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心理学读书笔记(心理学家荣格的人生发展故事)

#夏日大作战#除了应对高温、诱人的冷饮、香甜的瓜果,还要应对在高温下烫手的电脑上整理如下文章《少有人走的路:心理学家荣格的人生发展故事》

相对于弗洛伊德的思想来说,个人更能接受荣格的思想,相对于弗洛伊德的专制相比,更能欣赏荣格的开放性,当然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是具有独创性的天才式人物。

昨天整理了弗洛伊德的人生发展故事,今天讲讲比他小很多的荣格。

荣格心理学读书笔记(心理学家荣格的人生发展故事)(1)

关于荣格有个矛盾的评价:

有人说,认为荣格是神秘莫测、难以捉摸的人。又有人说他是患有精神病症的患者,是反犹太、亲纳粹的机会主义者(斯坦1976)。荣格的至交汉纳坚持认为荣格是一位非常杰出的、富有同情心的人道主义者,只不过时常忧心忡忡,性情怪异,并认为这是一位天才的特征,而不是疯子的病症。

同一个人,为何观点如此对立?

1875年,荣格生于瑞士北部一个名叫凯斯威尔的小镇。这里的居民使用德语并深受德意志民族的影响。荣格的名字是以他祖父的名字取的,祖父荣格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创办了第一所精神病院和智力低下儿童的疗养院,成为瑞士最有名的医生和该校的校长,这对荣格走上精神医生的职业生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荣格生长在一个宗教徒家庭,他的父亲和八个叔伯都是基督教的牧师。他最敬爱的母亲,也笃信宗教,从小给他讲许多神秘的宗教故事,带着他参加众多阴森恐怖的宗教仪式。父母不和、父子隔阂以及恋母仇父都给荣格的童年留下深刻的烙印。9岁前他是一个独子,习惯独自玩耍,他时常跑到阁楼上和自己雕刻的小木头人喃喃絮语,他的孤僻、内倾的性格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形成的。

荣格心理学读书笔记(心理学家荣格的人生发展故事)(2)

荣格是一个智力早熟的儿童,十几岁就广泛地阅读大量的神学著作,然而让他感兴趣的是哲学,他读过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哲学家的作品,研究过近代如黑格尔、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除此之外,他还十分喜爱考古学、生物学、地质学等等自然科学,从而为他掌握渊博的知识打下基础。

1895年,他考入了巴塞尔大学医学院。偶然的一次机会,他阅读了R•V•克拉夫特•艾宾的《精神病学教科书》(1879)一书,如梦初醒般地决心投身精神病学的研究。1900年荣格从巴塞尔大学毕业后,成为著名精神病学家尤金•布洛伊勒领导的苏黎世大学伯格尔斯立精神诊疗所的一名助理医生。在此期间完成了博士论文《论所谓神秘现象的心理学和病理学》(1902)。在这几年中,荣格进行了大量的字词联想的实验研究,初步形成了他的“情结”理论,这些成果使他成为一名享有国际声誉的精神病学家,也使他开始注意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1902年冬,他到巴黎跟随皮埃尔•让内学习几个月,这位首次提出“新的动力精神病学系统”的老师,对荣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06年荣格与弗洛伊德有了通信关系,次年在维也纳弗洛伊德家中第一次见面,一谈就是足足13个小时。从此两人成为挚友,书信不断,达七年之久。在这七年里,荣格和弗洛伊德及精神分析学派的其他成员共同创立了国际精神分析学会,经弗洛伊德提名,荣格任第一任主席。

1909年,荣格岁弗洛伊德出访美国,在克拉克大学举办了一系列讲座,成为精神分析运动在美国传播和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荣格思想独立,起初对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有不同观点,尤其是“性欲论”和“力比多的性质”等。1913年荣格发表了《精神分析理论》,公开反对弗洛伊德把力比多能量解析为原始性欲的观点。由于和弗洛伊德在理论上的分歧和其他原因,荣格于1914年宣布脱离精神分析学会,结束了与弗洛伊德的友情和交往。

与弗洛伊德决裂后,荣格陷入了深沉的自我分析之中,在大约六年的隐身静修里(1913-1919),他集中精力体验和理解了自己的梦和幻想。1919年他从沉默中醒来,发表了著名的《心理类型》(1921),提出人格的性格类型说。未来证明他的设想,从2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他开始到世界各地进行广泛的游历和考察,先后到突尼斯、阿尔及利亚、美洲、肯尼亚、埃及、印度等国家的原始部落进行比较研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对亚洲文化和东方宗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中国的禅宗佛教、道家学说和《易经》等,这些都为他的“集体潜意识”学说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30年代以后,他写了大量关于人的本性、原型、象征、神话、炼金术、宗教、人生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他把他正式命名为“分析心理学”体系。

荣格一生卷帙浩繁,即使在晚年也是笔耕不辍。

荣格心理学读书笔记(心理学家荣格的人生发展故事)(3)

他的主要著作有《潜意识与心理学》(1912)、《心理类型》(1921)、《分析心理学的贡献》(1928)、《寻求灵魂的现代人》(1933)、《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58)、《记忆、梦、反思》(1961)、《人及象征》(1964)等。同时,荣格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被誉为“苏黎世圣哲”,有10家欧美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1932年获苏黎世城文学奖,1938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医学会名誉会员,1944年成为瑞士医学科学院的名誉会员,1933-1942年任苏黎世联邦工学院名誉哲学教授,1944年任巴塞尔大学医学心理学教授。1948年在苏黎世建立荣格学院,后来伦敦、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等也相继建立了荣格学院,是他的分析心理学思想在二战后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1961年6月6日,荣格在瑞士库斯纳赫特逝世,享年86岁。

内容出处: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郑雪主编的《人格心理学》

整理完以上内容,才知道荣格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他的理论体系形成更多,离不开这些行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各类人。这个特点跟弗洛伊德是不同的,弗洛伊德更多是在临床实践中,而荣格更多是内省和实验研究。

看完荣格的一生,你会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而我会说:能耐得住寂寞和孤独;能跨领域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神学、生理学、考古学、生物学、地质学、哲学、医学、人类学、禅宗佛学等等);这么天才式的人物都如此努力;很多人总想不断提升自己的学历,而荣格只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好了,博士,教授的称呼都不招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