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一起合作能激发无限可能(这一合作跨越千里)

来源:【新华日报】

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对口支援合作,促进各民族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交往交流交融,6月28日上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揭牌暨海东—无锡民族交融合作共建签约仪式“海东河湟流域青绣艺术展”在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举行。

他们一起合作能激发无限可能(这一合作跨越千里)(1)

江苏省委统战部二级巡视员、江苏省中华职业教育社秘书长倪南,无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周常青,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新吴区委书记崔荣国,海东市政府副秘书长、无锡市对口帮扶海东市工作组组长谭军,无锡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张文伟,海东市委统战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冶青峰,海东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刘昀,无锡市委统战部副部长李庆华,无锡市民宗局副局长程鹏,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安红兵,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张国华,互助县领导马晓东、蔡吉清,高新区(新吴区)领导李伟敏参加活动。

他们一起合作能激发无限可能(这一合作跨越千里)(2)

与会领导共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揭牌。

他们一起合作能激发无限可能(这一合作跨越千里)(3)

周常青在讲话中指出,本次围绕青绣传统非遗文化传承,举办“海东河湟流域青绣艺术展”是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深化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生动实践,也是两地在文化领域深度合作、共赢发展中打造的创新典范。他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认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殊重要性,在地方和高校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基地实践功能和成果转化落地见效,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研究,突出产学研成果转化,推进技艺传承和交流切磋。要全面深化结对帮扶和团结互助,促进各民族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交往交流交融,以项目化的形式常态化、阶段性地开展活动和合作。

他们一起合作能激发无限可能(这一合作跨越千里)(4)

崔荣国表示,以学院为依托建立实践基地,既是深化东西协作的创新举措,也有利于通过更深层次、更广领域的民族交往交流活动,增进民族互信、深化民族感情、促进民族团结。高新区(新吴区)将着力把实践基地和非遗文化交融发展中心建成理论研究的高地、实践研究的平台和宣传教育的阵地,打造成为东西协作深度交流、互促共进的“示范”与“样板”,让海东非遗文化走进高新区、走向全世界。

活动中,刘昀致辞,安红兵介绍了两地院校合作情况,张国华介绍了基地建设情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依托,通过两地共建民族非遗文化交融发展中心,围绕青绣艺术精华,开展民族非遗作品展示、非遗文化讲习、非遗文化研讨、非遗文创推广,促进东西部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及城市民族工作的创新实践,增强我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成果实践转化能力,形成一批内容丰富的实践案例,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他们一起合作能激发无限可能(这一合作跨越千里)(5)

“无锡—海东民族非遗文化交融发展中心”“民族文化研究与推广领军人才工作室”和“非遗文化工作室”揭牌。

无锡—海东民族非遗文化交融发展中心设青绣非遗大师代表作品、青绣产业创新产品、青绣还原经典老物件等展区,另设“一丝一线·感受青绣”区域供观众体验交流,用文字、图片、实物、艺人现场技艺展示等形式,展示多个青绣种类,呈现青绣工艺、青绣纹样、青绣服饰、青绣文创品等优秀作品。

“民族文化研究与推广领军人才工作室”和“非遗文化工作室”聘任技艺传承导师,推动“青绣”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青绣”创意设计人才缺乏,产、学、研发展缓慢等突出问题,采取针对性专题沙龙,为师生搭建交流借鉴和学习提升的平台,使师生拓展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传承和实践能力,提升创新思维意识,实现为民族传承,为生活创新。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署共建协议书,并为受聘非遗文化导师的传承人颁发聘书。

他们一起合作能激发无限可能(这一合作跨越千里)(6)

他们一起合作能激发无限可能(这一合作跨越千里)(7)

他们一起合作能激发无限可能(这一合作跨越千里)(8)

“海东河湟流域青绣艺术展” 同步举行,我区的二胡非物质文化技艺也在现场进行了展示。活动还围绕青海省非遗保护成果与实践专题,为科技职业学院师生开展了一场民族文化艺术专题讲座。

责任编辑:潘瑞凯 于萌萌

本文来自【新华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