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的都城在哪里(吴文化知识五十问之十八吴国早期都城)

《史记 吴太伯世家第一》载:“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於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句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馀家,立为吴太伯。”

从《史记》中我们知道,太伯(即泰伯)奔的是荆蛮之地,文身断发。而这个“荆蛮之地”正是指的宁镇地区(详见另一文《荆蛮之地》),紧靠楚(荆)国,又属丘林地区。

东汉赵晔撰《吴越春秋》吴太伯传第一载:“遭殷之末,世衰,中国侯王数用兵,恐及于荆蛮,故太伯起城,周三里二百步,外郭三百余里。在(吴)西北隅,名曰故吴,人民皆耕田其中。”

太伯来到吴地,正值殷商末期,战乱雄起。此时的太伯,已取得当地土著人的信任,推荐为当地的领袖人物,“归之千馀家”,说明具有一定范围的领土,但肯定不是整个宁镇地区。为了所属领地人民的安全,太伯、仲雍带着荆蛮人一起建起了第一座城池“太伯城”,其地点交待在(吴)的西北隅。隅:指角落的意思。这里的“吴”是指阖闾所建的“攻吴”都城“姑苏”,也就是指今天的苏州。

吴国的都城在哪里(吴文化知识五十问之十八吴国早期都城)(1)

故吴:纵观《越绝书》里面分得很清楚,以阖闾建的姑苏城为政治中心的领地称为“吴”,而以太伯所建的太伯城为政治中心的勾吴领地被称为“故吴”。《越绝书》是古代记载越族地区的地方史,对苏南部分,《越绝书》则详细记载了“苏锡常”地区的史料,并列为内传,而对“宁镇”地区的史料及遗迹则交待很少,且概念模糊,列为外传。从这点可以看出,作者都对宁镇地区与苏锡常地区在“吴”国中的位置是有不同看法的。实际上,从近年来考古结果看,宁镇地区应该是勾吴国的起源地,苏锡常地区则是春秋战国中后期,勾吴国向东发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吴国的政治中心地。

我们继续看《吴越春秋》,提到“太伯城”其外郭三百余里。在姑苏的西北隅,名曰故吴(即勾吴),人民皆耕田其中。古代建城,很多利用自然地形,高耸的山脉作为坚固、结实的城墙,纵观宁镇地区,有周围三百余里的山脉也就是下图所示:

吴国的都城在哪里(吴文化知识五十问之十八吴国早期都城)(2)

太伯城位置

结果发现紧邻姑孰(小丹阳)有着这样的地型,图中红色区域,东有茅山,南有横山,西有马宁山脉,这样用自然山体作屏障,成为“太伯城”外城城墙。其巧合的是其周长正好是三百余里,与《史记 吴太伯世家第一》所载一致。这样的“太伯城”外城自然、结实、坚固。

这里我们发现巧合的是:图中区域为句容地区,紧邻小丹阳“梅里”。《景定建康志》载:“郡国有赭山,其山丹赤。”又引北宋《太平寰宇记》云:“赭山亦名丹山,唐天宝中改为绛岩山,丹阳之义出此。山临平湖,湖亦以丹阳名。今此山在溧水、句容两水间。以此证之,则丹阳为山名,山南为阳故曰丹阳。赭山、绛岩山、丹山,皆为赤山之意。”

丹阳之名源自句容的赤山,在古代,以赤山为界,赤山以东为句容,赤山以西为古丹阳,到隋代丹阳、溧阳拆分溧水成今天的南京溧水区。从太伯葬“梅里平墟”角度看,“太伯城”应该离小丹阳不远,句容紧邻小丹阳,比较相符。

我们从地型来看,不但“太伯城”记录的外廓相符,而且其茅山山脉、横山山脉、马宁及宁镇山脉,加上中间赤山边的赤山湖,正好构成了句吴的“句”。古时,“勾吴”国又称“句吴”国,“勾”与“句”字相通,音相同。可能有人要说,“句”字后来的文字,商周时代的“句”不是这样写的。我们来看商周时期使用的甲骨文、金文。句的写法如下:

吴国的都城在哪里(吴文化知识五十问之十八吴国早期都城)(3)

先按甲骨文来说,左边的“勾曲山(即茅山山脉)”与右边的横山为起点的“马宁山脉”,加上中间的赤山湖,正好构成古代的“句”字。最初太伯起城时,其范围不大,领地范围应该是在这些山脉构成的“句”字的南部份,故有这个古代的“句”字。

再来看金文的“句”,其口变成在二个弯钩的外面。我们若按实际地形看,若是“太伯城”能向北有所扩展的话,都城可能就是现在的句容城。2018年4月在句容华阳镇发现的西周早期的“城上村遗址”(现为国保单位),经过考古人员实测,城上村遗址周长和太伯城内城周长相当。能容纳住户大约在千户左右,正好印证了《史记·吴太伯世家》上“归之千余家”的记载。那么这个“口”就代表了句容发现的“城上村遗址”,而同上左边的“勾曲山(即茅山山脉)”与上右边的横山为起点的“马宁山脉”,正好构成了金文的“句”。

看样,“句”与“勾吴”国有着某种联系,勾吴国的“勾”字是吴越语的发声词,无字义,而“句”不是发声词,但“句吴”的“句”发[gōu]音,而且同“勾”字相通,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我们还发现在句容赤山湖旁,有个葛村,正好占据上图所示的中心位置,也就是说勾吴古国的中心位置。这个葛村是个大村,占地面积9.6平方公里,由上葛村、下葛村、后村头、窑岗头村、金三寺组成,人口4388人,1642户。上葛村以前还分为东葛、西葛。村庄周围都有河流包围,形似丹阳西周葛城遗址。关键是葛村所处的位置正好是“句”吴的中心位置,而且葛村名字并非与姓葛有关。在宁镇地区,共有三个比较怪异的葛村,一是国保单位丹阳葛城遗址;二是位于镇江大港宜文化之地的葛村,可能与宜国都城有关,考古发现其周围有许多西周时代的古遗址。三是句容赤山湖的葛村,可能与“太伯城”有关。

我们还知道,土墩墓是吴国文化的一个主要特色。根据吴文化专家陆九皋、肖梦龙等人撰的《镇江商周台形遗址与土墩墓分布规律遥感研究》统计,我们发现三个葛村分别为丹徒、丹阳、句容周围商周时期土墩墓最集中、密度最高的地方。见下图:

吴国的都城在哪里(吴文化知识五十问之十八吴国早期都城)(4)

其中句容葛村周围又是宁镇地区土墩墓最集中、密度最高的地方,句容葛村又位于丹山(赤山)旁边,临近于泰伯奔吴地小丹阳梅里。种种迹象说明这里可能是吴国发源地,西周时期长达几百年的勾吴国政治中心,也就是最初的都城所在地“太伯城”位置。

还有一个巧合的事,句容地名非常古老,自汉代出现后从未变更过。句容亦称“勾容”,为古吴语地名。而“勾吴”在史料上亦称“句吴”,它既是国名,也是一个地方名。

“句容”地名与“勾吴”国名字读音非常接近。“句”字与“勾”字同音、通字。“容”则是“吴(发[yú]音)的谐音。古时,勾吴[yú]既是国名,亦是都城名。随着越国灭吴,楚国灭越,再到秦汉二百多年的变化,这里的人员及文化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所以地名由“勾吴[yú]”变成“句容”亦是有可能的。因为“勾吴”本身亦叫“句吴[yú]”北方汉代帝皇发音“吴[yú]”变成“容”,成就了今天的“句容”地名。说明“句容”与勾吴国一定有着密切的联系。

根据之前文章分析结果,泰伯、仲雍奔吴至小丹阳的“梅里”,加上以上分析,“太伯城”的方位,应该在离小丹阳不远的地方,最有可能地就在句容中心赤山湖附近。葛村是最值得怀疑的地方,葛村周围有地名:西岗头、排岗、东岗、南岗、王岗、小长塘岗、大长塘岗、乌沙岗、岗头上、陈岗、岗北、乌岗咀,西岗顶、前冈、南埠冈、北埠冈、粟树冈、花冈、芦冈、前冈、孔冈等带“岗”的地名,这么多带岗的地名,又相对集中,这也是很少可见。另外,我们还发现在上葛村边上还有神边、墓东地名,下葛村边有下禹庙、王塔,周边还有濑渚、商殷、西窑、大沟、东港、西港、上天堂、下天堂、港口、羲城、西城等地名。这些地名都暗示了一个方向,这个地方曾是一个中心城池,很有可能是一个都城。

葛村周围以环河所包围,四周河流就像似护城河。另外,我们发现吴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水运发达,它的城治必定是水路发达的地方。勾吴国的农耕运输、战争运输都离不开水路。而葛村边的赤山湖,地处句容中心地,在历史上赤山湖有南北二大源流,素有"九河进水"之称,水路周密,河网直通周边城池。从古老的赤山湖看亦像都城之地。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吴地传》载:“吴古故祠江,汉於棠浦东, 江南为方墙,以利朝夕水,古太伯君吴,到阖庐时绝。”古时,从赤山湖至棠浦(今南京浦口)对面江东有一个“故祠江”,泰伯君吴时在,到阖闾时该江已断流。方墙是指该江南面的方山,因为该江消失,赤山湖向西至大江通路被断。故在秦始皇时期,有挖掘方山,修秦淮河,说成是秦始王为破王气,凿方山。实际上是为了沟通与赤山湖及濑河的连接。从故祠江这个名字看,是否也暗示着泰伯所建的“勾吴”国政治中心就在赤山湖地区呢。

光绪年间撰《赤山湖志》载:葛村地属上容乡,因上容渎而得名。上容渎之下游及附近诸乡本皆穷,一亩田旧产六七石,近则入不敷出,而任其荒芜。村有:葛亭、南亭、长仙、崇信、育德、五渚、望湖冈、西冈、葛村…”

下面有一些地方志的记录虽不能作为证据,但也可以作为旁证:

南朝时期陶弘景《真诰》中载:“雷平山之东北有山,俗人呼为大橫山,其实名郁冈山也。名山记云所谓冈山者也,下有泉水昔李明於此下合神丹,而升元洲水边,今犹有处所。此山正东面有古时越翳王冢。”雷平山是茅山山脉的一分支,古时越翳王冢在茅山。

元刘大彬撰《茅山志》云:“吴太伯初逃句曲山中,足知兹山为圣贤栖托,自古然矣。”

吴国的都城在哪里(吴文化知识五十问之十八吴国早期都城)(5)

《吴氏族谱》记载:“第一世祖泰伯,为吴开基…严父欲立季历,乃托名采药,以养亲,遂南来,隐于勾曲山,人乐其德,从而居者千余,称为勾吴,即江左,勾容县之茅山…”。

清《句容县志》:“周古公志于翦商,其世子太伯不从,爰托采药来句曲山中。好厥德者从之日众,乃建国勾吴。吴,大言也,识不忘句曲隐居,放言之初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