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卵巢保养小偏方(这样做才是保养子宫)

张玮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女性在经带胎产各方面的保养措施。

经期中的保养

正常的月经是育龄女性的健康指标之一,健康的女性在行经中应不觉得有太明显的不适。

但目前经期的明显不适成了普遍现象,甚至连一些医生也认为是正常现象,这就说明太多的女性月经不健康。在行经期,体内气血相对不足,因此保养和调养均很重要。

首先月经期不能过度劳累,比如看书、看电脑、工作时间均得减少,尤其在第2~3天流血量较多的日子,气随血耗,失血多时气也相对不足,故此时的休息和足够的睡眠是很重要的。

二是月经期要注意保暖。

好多女孩爱在冬天穿短裙,这样易使寒气通过经络而停滞于正在流血抵抗力弱的子宫,寒主收引逐渐导致瘀阻而致痛经。

吃冷食也是把寒气带入体内的重要原因,从而导致疼痛。

有些年轻女性习惯于早晨洗头,也不吹干,湿着头发在下雪天行走,也这很容易导致头痛。

体弱的女性,光脚在铺着瓷砖的地面行走,寒气也可以通过足底的穴位和经络进入体内导致疼痛。

注意调经,在月经快完时进补。

许多人认为在月经期不能补,我体会在月经快干净时是进补的好时机,特别是体弱患者,而等月经完全干净时再进补则效果不如早1~2天好。

如党参、黄芪、白芍、枸杞、当归、淮山药、黄精、龙眼肉、红枣等煲乌鸡是常用的补益食疗。

有些体虚患者在月经快干净时连续服用3天,同时注意休息保养,能够觉得整个月精力较好,睡眠质量也较好。如果在月经期过度劳累,则整个月都可能精力不足。

所以在月经期注意调理好身体,这也是一个调理全身整体的良好时机。

带下与湿邪

不少女性患有霉菌性阴道炎,中医认为与湿邪内滞有关。

湿性黏腻,缠绵难愈,湿热或者寒湿均可以导致霉菌感染。长期过食生冷和滋腻甜食,如巧克力、奶酪等,均可导致该病的发生。精神压力太大,肝郁脾虚也是该病的主要原因。

不孕与怀孕

西方的女性患不孕症者很多,可能和长期服用避孕药和肾虚有关。

怀孕可以类比于在地里种子,首先土地必须肥沃有足够的营养,开春时还得松土,相当于活血散瘀,还得在春季气候温暖时才可以播种,秋冬季天气寒冷均不能生长,因此补肾温肾及行气活血是治疗原则。

长期服用避孕药,过多过早的性生活,犹如使土地变得贫瘠,而容易患不孕症。

坐月子

中国人有“坐月子”一说,西方人没有这种讲究。

在加拿大的医院分娩,产妇口渴了护士给冰水喝,口干了给冰块含。虽然中国人和西方人的体质确实不一样,但也不是每个西方女性都阳气如此旺盛,很多女性也留下了很多隐患。

中医讲究坐月子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一个月不够,应该49天。要避风寒,忌生冷,要保暖,喝姜酒及补气血让气血流畅。否则,风寒湿进入松开的骨关节内,等6~8周身体基本恢复,骨关节又闭合后,风寒湿就出不来了。

年轻时阳气旺盛可能感觉不出来,等年龄老了,卫气虚阳气不足,旧时隐患就出来了,变成了周身关节疼痛的风湿病。

所以坐好月子也可以是个再造健康体质的机会。

冲任督带脉

冲任督带脉与经带胎产关系密切,公孙配内关,列缺配照海。

关元、气海、归来为治疗妇科病的常用有效穴位,以导气法;后溪、大椎为补阳通督之要穴。

临泣穴对过期不产者有效,且该穴通常有明显压痛,以捻转泻法。

子宫卵巢保养小偏方(这样做才是保养子宫)(1)

女性的情绪

月经的周期性变化,常导致女性情绪的周期性变化。“女人心,海底针",形容女性情绪的飘忽不定,但总以血虚为常为因。

女性血常不足,气为血帅,气能生血,大失血后补血的最好方法是人对人的直接输血,为气血双补。也应该尽量服用补气药,如黄芪合四君子汤等,使气旺行血生血。

临床中常见女性患者有血虚证,但西医检查血象正常。血虚证不等于西医的贫血,血虚证表示血的濡养功能降低,出现一系列如脏腑失养的症状。

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易伤,故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养肝血、护肝阴。

在日常生活中,如少食辛辣食物以免伤阴,注意睡眠充足,避免过度使用电脑以伤肝血等均应注意。

总之,妇科病的治疗在于阴阳气血双调双补,尤其是病程长和体弱者。

月经前肝血易不足,肝火易上,肝气易结,治疗以疏肝养血为主,太冲、内关常用,中药可用逍遥丸。

经期阳气易不足可出现感冒、腹泻,以温经化滞为主,通常加灸关元、大椎等穴,温经汤常用。

经后阴阳两不足,以及排卵后肾虚,应双补肾中阴阳气血,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常用,中药以八珍丸加六味地黄丸多用。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奚永江针灸临证验案》,奚永江主编,学苑出版社出版,2009.3。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