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与冠心病预后(冠心病的起始和进展)

抗血小板药物是治疗冠心病最主要的药物。因为冠心病动脉硬化斑块若发生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可加重血栓形成,堵塞血管。因此,抗血小板药物也可以预防这类血栓形成。这时就需要抗血小板药物。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血小板。它又有什么功能。

血小板是从骨髓成熟的巨核细胞胞浆解脱落下来的小块胞质。血小板的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正常成年人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为(100-300)×109个/L。

血小板与冠心病预后(冠心病的起始和进展)(1)

血小板有助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当血小板降至50×109个/L时,患者的毛细血管脆性增高,微小的创伤或仅血压升高即可使之破裂而出现小的出血点。循环中的血小板一般处于“静止”状态,当血管损伤时,血小板可被激活而在生理止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血小板与冠心病预后(冠心病的起始和进展)(2)

血小板的生理性止血特性可以分为五个步骤:

1、 黏附: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黏着称为血小板黏附。血小板不能黏附正常的内皮细胞,当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可黏附于内皮下组织。黏附是依靠血小板膜上的糖蛋白复合物、胶原纤维和血浆中vWF因子参与。

2、 释放:血小板受刺激以后将储存在其中的物质排出。被释放的物质除了来自血小板颗粒如ADP外,也可以是临时合成并且释放的物质,如血栓烷A2(TXA2)。

3、 聚集:血小板和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着,称为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这一过程需要纤维蛋白原、钙离子和血小板膜上的GPIIb/IIIa的参与。血小板的聚集通常出现两个时相。第一聚集时相是可逆的,第二聚集时相发生缓慢,但不可逆。第二聚集时相的出现和ADP和TXA2密切相关。

血小板与冠心病预后(冠心病的起始和进展)(3)

4、 收缩:血小板具有收缩能力,和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有关。

5、 吸附:血小板表面可吸附血浆中多种凝血因子。

通过上述对血小板的介绍,我们可以知道在冠心病患者斑块破裂以后,血小板黏附、释放和聚集(特别是第二聚集时相)形成血栓。根据腔内血栓的大小、血供不同程度的受影响导致轻重不同的临床后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