常具有装饰性,所以被古人当作一种珍宝,在文学描述中,说到玳瑁的,所表示的意思都是很高级的。

可以用在饰物上,也有用来形容筵席的,如李世民所写“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还有崔颢写“水晶帘箔云母扇,琉璃窗牖玳瑁床”等等,看看这些用词就能知道,玳瑁代表的有多高级了,它常用来形容豪华盛大、富贵、奢靡等。

黄缘龟隆背(行走的宝石玳瑁)(3)

清代镶金玳瑁镯

不错,在古代,玳瑁就是价格不菲、只有上层阶级才能享受的东西,它就象牙、翡翠这样的存在,是帝王贵族奢华生活的代表物。

毕竟生活在海里的玳瑁捕之不易,所以物以稀为贵。另外,在古代,也一直有藩属国上贡玳瑁的记录,如唐元和十三年诃陵国遣使进“玳瑁及生犀等”,雍正四年苏禄国进献玳瑁十二片等,国之交往用玳瑁,也足可证其贵重了。

那么,古人都用玳瑁来做什么呢,总不能拿壳当艺术摆件吧?其实玳瑁的壳熟之甚柔,可用来制作各种工艺品。

黄缘龟隆背(行走的宝石玳瑁)(4)

玳瑁描金漆竹鹤图葵花式盘

《史记·春申君列传》中有这么一段,说是平原君派使者去拜访春申君,特意戴上了玳瑁簪子,亮出了用珠玉装饰的剑鞘,结果到人家的地盘一看,春申君这边连门客脚上的鞋子都嵌着大宝珠,这直接给使者给看自闭了。

赵使欲夸楚,为玳瑁簪,刀剑室以珠玉饰之,请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馀人,其上客皆蹑珠履以见赵使,赵使大惭。

虽然PK输了,但倒也不是说玳瑁比不上珍珠,倒不如说这更说明了玳瑁能与珍珠美玉相提并论的事实,只不过这位使者遇上更爱显摆的春申君,人家连脚都给装上了,不输不行啊!

而从使者这里的“玳瑁簪”也可以看到,早在战国就有将玳瑁做成簪子的习惯了,这也是玳瑁用得比较多的地方。用它来制作首饰的工艺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且水平还很高。

黄缘龟隆背(行走的宝石玳瑁)(5)

玳瑁镶珠石翠花扁方

玳瑁饰品是古代女性很喜欢的一种,范晔就有在《后汉书·舆服志》中记载,太皇太后、皇太后入庙服“簪以玳瑁为擿,长一尺,端为华胜,上为凤皇爵,以翡翠为毛羽”。

除了首饰外,玳瑁的用法还非常之多,“玳瑁床”、“玳瑁梁”、“玳瑁钩”,它显然已经成了一种高档的装饰物,备受古代贵族的欢迎。

清代的时候,玳瑁制品更加普遍,不光是各种饰物,连文人书房里的笔筒、印盒、插屏,都能看到玳瑁的身影了。

黄缘龟隆背(行走的宝石玳瑁)(6)

撵茶图

黄缘龟隆背(行走的宝石玳瑁)(7)

撵茶图中的玳瑁茶末盒

其实玳瑁还是一味中药,以独特的解毒功效而被人们所熟知,《本草纲目》中记载玳瑁有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

不过因为长得好看,易于做装饰用,渐渐地又被用在了其它方面上,成为上层富豪之家的炫耀品,这可真是玳瑁之殇啊。

明代顾玠在《海槎余录》中提到取玳瑁背甲的方法,用滚沸的醋泼在玳瑁背甲上,然后“逐片应手而下”,手段可以说极为残忍了。

黄缘龟隆背(行走的宝石玳瑁)(8)

清代画报上的一则《玳瑁放生》故事

到近代,玳瑁曾几度被列为濒危物种,很多国家已经明令禁止猎捕玳瑁,所以要好好地遵守规则,珍惜这种保护动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