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沟通的十大技巧(走向人生高峰的必备法门)

前几天网上出现了这样一篇贴子,讨论谁是三国时期的第一谋士。题主把自己认为有可能的二十四位顶级谋士的名字都给罗列了出来,其中不乏诸葛亮、司马懿等众所周知的名士。当看到第三个名字的时候,不觉让人一愣——“荀或”?这是谁?

进行讨论时,更是让人啼笑皆非。

有人提醒道:“题主,第三个名字不是荀或,是苟或才对,你打错字了。”

题主回应:“不是苟或,他就叫荀或。”

……

看着大家热烈的讨论,不禁悲从中来。题主敢给历史人物改名,网友就敢改姓。这年头,还是要多读书、多认字才行,不然闹出了笑话却不自知,徒增笑柄。

荀家在汉末、三国时期可是大家族,这事要是放到当时,还不得被满门抄斩、全族流放三千里么。

至于,他们口中的“荀或”、“苟或”是谁呢?

成功沟通的十大技巧(走向人生高峰的必备法门)(1)

荀彧(中)

他就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荀xún彧yù,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生前被封为万岁亭侯,死后被追谥为敬侯。他的地位只在汉献帝和曹操二人之下,按照现在的说法,职务相当于中央书记处书记,享受副国级待遇。

荀彧是一个有信仰、有追求、有能力的人。在看到大汉朝纷乱四起、民不聊生之际,他主动帮助曹操制定策略、修改计划,使得曹操有了立足之本,以期维护汉朝的统治;他更是为曹操制定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之策。

不料,曹操羽翼丰满之后,就“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想晋爵为国公,得到九锡的最高礼遇,以表彰他特殊的功勋。

曹操多次找到荀彧谈话,想要拉拢他这个治国之能臣,许诺一起位列三公,被他拒绝。而后,他就被手握实权的曹操外调、弃用,最终抑郁而终。

抛开荀彧的信仰、理念不说,在曹操找他谈话时,只要选择同意,那么他的地位或许会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而且,凭他的能力,三国战乱的时间可能会被大大缩短,也不至于让更多的百姓流离失所。

荀彧与曹操的谈话,正好印证了人际冲突中,迁就型的后果:我输、你赢的特点;要是他选择合作,那就是共赢的结果。

人际冲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冲突,是相互依存的个人之间或他们之间的分歧,他们认为彼此的目标不相容。这在《掌控对话》一书中有详细的说明,它已经发行到了第四版,被誉为职场百万学习者提升解决问题的指南,主要讲解高效沟通的技巧,使人不再错失人生关键机会。

成功沟通的十大技巧(走向人生高峰的必备法门)(2)

一、看破不说破,还是好朋友

《杨修之死》这篇课文相信很多人都读过,它节选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说的是曹操率兵攻打刘备,大败。打又打不过,撤退又怕被人耻笑,进退维谷之时,正好有人送晚餐进来。他看到汤碗中有鸡肋,心有所感。就在这个时候,又有人进来问他夜间的通行口令,曹操随口回应:“鸡肋”。

口令传到杨修那里,他通知下面的兵士收拾行囊,准备撤退。有人问他这是为什么?

杨修回道:“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如今打又打不过,退又怕被人笑,过不了两天曹操必然退兵。”

这话传到了曹操耳中,他大怒,以惑乱军心之罪,将杨修斩杀。没过两天,曹操退兵。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杨修只是通过一句口令,就猜到了曹操心中的想法,这一点并没有错,他却不应该直接就说出了曹操的心思,让其面子上挂不住。

表面上看这是曹操小肚鸡肠、没有容人之度,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就斩杀掉了被世人评价为“胸有锦绣”的行军主薄杨修;其实并不是如此,这是两种文化差异带来的冲突。

杨修具有高不确定性容忍度文化,不会感觉受到未来情况带来的威胁,他更想展示自己超越他人的才能,后人更是评价其“恃才放旷”;而曹操因为身居高位,他要避免发生超出自己掌控的事情发生,这是低不确定性容忍度文化。

当这两种文化发生冲突,权力执掌者必会做出决断,所以曹操会把杨修这个不确定因素给排除掉。

能够看透曹操心思的人很多,但是他们都没有说出来,这只能说明杨修在人际交往上还是很有差距。

遇到这样的事情,可以参照一下外交部第31任发言人坚哥的作法。国外的记者问到很尖锐的问题,他心里面知道对方希望自己说什么,可他就是不说,一句轻飘飘的“拭目以待”,让对方模棱两可、摸不着头脑,看似给了答案,却什么也没有。

二、个体主义与集体主义之间的调和

杨修的死除了与文化差异,还和个体主义有关。

从他出道以来,一直和曹操的儿子曹植关系非常好。曹操每次要出题考验儿子,杨修都提前想出答案,并告诉曹植。

他这样做的目的有二:一是显示自己有才华;二是在曹植面前树立起形象,以期对方接下曹操的重任后,能够给自己一个好的前程。可以说,他的所作所为全是从个人利益出发,本无可厚非。

错就错在,曹操是想考验自己的儿子,杨修可以教他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直接给答案就完全打乱了别人的计划。因此,曹操十分嫉恨杨修。

与杨修不同的是,三国另外一个人,在处理这个方面的事情,就非常的老道。

据《三国志》记载,马超被曹操打败后,投靠了刘备,还被封了官。关羽知道后,心中有些不爽,这个人刚来怎么职务和自己比起来,差得并不太远,就写信问诸葛亮,这个人如何。

诸葛亮回信说,马超文武双全、刚猛过人,是当世英杰,可与张飞媲美,但是还比不上美髯公(关羽的美称)。

关羽得到回信后,大喜。

从这件事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为了保证蜀国的稳定,用到了《掌控对话》这本书中的四个要点。

1. 确定目标:诸葛亮的目标是关羽,大家对他的评价是勇武过人、刚愎自用。如果诸葛亮说关羽不如马超,那么关羽肯定会不顾后果,强行对外发动战争,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与蜀国当时的利益不符。

2. 贬低自己:诸葛亮与关羽虽然同在蜀国,但是一个主内、一个主外,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诸葛亮的官职比关羽更高,他却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称其为美髯公,放低了自己的姿态。

3. 公平理论,大加赞赏:关羽并不知道马超有多强,却知道张飞有多猛;诸葛亮在保证没有贬低马超的同时,说关羽超人一等。

4. 双赢:关羽得到回信,心里高兴,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也因为这封信,他没有强行对外征战,给蜀国赢得了暂时的稳定。

在这件事情上,关羽是明显的个体主义代表,而诸葛亮就是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代表,最终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

三、用有效的倾听做出正确的回应

本书作者在对1001名成年进行的调查中,53%的人认为婚姻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沟通,沟通带来的风险明显高于金钱(38%)和来自姻亲的干扰(14%)。

有效的倾听,就是沟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很多的误解,就是来自无效的倾听,进而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举个例子:一对情侣逛商场,女性指着一件漂亮的衣服说,这件衣服真漂亮,比我衣柜里面的那件还好看。

这时,男性看了一下昂贵的价格,心中就会想,又想买衣服,家里那么多穿都穿不完,房贷、车贷还没还。

或许,他就会比较直接、粗暴的打断对方的说话:“哪有什么好漂亮的,又想买,家里那么多,你都还没穿。”

哪怕这名女性性格再温柔,她嘴上不说,心里面也会埋下男性不尊重人的印象;如果,长期这样,就很有可能爆发情绪,最终导致感情破裂。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男性最好的解决方式,是用非语言的方式,面含笑意的看着对方,让女性继续说下去。

或许,她并不想买,接着说的话是“不过我还是更喜欢你送我的那件”,然后拉住男性的手,走向下一个成衣店。

在这样简单的沟通中,女性会觉得对方尊重自己;男性也可以听完对方的话,从中分析出很多信息,是想买还是不想买,是嫌价格贵还是嫌质量差。

男性只需要做出简单非语言的回应,点头、微笑;或者,委婉的正面回应,等过几天发了工资我们再来买。

这件事不仅不会产生误会,还能让感情更加牢固,让女性觉得男性很顾家、很爱自己;有时爱并不一定要说出来,一个眼神、一次倾听就是最好的粘合剂。

同理,在职场之中,领导拿着方案对你大加赞赏,你赶紧道谢,或许他的最后一句就是,这个方案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深化一下。

而你听到这里会控制不住情绪的暴怒,方案都加班搞了好几回了,还要改;你会选择性的记忆要深化,却没有记住哪些地方要改,最终导致不停的加班修改还没有成效。

人际沟通的本质是两个(有时更多)相互依赖的人之间的语言互动和非语言互动;它的主要目的就是收集和反溃信息,只有做到了有效的倾听,才能做出正确的回应。

写在最后:

人际交往是一门系统的学问,只要抓住了一定的技巧,它能让你事半功倍,更快的掌控对话中的主动权,成为人群中的焦点——沟通无难事,游戏人世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