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和罗元贞什么关系 臧克家和罗元贞

作为词人的毛主席,事实上在五十二岁时就用《沁园春·雪》,让世人知道了他在诗词上的成就。但是直到七十岁时,他还在为诗词创作的问题,向专家、学者和普通民众不断求教。

毛主席时常把自己创作的诗词抄录给身边的“诗友”,并随诗附上一封信件。信中措辞多为“录呈审正、请求审改”,甚至是“加以笔削”。

臧克家和罗元贞什么关系 臧克家和罗元贞(1)

此董必武、郭沫若、臧克家等人,都曾经对毛主席的诗词作品提出过修改意见,其中不少意见也被采纳了。八十年代,臧克家在一次采访中谈到:

一九六二年,《毛主席诗词选》出版前夕,主席亲自把自己的作品印成小册子,发给党内的“诗友”们,并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请大家对他的作品提出意见。

其实早在一九五七年,臧克家还建议修改《沁园春·雪》,毛主席也接受了他的建议。毛主席不光重视党内专家学者对他诗词提出的建议,对于读者来信提出的建议,同样也非常重视。

五十年代初,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在报上发表以后,就有一位叫罗元贞的读者写信指出诗中的不足,并且还提出了对应的修改建议。

后来,毛主席在一九五二年元旦当晚就给罗元贞写了一封回信,表示感谢,内容如下:元贞先生,一月一日来信收到,感谢您的好意。

臧克家和罗元贞什么关系 臧克家和罗元贞(2)

如此看来,臧克家可能是给毛主席诗词提意见,一次性被采纳最多的人,而罗元贞则是第一位因为给毛主席诗词提意见成名的人。

臧克家被称为“中国现实主义新诗”开创者,为什么毛主席会向他求教旧体诗词的写法呢?罗元贞只是一名在山西任教的历史教师,他怎么有底气写信给毛主席的诗词提出修改意见呢?

一、臧克家建议修改《沁园春·雪》

臧克家先生是一位传奇诗人,提到他的名字,如今的年轻人都知道,但是提起他的诗,可能现在没有几个人读过。不过他诗作中的那些名句,一直被人广泛地引用。

比如臧克家有一首诗叫做《有的人》,开头的四句非常有名,即:“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还有一句名言,叫做“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出身地主家庭的臧克家,小的时候接受过一些传统教育。十八岁的时候教进了山东一家师范学校,因为受新文化运动影响,开始创作新诗,并在一些全国性的报刊上发表。

臧克家和罗元贞什么关系 臧克家和罗元贞(3)

臧克家在诗歌上的才华展露得比较早,如果单看他前面十几年的履历的话,那么你会觉得他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一定会成为一个像徐志摩那样的诗人。

但是神奇的是,他在一九二七年突然跑去报考了黄埔军校,还参加了北伐战争。后来大革命失败,臧克家不得已四处逃亡。

过了几年,直到一九三〇年,他到二十六岁的时候才想起要去上大学。于是他就报考了青岛大学,结果数学考了一个大鸭蛋!

眼看考试就要搞砸了,主考官闻一多同情臧克家是个“乡下小子”,于是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以《生活杂感》为题写一篇作文。结果他只写出了三句话,就被大学录取了。

“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底的苦海。”这三句话就是当年臧克家在考场上的杰作,算是一首新诗。

臧克家和罗元贞什么关系 臧克家和罗元贞(4)

在那个时期,中国民间最出名的新诗诗人是徐志摩。徐志摩的诗通常是以爱情为主题,和毛主席的诗词的风格大相径庭。

假如臧克家也是徐志摩一类的诗人,那么毛主席实在是没有道理请他来“审正”自己的诗词作品。事实上,臧克家虽然写新诗,但是他对旧体诗词一直有研究。

而且臧克家一向主张现代诗在表现时代、人民的同时,“不能丢掉民族形式”,所以毛主席在创作时也乐于向他求教,请他给出修改意见。

1957年1月,时任《诗刊》杂志主编的臧克家,找到了毛主席,指出《沁园春·雪》中“原驰腊象”一句的“腊”字,可能有一点问题,并建议改为“蜡”,毛主席欣然接受了建议。

二、罗元贞建议修改《七律·长征》

臧克家是诗人兼学者,罗元贞其实也差不多。一九五二年,毛主席的《七律·长征》发表,罗元贞看到以后,马上意识到诗中“金沙浪拍云崖暖”的“浪”字,存在“犯复”的情况。

臧克家和罗元贞什么关系 臧克家和罗元贞(5)

罗元贞于一九〇六年出生,一九三五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三年后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和长春大学的文学院担任教授。解放以后,他在山西大学当历史老师。

据说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罗元贞是第一个“给武则天翻案”的历史专家。能够拨开历史的云雾,替一个古代女皇讲好话,可见罗元贞是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文人。

由于曾经当过十四年以上的中文系教师,所以罗元贞平时热衷于研究诗词楹联,而且他在古文上的造诣,其实是非常高的。

罗元贞所提到的诗歌中“犯复”的问题,最早是由明清时期的文人提出的概念。很多专业的中文老师都不懂,只有他这样的学者才能指出来。

毛主席接受了罗元贞的建议,并在1958年出版《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时候,把诗中“金沙浪拍云崖暖”一句中的“浪”改成了“水”,罗元贞因此成为毛主席的“一字师”。

臧克家和罗元贞什么关系 臧克家和罗元贞(6)

罗元贞可能并不是第一个给毛主席诗词提意见的“党外”学者,但是他应该是第一位取得“一字师”称号的人。在他之后,又出来了一个叫梅白的人,也自称是毛主席的“一字师”。

但是梅白自称的这个“一字师”的称号,其实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自己对外声称的,因此一直存在争议,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话说罗元贞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虽然只有很短的一句话,也足够让他欢喜了。于是他马上找了一个箱子把这封信珍藏起来,并写了一首诗说:

万里长空万里风,九天飞下朵红云。

吾门今有传家宝,一纸亲题毛泽东。

后来又作诗《喜得毛主席亲笔信示儿》云:

半因胆识半因时,敢作毛公一字师。

圣藻飞来寒舍暖,闻韶喜赋示儿诗。

罗元贞这两首诗中表露出的喜悦之情,可谓跃然纸上。尤其是后一首的开头一句,点明了他的建议之所以会被采纳,完全是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好时代,遇上了一个虚怀若谷的好领导。

臧克家和罗元贞什么关系 臧克家和罗元贞(7)

后一首诗的第二句最末的三个字,就是罗元贞“一字师”称号的来历了。能够成为毛主席“一字师”的人,其学识可见一斑。

结语

毛主席幼年接受过私塾教育,也创作过少数的旧体诗。不过他真正开始诗词创作,其实是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就读之后。

直至一九一八年,毛主席还在写《四言韵语·题<明耻篇>》这种顺口溜。但是到了一九二三年,他已经可以写出《贺新郎·别友》这样的佳作了。

一九四五年重庆谈判期间,一首《沁园春·雪》更是震动了海内外文坛,蒋介石发动国民党全党之力,也找不出一个人能够与毛主席一较高下。

不过毛主席并没有因此满足,他在创作中依旧表现得十分谦虚,时常向社会各界人士请求指正。因为在他看来,写诗和写文章一样,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得来的。

臧克家和罗元贞什么关系 臧克家和罗元贞(8)

唐朝大诗人杜甫作《戏为六绝句》谈创作,提到“转益多师是汝师”。文学创作要进步,是要向别人取经的。

同时,杜甫又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中提到写诗要“炼字”,也就是要反复斟酌用字用词,到达“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

贾岛比较笨,因为他炼字的方法是自己关起门来,“三年得两句”。因此他好不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字时,就会“一吟双泪流”。

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毛主席认为,写诗干嘛要关起门来自己瞎琢磨呢?多向诗友请教,让大家提意见,然后再加上自己的判断,就可以得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诗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