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最忌讳四点(人际交往中做到这4点)

小恶习1

滥用祈使句=说话不客气

我们单位前几年来了一位北方调过来的大姐,人其实挺不错,可是单位里有不少人都不太爱跟她多交流,认为她“说话太冲”“没有礼貌”。

据我观察下来,她其实真不是。只是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跟大家普遍认可的方式不太一样,多带了点北方特有的豪爽劲,唯独少了南方人习惯的婉约风格。

比方说,中午吃饭,她打了菜走出去,发现这桌剩下的唯一座位特别挤,她会用腿碰碰旁边人,大声说:“喂,过去点儿!”

类似这样的场景,我观察到了四五次。坦白说,她说这话的时候满脸堆着笑,完全不是颐指气使的模样,据我对她的了解,她想表达出来的意思是“咱们都这么熟了跟姐们似的,就不玩那些客套的了”。

可是,旁人并不了解她的想法,心思敏感的人正好好吃着饭,突然被人碰一下也会略感不爽,难免会心想“你谁啊,请字不会说吗,干嘛这么命令人?”即使让了,心里也是个疙瘩。

久而久之,她“脾气冲”“没礼貌”的印象也就此扎根。可是,你说她冤枉吗?也不完全是。

职场中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在不同人心里定义都是不一样的。你认为你们可以勾肩搭背谈天说地,他却认为你只是戴着面具要去伪善面对的人。他并不认可你“姐们”的定义,自然也不会认可你这种“自来熟”的交流方式。

因此,千万不要贸然以一己之心拉近与他人的距离、大大咧咧使用祈使句跟人交流。除非你很确定跟别人已是铁一般的关系,否则还是多多使用礼貌用语,宁可保守一点,客客气气的总不会错。

人际交往最忌讳四点(人际交往中做到这4点)(1)

小恶习2

无端否定别人=以自我为中心

你有没有这样类似的经历?

一群人正坐一起天南海北地聊天,你分享起自己过去的有趣经历,见大家都听得饶有兴致,你说得更卖力了。话音刚落,你正期待获得大家的赞许,没想到,旁边有一人迅速将你的话茬接了过去:“你这算什么呀,我碰到的这事才叫有意思呢!”

大家还没来得说话,他已经开始侃侃而谈,将众人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没人再搭理你。你的热情被突如其来的一盆冷水浇灭,一下没了兴致。明摆着抗议吧,好像显得自己心眼挺小似的;完全不在意吧,又如同有鲠在喉,很难下咽。

其实这不怪你小心眼。像这种在多人聊天场景中,猝不及防将别人拉下舞台、再自己一脚踏上舞台中心的做法,的确不太妥当。那一句“你这算什么”属于一句并不太友善的口头禅,主观上也许不带什么恶意,但同样具有惹人不快的强大杀伤力。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住有一个卑微的小人,期望博得别人的赞许,期望成为众人关注的中心。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在一群人面前高谈阔论时,大部分人总会绞尽脑汁地凸显亮点、使自己的言谈更有趣,以此来引起别人的关注。

要大方承认自己的小虚荣,也要体贴地照顾他人的小虚荣。当别人成为高谈阔论的那一个时,不要着急抢过话筒来一争高下,而是微笑点头,给点正面而真诚的评价,他会给你一个感激的目光,欣慰地接过你的赞许,也会更加喜欢你。

人际交往最忌讳四点(人际交往中做到这4点)(2)

小恶习3

在不幸者面前秀幸福=自私 冷漠

在某BBS的贴子里,楼主抱怨老公对她冷漠,从来不主动嘘寒问暖,最近甚至还有出轨的迹象。楼下有这么些人的跟贴内容,满满是小女人的幸福模样:“还是我老公好,每天早上都做早餐给我吃。”“我老公今天情人节,起床就给我发520红包。楼主你这老公不行啊,赶紧换一个吧。”

说实话,这些人的幸福一点都不惹人羡慕。相反只会令人不解:为什么世界上竟有这种人?真的会有人真心爱着他们吗?

不论是在网络上还是现实生活中,能够成为别人倾诉不幸的对象,代表的是一份信任,更是一份托付。作为一个有修养、能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人,我们第一反应应该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感同身受,真心诚意地安慰对方,想办法让他感觉好一些,然后再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同理,在他向你倾诉时,他的出发点是能得到你的宽慰或解决之道。如果你只是一味从自己舒爽出发,不顾对方感受,大肆将对方的不幸作为烘托来凸显自己的优越感,会让倾诉者产生更加强烈的心理落差,本来只是7分难受,顿时变9分难受,更加无法走出困境。

幸福,说给更幸福的人听,那叫分享。说给不幸福的人听,那叫插刀,往低了说,叫自私和冷漠。

人际交往最忌讳四点(人际交往中做到这4点)(3)

小恶习4

随意乱传隐私=糟蹋信任感

昨天你跟公司同事小王一起吃饭,告诉他自己的初步打算:因为这份工作工资低,你想辞职了,只是碍于还没找到下家,只得先搁置这个计划。末了你还特意叮嘱小王:帮我保密啊!

今天上班,你在电梯里碰见同事小马。他冲你邪魅一笑,小声问你:“听说你想辞职了?”

你大惊,连忙追问他:“谁跟你说的?”

小马说:“昨天下班我坐小王的车回家,他告诉我的呀!对了,他还跟我说别告诉别人。我跟你说,这不叫别人吧。”

你在心里咬牙切齿,恨死了小王,在心里将他拉进黑名单。

有这么一句话: “不要把秘密告诉风,风会告诉整个森林”。小王这类人就是这样的风,把别人因为信任而告知的隐私当成谈资大肆传播。从短期来看,好似一个消息灵通的资讯王,什么小道消息都能打听到;可时间越长,丧失掉的信任也就越多,他透露出来的消息越重磅、越隐私,就越在提醒别人:“我是大嘴巴,你们千万别跟我说事”。

千万不要通过传播别人的私事来获取关注和喝彩。这种竭泽而渔的行为,于人缘交际,于自身发展,都没有一丁点好处可言。

(原创心血文章,抄袭小强自觉退散!)

================

我是叶子君,体制内十余年摸爬滚打,踏踏实实说职场经验,老老实实教你避坑。关注我,让你成长更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