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民国时代,他既与康有为一力发动著名的“戊戌变法”, 深度参与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伟大变革,被誉为伟大的社会活动家,同时他又是中国近代卓越的思想启蒙者,身为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在文学、史学、哲学、教育等方方面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1)

梁启超家庭教育的核心,当然是修身,一如其在学校教育中所提倡的。

只是教育方式与学校教育有所区别。

传统教育的实践性,使其特别强调“身教重于言教”,在师生之间如此,在父子之间尤其如此。

梁启超家书中总是花费大量笔墨叙述自己近来的经历,固然是抒发情感和向家人报平安,更重要的是,借助这样的机会,透过这些叙述表达自己的人生态

他有九个儿女,分别是:梁思顺、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梁思庄、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

其中梁思顺、梁思成、梁思庄为李夫人所生,梁思永、梁思忠、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梁思礼为王夫人所生。他们中有三人成为院士,其他几位也都是各自领域里十分杰出的人才,被称为“满门俊秀”。

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2)

长女梁思顺,诗词研究专家。她自幼爱好诗词和音乐,从小就在家中由父亲梁启超指导读书,曾编有《艺趣馆词选》。

它也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

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3)

长子梁思成,著名建筑学家,生于日本。

早年入清华学堂学习,赴美国留学,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

回国后,他选择在当时比较艰苦的东北大学创办了我国北方的第一个建筑系。“九一八”事变前夕,他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思成与学社部分同仁在大后方极端困难的境况下坚持学术工作。这时,他完成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完成了他的“中国建筑史要由中国人来写”的夙愿,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空白,竖起了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

抗战胜利后,梁思成深感国家缺乏建筑人才,又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并于1946年赴美讲学,考察建筑教育。

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成为一个社会活动家。他亲自领导并参加了国徽图案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

梁思成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

他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思想、城市规划理论方面都提出了不少超前的新观点。他是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古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4)

次子梁思永,著名考古学家,生于澳门。

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

抗战爆发后,梁思永跟随史语所撤往长沙,经桂林入昆明,最后到达四川李庄。

他于1948年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8月,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躺在病床上仍主持考古所的工作,制定长远规划,指导野外工作和室内研究,热心培养青年一代。

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说:“梁思永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著名考古学家安志敏也说:“梁思永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的开拓者之一。”

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5)

三子梁思忠,生于日本,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回国后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1932年患腹膜炎,因贻误治疗而去世,年仅二十五岁。

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6)

次女梁思庄,著名图书馆学家,生于日本。

就读于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获图书馆学士学位。

1931年学成归国后,立即投身于我国图书馆事业,先后在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

建国后,梁思庄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梁思庄一生致力于西文编目工作,在这方面被公认为全国首屈一指的专家。

北大图书馆的几十万种西文图书的目录都经她亲自指导编制而成。

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7)

四子梁思达,生于日本。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后留校作研究生。抗战期间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职。1949年在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后改为国家工商管理局)任职。

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8)

三女梁思懿,主要从事社会活动。

早年在燕京大学读书,初念医预班,准备升入协和医学院学医,后为了参加革命转入历史系。

她一直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9)

四女梁思宁,生于上海。就读南开大学一年级时因日军轰炸学校而失学。1940年,在五姨思懿影响下投奔新四军,参加革命工作数十年。

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10)

五子梁思礼,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也是梁启超最小的孩子,出生于北京。

1941年,十七岁的他随五姨思懿赴美留学,获普渡大学学士学位,接着在辛辛那提大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

1949年梁思礼回国,初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加国务院组织的“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负责起草运载火箭的长远规划。1956年调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任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

梁思礼是第一代中国航天人,也是当代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带头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梁启超一门五院士(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11)

梁启超的子女们各有自己的成就,都是本行业的专家。

他们都十分用功,学习刻苦;他们都十分热爱自己的专业;他们学贯中西,善于把自己在国外所学的知识和先进技术运用在祖国所需要的研究上;他们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他们都不靠父亲梁启超的名声,都有一颗挚诚的爱国之心!

梁启超有三个儿子是院士。其中,梁思成、梁思永兄弟俩同时于1948年4月当选为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梁思礼于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氏一家真可谓“满门俊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