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十八层最佳境界(喝茶李文柱沧桑论道之三十九)

原创 李文柱

喝茶的十八层最佳境界(喝茶李文柱沧桑论道之三十九)(1)

茶叶是天然保健品,也是敬人待客的上等佳品。 喝茶是一种生理需求,也是一种精神享受。茶叶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密切相连。五六十年代我小的时候,生活在鲁西南的小乡村,没见过、也没听说过"茶叶"。那时大人在地里干活,家里通常会烧一锅开水放些柳树叶子,使白开水变得有色有味,装到罐子里送给干活的人解渴,不知道那算不算"茶叶"。我长大以后参军到了四川,第一次看到清香诱人的茶叶一一茉莉花茶,战友们发了津贴买上几两留着待客,客人来了倒上一杯香气四溢的花茶,算是一种很好的待遇了。现在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茶叶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品种越来越多,制作越来越精,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不可或缺,有老百姓喝的几十元一斤的普通茶叶,也有有钱人喝的几万元一斤的名贵茶叶,应有尽有,尽显神功。特别是我退休以后,接触的茶叶多了,对茶叶的了解也多了一些。

现在茶叶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茶最早产生于我国南部,从我们的祖先"神农尝百草遇毒,偶得茶而解之"起,茶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走上了历史舞台,"兴于唐,盛于宋",后逐步传到海外,至今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种植茶叶,20多亿人有喝茶习惯。我国茶业更是蓬勃发展,种植地区遍布大江南北20多个省,种植面积2527万亩,拥有茶农8千多万人,全国茶叶年产值突破2500亿元,成年人喝茶比例达45%以上。茶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国民生活幸福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茶叶虽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却是人们都会选择的必备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叶的需求还会不断增加,茶业的发展前景看好。

喝茶的好处很多

它不仅是生津解渴的饮品,也是保健祛病的良药。人们喝茶的第一需求不一定是为了健康,但若要健康长寿一定离不开喝茶。我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老先生研究茶60多年,他说过一段很精彩的话,"饮茶一分钟,解渴;饮茶一小时,休闲;饮茶一个月,健康;饮茶一辈子,长寿"。陈老所言有一定道理,很多健康长寿老人都有饮茶的习惯。有研究表明,茶叶中含有500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保健物质,主要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元素、蛋白质、氨基酸、糖类等营养元素,还有对保健和药疗有特殊作用的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因此喝茶可以避免骨质疏松、抑制心脑心管疾病、防癌抗癌、消炎杀菌、防辐射、降脂减肥等。茶叶还有抗衰老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老年人喝茶还可以延年益寿。正如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在巜本草拾遗》中所说,"其它药都是各个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当然,喝茶要想达到理想效果,还需要讲究科学,了解什么季节喝什么茶,什么体质喝什么茶,什么年龄喝什么茶等一些基本常识。。

喝茶有助于静心宁神

怡情养性。喝茶,喝的是一种心情,求的是一份宁静。心烦意乱的时候,坐下来喝杯茶,可以清心降火,缓解紧张情绪和思想压力,使人心情平静下来。唐代诗人施肩吾说,"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意思就是喝茶可以洗去心中的烦恼。喝茶还是一种享受。空闲时间,围坐在茶艺师身旁,看着她轻歌曼舞的操作,听着舒展柔美的乐曲,闻着攸然漫延的沉香,端起清香可口的热茶,你会不由自主地进入一种明心静性的愉悦享受状态,正所谓"心清可茶,茶可清心;若要清心,唯有香茗“。有了好茶,邀三五好友,走进茶室,沸水煮茶,细品慢咽,边喝边聊,倾心交谈,岂有不乐哉。

喝茶还可以品茶悟道,体味人生

我们常说,人生如茶,人的一生经历仿佛一壶茶水,初次泡时,其味道苦涩,继而转为甘爽,最后味道变谈,有人因此将茶比喻为人生,人生也似这样经历三步曲,先苦后甜,苦尽甘来,最后变淡。这也是自然变化规律,我们应依规律行事,看淡人间得失,善对苦甜变换,懂得进退自如,做到处变不乱、宠辱不惊。茶之与水,如人之与社会。茶要想体现自身的价值,必须与适度和优质的水相结合,才能浸泡出最佳味道和营养。人亦如此,要想体现自身价值,必须融入复杂多变的社会,把自身优长与社会需求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成功。这就告诉我们要想成就自己,就要重视对方的存在,摆正自已的位置,学会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宻切配合,合作共赢。茶与人一样,虽然都需要一定的包装,但主要是靠自身的品质和素质取胜,而不是靠华丽的外表取胜。现在有一个不太好的倾向,就是人和茶、包括很多商品,过于偏重外观包装,只在外包装上动脑筋,不在提高品质和素质上用力气,造成外表与本质脱节。这如同哲学里讲的内容与形式的辩论统一关系,既应讲究形式,更要重视内容,内容决定形式,主次不能颠倒。茶的品质、人的素质永远是第一位的,也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重视内在的品质和素质而不是外表的包装形象,要在提高自身品质和素质上狠下功夫,做到内容与形式统一。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