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如何预测地震(从天光地声到动物异变)

古代如何预测地震(从天光地声到动物异变)(1)

七月十二日,在河北唐山附近发生了里氏五点一级的地震,包括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在内的好多个地区都有明显震感。

在地震发生后,有专家解释这是七六年唐山大地震的余震,因此最近不会有后续地震发生。但即使这样,这次没有造成什么人员损失的地震还是让不少人心有余悸。

古代如何预测地震(从天光地声到动物异变)(2)

大地震后的唐山

地震作为危害最大的灾害灾难之一,在人类历史上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古代先民们对于地震的危害也有着清晰的认知,因此在平日的劳动生活中,他们也总结出了很多种预测地震的方法。

在中国历史上,关于地震预测,最知名的发明一定是张衡在东汉时期发明的地动仪,其能够被用来预测地震发生的方向。但是,在古代相对落后的信息传递体系下。这样的预报并不能及时送到灾区百姓的手中。

因此想要规避地震所带来的伤害,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劳动人民在平日中积累的经验智慧。

用天光和地声的出现来预判地震的到来

中国古代社会讲究天人感应。那时的人们总是会把一些自然界的特殊现象和人间社会联系起来,以此来匡正统治者的得失。他们也经常通过一些异象,来预测即将发生的灾害。这样的预测方式也经常被运用在地震的预测之中。

以当前的科学眼光来看,我们知道古人口中的众多天象和自然灾害之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他们更多是事后才将之前出现的问题地震等自然灾害联系起来,其目的更多的是希望统治者能够重视这些上天的惩罚,而规范自己的政治行为。

但是在古代的时候,并非所有的预测都是空穴来风,在中国历史上对多次重大地震的记载中。都有对天光,以及异常声响的记录。而根据现代地震学理论,这些被古人看做地震前兆的自然现象都是十分正确的。

我们先来谈一谈,古人经常说的天光是什么东西。在明朝嘉靖年间,中国发生了历史上,影响最大,死亡人数最多的大地震,其影响了陕西甘肃宁夏等多个地区,造成八十余万人死亡。这场地震发生在一个深夜,史料显示,在当天夜里地震发生之前,天空中出现了十分耀眼的白色光芒,几乎将整个天空全部照亮。这让所有人大惊失色,纷纷意识到地震即将发生。

果不其然,在不久之后地震袭击了秦岭地区。而人们对于天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此次地震造成的危害。

古代如何预测地震(从天光地声到动物异变)(3)

小雁塔在嘉靖大地震时损毁严重

虽然在当时的理论体系中,人可能是把天光看作是上天的警告,从而做出了其是自然灾害的前兆。但是其能够被先民们看作地震出现的前兆表象,也是从实际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而这种异常的现象也被自然科学所证实,天光的出现,确实和地震,特别是烈度极强的大地震的发生,有着十分直接的关联。

地球的地核和地幔层中温度极高,而且长期处于高压状态,这样会使得地核中产生一部分想要逃逸的自由电子,这些电子聚集在温度较低的地壳层的下方。为了平衡这些电子,在地壳的外部就会聚集大量的正电粒子。

在正常情况下,其与地壳层上部的物质是绝缘的,因此其并不会产生相互作用。

但是在地震发生的时候,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绝缘层被强大的作用力所破坏,这就会让这个绝缘层被破坏,地壳下层的自由电子就会和那些正电粒子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其作用机理和雷电相似,因此会发出耀眼的白光。

而我们知道地震波从地幔和地壳的交界处传递到地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天光,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地震光的出现是会先于地震被人们感知到的。如果在看到这样的现象之后能够及时作出反应,那么还是可以规避一些损失的。因此古人们利用天光来预判地震的到来,是有一定的实用性的。

除了天光之外,在地震发生之前,还有一些可以被人们感知到的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地声的出现。在我国古代历史典籍中,对于地声的记载也是十分常见的。而古人们也将这种声音视为地震出现的前兆。

古代如何预测地震(从天光地声到动物异变)(4)

康熙年间北京地区发生过大地震

地声的出现现在也得到了科学的解释,在地震发生之前,地表下面的岩石会因为地壳的形变而受到极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岩石会产生断裂,其余的岩层也会因为压力而产生剧烈的震动。这种变化会产生人耳能够感知到的声波,这就是地声的由来。

根据地震大小和震源远近的不同,人们听到的声音也有所区别,声音越大,音调越低沉的地声往往预示着大地震的到来。

在康熙十八年京师大地震发生之前,在北京附近的居民就曾经听到有异响传来,他们形容这种声音仿佛是

"地底如鸣大炮,继之以千百石炮,……俨然数十万军马飘沓而至。"

从这样的形容中我们不难想象当时声音的巨大和低沉,而随着而来的京师大地震也确实是近现代以来烈度最大的地震之一。不过由于其地声较大,因此有不少百姓都提前逃到了开阔的地带,避免了一定的损失。

古人们用天光和地声作为地震出现的前兆来预测地震的方法在多次大地震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除了可以看出我国先民的勤劳智慧之外,还和我国注重历史事件记录的传统是分不开的。

我国关于天光和地声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这种经验的积累和传承也是我国古人能够意识到这些现象与地震息息相关的根本原因。

从动物的异常行动中预测地震的发生

地震作为一种十分剧烈的地质灾害,在其发生之前,有许多征兆是人们难以感知的。就像前面所说的地声,有些地震在发生之前,也会出现强烈的声波,但是由于地质条件不同,因此其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并不在人类听觉器官的感知范围之内,因此很难被人们所察觉。但是有一些听觉相对敏感的动物就能感知到这个信息,并作出反常的行为,这些动物的反常表现也会被古人看作地震的前兆之一。

古代如何预测地震(从天光地声到动物异变)(5)

与人们朝夕相伴的耕牛也能帮助进行地震预测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中,对于地震前动物的异常表现也有比较详细的记录,比如在《晋书·五行志》中就曾经记载过在晋穆帝永和十年地震发生之前,就出现了"鸡雉皆鸣呴"的记载。而在后面随着记录的完善,人们便开始将这种表象和地震的发生联系到了一起,比如在清朝嘉庆年间,山西平陆也发生强震之后,根据《虞乡县志》中的记载,死里逃生的人们纷纷开始讲述地震发生之前的征兆,他们称

"牛马仰首,鸡犬声乱,即震验也。"

在他们看到身边的动物出现这些异常反应之后,也立即做出了避难的选择,从而保全了性命。

除了家畜们会发生异变之外,其他野生动物在遭遇地震的时候,也会做出不寻常的举动。在唐代的时候,人们发现地震发生之前,城镇中的老鼠会聚集到大街上狂叫不止,这种反常的举动也是地震对动物的显著影响之一,这让生活在城镇中的人也可以通过观察动物的表现来感知地震的到来。

古代如何预测地震(从天光地声到动物异变)(6)

老鼠

中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我们的先人们和家畜,家禽的关系十分紧密,他们能够从这些身边的动物身上得到地震预示的方法,虽然在当今社会已经不可能再被广泛运用,但是先民们善于观察,乐于总结的优点还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

中国古人对于地震预兆的总结和发扬

虽然勤劳智慧的祖先们在劳动生活中总结出了很多预测地震的经验,但是古代百姓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而且信息传递效率也完全无法和现在相提并论。再加上许多关于地震的记载只出现在县志这样的官方文件中,百姓想要得到良好的地震知识教育是相对困难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古代的文人们开始便将这些关于地震的知识进行了总结,并将其辑录成册,使其在市面上流行,并承担了教育百姓的责任。在这些作品中,影响力最大的无疑是龚华民在《学术地学》中总结的"地震之兆"

龚华民将地震发生之前会导致的现象大致分为六类,他详细介绍了在地震发生之前,海水,湖水,井水会出现的不同变化,以便生活在不同区域的百姓都能获得根据身边的环境作出判断。除此之外,其还总结了地震发生之前,可能发生的天象变化,如其对于天光就有如下的描述

"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中,势必地震"。

他总结的这些经验对于帮助百姓们预测地震的到来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这让普通百姓们对于地震有了更清楚的认知,而且在此书中,还有指导百姓如何规避地震伤害的内容,这对于中国地震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如何预测地震(从天光地声到动物异变)(7)

日本关东地震前出现的地震光

结语

地震作为自然界威力最大的地质灾害之一,其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我们的祖先从很早的时候就和地震产生了直接的联系。和部分民族先祖的听天由命不同,我们的祖先依然坚信人定胜天,并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了预测地震的方法,这让他们能够在地震发生的时候更好得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古人对于地震预测的知识大多来自经验,他们将特殊的自然现象,动物的特殊举动和地震建立起了直接的联系,并将其记录了下来。让这种经验能够被后人所知悉。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先民们的勤劳智慧以及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视。

在地震知识推广的过程中,部分文人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以龚华民为代表的文人们虽然自己没有经历过地震,但是他们将前人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且整理成书,在广大百姓中积极开展科普工作。让地震相关知识在民间得到了有效传播,这也早无形中挽救了许多人的性命,也为中国相关知识体系的完善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虞乡县志》

《学术地学》

《三河县志》

文章内容来自今日头条号:明浩说史 独家原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存在疑义,请联系删除。)我们将持续为大家输出精彩的原创文章,欢迎小伙伴们订阅转发及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