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重磅羊绒衫(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前世今生)

鄂尔多斯重磅羊绒衫(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前世今生)(1)

鄂尔多斯重磅羊绒衫(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前世今生)(2)

△1989年,作为全国纺织服装行业第一家广告“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及全新产品标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隆重推出。

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一家企业可以是一个行业的缩影。鄂尔多斯的40年,同样也是中国羊绒行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40年。

让我们拨转时钟回溯历史,回到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回望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的远航从这里开始……

“软黄金”、“纤维宝石“、“纤维之冠”、“白色云朵”……自古以来,人们对山羊绒一直推崇备至。不仅因为它作为毛纺原材料品质特性优异、细密轻暖,是任何其他纺织原料都无法比拟的。还因为它抓取困难、产量稀少、产地分布零散。

全世界约70%的山羊绒产自中国,其中中国优质山羊绒的产量更占全球产量的90%以上。仅鄂尔多斯一地,年产山羊绒就占内蒙古三分之一,占世界的六分之一。一个多世纪以来,内蒙古的山羊绒,通过边商贩运,取道克什米尔地区,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英伦三岛,成为了王公皇室及上流社会人士的高档衣饰,道森公司因此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殊不知,山羊绒的真正故乡在中国,而鄂尔多斯就是世界上最优质羊绒的主产区。

然而,长期以来因为技术的缺乏和装备的落后,中国只能出口质优价廉的羊绒原料,羊绒加工业一直由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

鄂尔多斯重磅羊绒衫(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前世今生)(3)

中国的国宝,却被外国人用几盒火柴换走赚大钱,你不心疼吗?

鄂尔多斯重磅羊绒衫(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前世今生)(4)

“改革开放以前,外国人以几盒火柴钱就能买走我们一斤羊绒,可是到了外国稍加整理成了无毛绒后,竟卖十几万、二十几万美元一吨。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不感到心疼吗? ”鄂尔多斯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林祥说,“羊绒是中国的国宝。可多少年来我们以非常低的价格出口羊绒,外国人既赚大钱又出名。以至于至今很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还认为最好的羊绒制品产自英格兰、苏格兰、意大利等国家。其实这些国家产绒很少。”

1969年,纺织工业部按照中央指示,将试制成功的27台分梳机设备分配到羊绒生产地内蒙古,伊盟绒毛厂1970年破土动工,1972年投产,每年可加工原绒1200吨,提取无毛绒300吨,产品全部出口,以此为标志,彻底结束了中国只出口原绒而不能加工羊绒的历史。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伊盟绒毛厂得到了一个消息,引进日本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羊绒分梳装备,可以大大提高分梳效率,同样是投入原绒1200吨,能多提取无毛绒200吨,伊盟盟委高度重视,决定争取上马这个项目。但引进设备与技术的投资要2300多万元,而当时全盟的一年财政收入才1600万元,为解决资金问题,决定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人套山绒加工设备和技术,用生产出来的产品抵顶设备技术引进的价款。

鄂尔多斯重磅羊绒衫(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前世今生)(5)

△1980年,魏增奎、王林祥、胡三兴等代表伊盟纺织公司赴日洽谈补偿贸易合作

1979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1980年,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的前身-伊盟羊绒衫厂成立。从此结束了中国只出口原绒和羊绒初加工的历史,实现了山羊绒资源的就地增值,对中国羊绒产业来说意义非凡。

鄂尔多斯重磅羊绒衫(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前世今生)(6)

△内蒙古伊克昭盟羊绒衫厂旧照

1981年伊盟羊绒衫厂作为国庆献礼正式投产,第一年即实现利润3450万元,当年就收回了建厂的全部投资。从此开启了温暖全世界的远航。

1984年,时任伊盟羊绒衫厂厂长的王林祥在日本考察时,看到百货店羊绒衫专柜一件普通羊绒衫卖到3—4万日元,折合人民币1800多元。他一眼就认出了这些羊绒衫都来自自己所在的羊绒衫厂,自己厂生产的羊绒衫,仅仅是挂了人家的商标,售价就提高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对王林祥冲击很大。震惊之余,他萌生了创自己品牌的想法。经反复研讨,他认为我们的优势在原料,这是产品的“根”。鄂尔多斯地区是世界上最优质、且量产极大的羊绒主产区。企业的根在草原,王林祥决定就用“鄂尔多斯”这个民族的、地域的名字来命名羊绒衫品牌。

1986年,羊绒衫厂再次以补偿贸易方式引进日本技术设备,增加羊绒纱100吨,羊绒衫30万件,中国的羊绒工业就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鄂尔多斯重磅羊绒衫(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前世今生)(7)

△1989年伊盟羊绒衫厂庆功祝捷大会

和许多行业一样,中国羊绒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原料市场的控制权之争就是其中一例。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以鄂尔多斯集团为代表的羊绒企业的发展,很多人看中了羊绒原料是个发财的营生,于是,在原料上以次充好,掺杂沙土、石块……国内外羊绒企业为争夺原料把原绒从每公斤60元炒到了360元,并导致掺杂使假日益猖獗。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羊绒市场非常混乱,只要是产绒的地方都会“言必谈羊绒”,羊绒原料市场的抢购达到白热化状态,价格战的后果就是原料质量呈“抛物线”式下降,羊绒制品质量良莠不齐,在国际上声名扫地,外商甚至联合抵制中国羊绒。国内市场可谓“一片狼藉”。这便是羊绒工业发展史上著名的“绒毛大战”。

1989年上半年,“绒毛大战”达到顶峰之后,下半年羊绒市场又跌入低谷。国内原料市场一时间无人收拾旧山河。谁来稳定行业市场?谁来扛起这风雨飘摇的民族产业大旗?

鄂尔多斯重磅羊绒衫(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前世今生)(8)

△1989年以伊盟羊绒衫厂为核心的内蒙古KVSS羊绒企业集团成立

鄂尔多斯站了出来,在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于1989年9月发起成立了内蒙古KVSS羊绒企业集团,这是一个原料生产主导型、具有法人资格的联合体。集团成员纵横内蒙、河北、甘肃、宁夏等六个省区,在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上,实行统一政策、协调控制、独立经营、自负盈亏。

鄂尔多斯的策略是:以KVSS集团的成立为基础,以中国第一羊绒企业的地位领导、引导和主导中国羊绒材料市场,进而改变世界的羊绒业。此举不仅避免了中国羊绒原料市场“土崩瓦解”的态势,也为企业建立了誉。可以说,如果没有鄂尔多斯,中国羊绒产业的历史或将改写。

羊绒大战持续了5年之久,鄂尔多斯坚守了羊绒战场,捍卫了中国羊绒业的利益,1994年,羊绒市场再度复苏,彻底扭转了西方发达国家老牌羊绒企业通过代理商把控中国羊绒市场的局面。

鄂尔多斯重磅羊绒衫(一件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前世今生)(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