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国的公主被玉兔精摄到了哪里(天竺国的玉兔精貌似雌兔)

在老版的《西游记》电视剧中,天竺国的玉兔精被演绎成女性的角色,由著名的演员李玲玉饰演。这个角色对很多八零后影响很大,也在民间形成了玉兔精就是美少女的影响。然而我们从《西游记》的原著出发,却发现字里行间隐藏着很多秘密,这些秘密中表现最为明显的便是玉兔精的雌雄问题。

按照剧情的设定,玉兔精是变化成天竺国公主潜入王宫的。她利用公主的身份搞抛绣球招亲,逼迫唐僧入赘天竺国。小说中对此的解释是,唐僧为十世善人,他的元阳能帮助玉兔精成就太乙金仙的修为。所以玉兔精以此方式逼迫唐僧,借机用采阳补阴的手段夺取唐僧的元阳。

天竺国的公主被玉兔精摄到了哪里(天竺国的玉兔精貌似雌兔)(1)

这种手段在小说中并不稀奇,西天路上的很多女妖都用过,比较典型的还有西梁女国的蝎子精和无底洞的金鼻白毛老鼠精。从表面上看,这种手段成为女妖的专属,也正好与唐僧的性别相对应。因此在一般人看来,玉兔精是理所应当的女妖。可是我们从小说中来看,原文中并没有直接的指出玉兔精的身份。除了描写出玉兔精变化了天竺国公主外,并没有说明她原本的性别。反而在很多剧情的细节描写上,作者对角色的处理反而不像是女角,而是男角的手段。这不禁让人疑惑,这玉兔精到底是男是女?

天竺国的公主被玉兔精摄到了哪里(天竺国的玉兔精貌似雌兔)(2)

我们知道神话小说中神仙和妖怪的变化并没有性别的限制,尤其是在《西游记》中男女之变本就常事。唐僧师徒中最擅长变化的孙悟空就常变成女角,作为坐骑的白龙马也有变成宫女潜入宝象国的经历。可见玉兔精变成天竺国公主,并不能说明他就是女角,这只是逼迫唐僧入赘天竺国的需要罢了。

而玉兔精在与孙悟空战斗过程中的表现却不像是个女人,反而说成男人更加正常。小说中提到,玉兔精在于孙悟空交手前"解剥了衣裳,摇落了钗环首饰,跑到御花园,于土地庙里取出一条碓嘴样的短棍。"这种打法显然不是女人打斗的场景,哪有女人打架前先脱衣服的?

天竺国的公主被玉兔精摄到了哪里(天竺国的玉兔精貌似雌兔)(3)

除此之外,作者吴承恩还在原著中写道,"妖精为月中玉兔,阴中之阳,水中之金,《坎》卦是也。"这句话指出了古人对月中玉兔的认识,古人认为月中玉兔为雄性,所以才有阴中之阳的说法。在古人的认识当中,天下凡兔皆为雌性,唯独月中玉兔为雄性。他们觉得兔子是望月而受孕,然后吐出下一代,所以叫"兔"。而月中玉兔则是向凡间雌兔撒播月中精华使其受孕,被古人称为"顾兔"或者"顾菟"。因此从古人传统思维出发,玉兔精应该是雄性而非雌性。这样就能对他在战斗前先脱衣服的行为,有了合理的解释。

天竺国的公主被玉兔精摄到了哪里(天竺国的玉兔精貌似雌兔)(4)

古人如此认识兔子,其根本还是因为兔子的性别极难认定。在《木兰辞》中就有"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而这种对兔子雌雄无法确定的问题,让古人对这种动物的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这种偏差被引入了神话故事中,于是才有了玉兔精为雄兔的说法。

既然是雄兔,那玉兔精为什么要以逼婚的方式夺取唐僧的元阳呢?这并不符合小说一贯的设置,因为其它的雄性妖怪都是吃唐僧肉的。采阳补阴这种修炼手段是女妖的必备,男妖就算要玩这套路,也是用采阴补阳。玉兔精去采唐僧,却变成采阳补阳了,这不符合道教神话的原理。

天竺国的公主被玉兔精摄到了哪里(天竺国的玉兔精貌似雌兔)(5)

结合吴承恩先生写小说喜欢夹带私货的风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天竺国的剧情中他又埋下了彩蛋。为了发现这个彩蛋,我从中国民俗文化入手查资料,发现里面的内容非同一般。在古代社会中除了认定凡兔都是雌性以外,还将这种认识衍生到别的领域。他们将好男风的男人称为"兔儿"或者"兔子",以表示其男身女性的行为特征。这种称呼即便在现代也在很多地方存在,北方的农村中就有对男性同性恋者叫做"兔儿爷"的称呼。而好男风这种不良习俗的巅峰时期,正好是吴承恩先生生活的明朝中后期。

天竺国的公主被玉兔精摄到了哪里(天竺国的玉兔精貌似雌兔)(6)

好男风的习俗中国自古有之,虽然被认为是不良风气,却屡禁不止。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龙阳之好"的说法,汉朝时期又有"断袖之癖"。而当时这种风气只是在上流社会流行,在民间并不多见。到了宋代以后,经济比较繁盛,民间生活富庶,于是逐渐流行起了男风。在明朝中后期,好男风的习俗广为流传,达到巅峰状态,成为士大夫文人阶层中的流行风尚。很多当时的文人都好男风,而且将这种行为堂而皇之的写入自己的笔记中,以传后人。比如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袁枚的《子不语》、蒋瑞藻的《小说考证》中都提到了男风问题。

天竺国的公主被玉兔精摄到了哪里(天竺国的玉兔精貌似雌兔)(7)

明朝中晚期好男风的情况比较普遍,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绅百姓都对男风不以为奇。社会上甚至出现了提供男风服务的场所,被称为兔儿馆或者象姑馆。这种情况虽然被道学者所不齿,却一直延续到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在《红楼梦》中也隐晦提到这样的情况,在大观园中也不少见。

在明朝皇帝中明武宗朱厚照便是好男风的典型,他在南巡的时候便让宦官将看上的歌童引入皇宫,供其玩乐。后来的明神宗朱翊钧、明熹宗朱由校都好男风,他们不但在宫里畜养美男,还专门开辟宫殿供其夜宴游玩。这使得北京城男风行业极盛,能够与妓院集中的花街柳巷分庭抗礼。

天竺国的公主被玉兔精摄到了哪里(天竺国的玉兔精貌似雌兔)(8)

皇帝好男风也让朝中大臣无所顾忌,很多大臣家里都畜养了专门供人玩乐的优童。士大夫们将同性之间的关系称为"外交",异性之间的关系称为"内交"。而这种外交行为成为士大夫交往的流行风尚,在各种文会和夜宴中普遍存在。奸相严嵩的儿子严世藩就迷恋一个叫做金凤的优童,达到了"昼非金不食,夜非金不寝"的地步。而明末名将左良玉的崛起据说也跟男风有关,传闻他在北京时是大学士侯恂的面首。而他正是靠着侯恂的推荐领兵出征,在剿灭李自成农民军的战争中成为一方军阀的。

天竺国的公主被玉兔精摄到了哪里(天竺国的玉兔精貌似雌兔)(9)

吴承恩是士大夫阶层,还是当过县令的举人,在江南文人圈子里名气不小,自然也见过不少男风的行为。从他对佛教和道教极为深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种不良之风是非常厌恶的。他在小说中将这种不良风气写了出来,就是为了讽刺和批判这种不良风俗。而出于自保的考虑,吴承恩又不能明着写这些反对的意见,于是采用了神话故事的方法,掩盖了自己真实的创作意图。只有对中国古代文化有所了解,对明朝中后期社会状态有一定概念的人才会在原著的字里行间察觉出其中的不妥之处,然后发现作者埋下的彩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