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大产业园有哪些?第一家乡镇兴办的科技园十年成长为创新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坐落于北京北五环外、京藏高速公路沿线的“中关村东升科技园”,是全国第一个冠名“中关村”的乡镇运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也是北京市第一个由乡镇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自主建设,所有权和收益权归农民集体所有的科技园区。

2010年开办至今,经过十年的发展,曾经是垃圾场、鱼塘的城乡结合部,已经被小桥、流水,大面积的草坪和一栋栋错落有致的办公楼掩去昔日的破败和萧条。

目前,园区内拥有1178家高科技企业、54家上市公司、15家独角兽企业,总产值也从2011年的30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1095亿元。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实现了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既是近年来北京海淀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例,也是中关村科学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缩影。

从“瓦片经济”到“服务经济”

走进位于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九号机器人”),可以看到科技感十足的平衡车、滑板车、无人配送机器人等产品,它作为全球智能短交通和服务类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在2013年入驻东升科技园。

谈到最初选择东升科技园的原因,公司CEO高禄峰说:“东升科技园在政策、融资、人才等方面都有很好的环境。”

相较于传统的“瓦片经济”,东升科技园选择深耕“服务经济”,一方面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金融、咨询、政务等方面的服务;另一方面,为企业员工提供生活场景、政策性房、教育等方面的服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园区的物业收入占比已经降低至40%,而科技服务收入占比提升到60%。

“我们几乎所有的人工智能产品都在这个园区进行过测试。”高禄峰提到,园区会为企业产品的研发和使用提供尽可能多的测试及应用场景。比如,现在他们正在服务机器人领域研发一款面向国外市场的割草机器人,需要用大片绿地进行测试,而园区绿地恰好合适,提出需求后,园区很快给予了相应的支持。

北京十大产业园有哪些?第一家乡镇兴办的科技园十年成长为创新(1)

九号机器人公司展厅

另外,东升科技园所属的东升镇,通过建立镇社两级服务机制(镇党委政府统筹谋划、各股份社是实际的服务者和管理人),资金扶持机制和对初创公司、创业团队的考核监督机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作为一家以技术和创新为驱动的公司,“九号机器人”的研发团队人数已经超过1000人。良好的外部环境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不仅办公场地从最开始的五六百平拓展到了一万多平方米,2020年10月29日,还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截至目前,中关村科学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550家。

“十三五”时期,海淀区形成并实施“两新两高”战略,构建“创新雨林”生态体系,经济总量年均增速7%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而在科技创新力量的直接加持下,海淀区GDP从2016年的5036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8504.6亿元。

打通从科研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

相隔数公里的东升国际科学园则是东升科技园的“升级版”和“走出去”的代表作,它以打造国际化科研创新平台和以生物医药大健康、高端智能制造、大数据为主的高精尖产业聚集为核心竞争力,国际化氛围更加浓厚。

这恰恰契合了在“十四五”时期,北京市海淀区要“建设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的目标。未来5年,要形成以攻克底层技术为牵引、以科技服务业为基础、以大信息产业为支柱、以大健康产业为突破、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海淀特色现代化体系。

现在,园区里聚集了“全球健康药物研发中心”“国际医用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国际科创平台,入驻了85家科技研发类企业,9家建设中的实验室,以及4家创新型孵化器和众创空间……

“结合海淀优势,我们把原创新药研发和医用机器人作为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突破点。由于产业链条长,需要整合的资源多,所以通过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平台,补足产业短板,孵化更多优秀的企业,支撑产业生态发展。”北京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廉提到。

由中关村科学城公司与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平台巢生实验室新近共同设立的巢生北京创新旗舰实验室(下称“巢生实验室”),正是看中了园区以及海淀地区生物创新的生态环境,科研院所丰富的人才储备、学科基础,以及互联网发展带来的在算力算法方面的资源积累。

北京十大产业园有哪些?第一家乡镇兴办的科技园十年成长为创新(2)

“巢生实验室”(王喆/图)

“巢生实验室”作为一个集投资、孵化、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不仅企业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所需要的实验仪器和实验空间,它还提供免费的共享实验平台。“只要有好的技术和想法,即使只有一位科学家,他也可以用免费的平台来完善他的研发流程。”负责人周悦欣希望能够通过共享平台的搭建,让科学家在科研上实现从0到1的突破。

而北京市医疗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的发起人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智航”)本身就是高校科研成果经过孵化、成果转化发展起来的上市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医疗机器人领军企业,它拥有丰富的把科研课题转化为产品,甚至发展成一个产业的经验。

借助“天智航”的经验,机器人创新中心通过整合资源,能够帮助高校里的研究项目成果转化,让想要做企业的人找到合适的研究合作者,进行投融资对接等。截至2020年,机器人创新中心服务近30家科技创新企业,在孵企业估值增长近11.1亿元。

戴廉提到:“思灵就是在创新中心孵化出来的成功案例,目前已经成长为一个独角兽企业。”

成立于2018年的北京思灵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团队来自于德国宇航中心机器人研究所,最开始只有3个人。

北京十大产业园有哪些?第一家乡镇兴办的科技园十年成长为创新(3)

“我们自主研发了全球精度最高的扭矩传感器,机器人关节安装上它之后,能做到在机器人末端装一颗钉子,扎我们的手但不会出血。”思灵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黎田笑着说。

基于这项技术,他们生产出了全球灵敏度最高的智能机械臂和全球集成度最高的五指机械手,而这个机械手曾经在天宫二号上协助航天员完成舱内操作。

黎田还提到,目前他们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已经不再局限于医疗,而是拓展到了工业生产、珠宝、养殖等更多的领域。

农民成了股民,土地产权变成了股权,东升科技园走出了一条农民融入市民、农村融入城市、农业融入科技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当前,海淀全区已建成227万平方米集体产业空间用于科学城项目落地,“一镇一园”入驻企业4237家,集体经济园区直接服务77家上市公司,农村集体总资产达1940亿元。

“十四五”时期,海淀区将以更优质的资源、更开放的姿态引入更多高科技企业和国家实验室,推动北京自贸区科技创新片区落地,有效支撑中关村科学城创新发展需求,助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北京十大产业园有哪些?第一家乡镇兴办的科技园十年成长为创新(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