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夏洛的网这本书(如果一生只看一部童话)

《夏洛的网》,在美国1976年《出版周刊》搞的一次读着调查中,它位居“美国十佳儿童文学名著”中的首位,被誉为“二十世纪读者最多,最受爱戴的童话”。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这样评论它“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读过《夏洛的网》的人;另一种是将要读《夏洛的网》的人。”严锋教授甚至说:“有时候半夜里醒来,摸摸胸口还在跳就会很高兴,因为活着就意味着还能再把《夏洛的网》读一遍,而读《夏洛的网》就意味着还活着。”

现在《夏洛的网》更是作为小学生必读书目,被推荐给广大的孩子,而它也不负众望,深受孩子们喜欢,借着和孩子们共读的机会,我也反复阅读了《夏洛的网》,深深地被这个故事吸引、感动。

这个童话故事不仅属于孩子,也属于大人,确实如《纽约客》前总编辑威廉·肖恩说得那样“E·B怀特的文字超越时空”,少年读、青年读、老年读都各有滋味。

读完夏洛的网这本书(如果一生只看一部童话)(1)

《夏洛的网》是美国作家E·B怀特的代表作品,讲述了小猪威尔伯和蜘蛛夏洛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它们充满传奇的一生。

我仔细翻阅了E·B怀特的三本童话故事,他写的童话题材都是关于动物和自然的,对于动物和自然他有着非常独到的理解,在他的童话里他表达了对自然、对动物的无上敬意,他认为“蜘蛛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他对——“鸟怎么会知道怎样从它所在的地方飞到它想去的地方呢?”“鸟怎么会知道怎样造窝呢?”,这些自然界的现象都充满好奇。

所以,他赋予了动物思想,把他“想象中的生活也算做一种生活。”但是,在他创作的三本儿童文学中,《夏洛的网》是最具哲学意味的,最有深度的,也是最值得读者回味的,它在字里行间渗透着关于友谊、爱和生命的感悟。这也是三本书中《夏洛的网》最受欢迎、最知名的原因。

《夏洛的网》其实是作者在尝试和孩子探讨友谊、生命的价值和爱。

读完夏洛的网这本书(如果一生只看一部童话)(2)

一、真正的友谊

《夏洛的网》中,最感人的是夏洛对威尔伯的友情,纯粹、没有附加条件。

当威尔伯对夏洛说:“可我并不了不起,夏洛。我只是普普通通一只猪”。

夏洛却说:“可我觉得你很了不起,这就行了。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觉得你了不起。”

纯粹的友谊最让人感动,是属于孩子的童年的,是属于童话故事的,也只有孩子才会拥有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的友谊,在成年人的世界,要成为朋友必须“过五关斩六将”,大部分人的往来是利益交换和“门当户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是成年人交友的原则。许多成人喜欢这个童话,也是因为他们缅怀那曾经拥有,现在已经逝去的友情。

孩子们终将长大,而友谊是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友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决定人的一生。

在《夏洛的网》中,如果没有夏洛,威尔伯就会像其它猪一样,走向被宰的宿命,可以说威尔伯的第三次生命是友谊的馈赠。

作者把这种纯粹的友谊展示给孩子看,一是让孩子在阅读中体会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二是在告诉孩子真正的友谊的价值,是希望孩子能够保有友谊的真谛,去寻找自己的知己,毕竟友谊是人步入社会后的生命动力。

读完夏洛的网这本书(如果一生只看一部童话)(3)

二、生命的意义

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E·B怀特通过夏洛转述了他的想法。

“生命到底是什么啊?我们出生,我们活上一阵子,我们死去。一只蜘蛛,一生只忙着捕捉和吃苍蝇是毫无意义的,通过帮助你,也许可以提升一点我生命的价值。谁都知道人活着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

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用很浅显的语言启迪着孩子,活着必须要去做点有意义的事。也用夏洛拯救威尔伯的过程,告诉孩子应该为“活着的意义”去付出努力、智慧和行动。

一个人如果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是非常幸运的,尽其所能为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付出,我觉得是幸福的。

可怕的是,现在许多孩子找不到人生的目标,他们不知道学习的目的,更可怕的是许多成年人也找不到活着的意义,他们只是出生,然后活上一辈子,而现在的孩子就是以后的成人。

如果孩子们能够树立“去做点有意义的事”的观念,那未来会是什么样呢?

读完夏洛的网这本书(如果一生只看一部童话)(4)

三、爱,是传承

爱,是会传递的。《夏洛的网》全书的主旋律都在揭示爱的真谛,表明爱是生命的源泉。

弗恩把从父母那里得到的爱传递给了威尔伯。

威尔伯出生时,因为是一只落脚猪,所以它的主人阿拉布尔先生决定马上杀了它,弗恩觉得因为威尔伯小就要杀了它是全天下最不公平的事,并且反问她爸爸“要是我生下来的时候很小很小,你也把我给杀了吗?”在弗恩眼中,猪和人是平等,一样可贵,但是“阿拉布尔先生脸上掠过一种古怪的表情,他自己好像也要哭了。”

作为成年人的父亲,很难理解女儿。但是他很爱自己的女儿,虽然不理解女儿的言行,阿拉布尔先生还是妥协了,他把威尔伯送给了弗恩,同意让弗恩养育它——用奶瓶喂威尔伯奶,像喂小宝宝似的。阿拉布尔太太在弗恩去上学时帮助弗恩喂养威尔伯。而弗恩也非常爱威尔伯,每天爱抚它、喂它、把它放在床上、带它出去溜达散步、给它取名字……天天如此。

不难发现,弗恩养育威尔伯的方式,就是父母养育孩子的方式,而她能这样得心应手,也正是源于父母对她的照顾,所以说威尔伯的第二次生命是源于阿拉布尔先生和夫人对弗恩的爱,弗恩在照顾威尔伯的时候也传递着她从父母身上感受到的爱。

读完夏洛的网这本书(如果一生只看一部童话)(5)

威尔伯,在弗恩的照顾下成长的非常健康,但是似乎逃不出猪的命运轨迹,它被卖给了弗恩的舅舅朱克曼先生,威尔伯在朱克曼先生的谷仓生活的很愉快,但是它很孤单,渴望拥有一个朋友,在一阵鸡飞狗跳后,威尔伯拥有了它的朋友夏洛。而正是夏洛的出现扭转了威尔伯的第二次生命危机。

这一次威尔伯似乎是必死无疑,乖乖等着被宰了。但是夏洛用它的绝技“织网”拯救了威尔伯,甚至在夏洛产卵的关键时刻,在生命垂危的前两天,夏洛也选择帮助威尔伯,跟它到集市,帮助威尔伯完成最后的“神迹”,确保威尔伯以后都能一生平安,再无性命之忧。

而正是因为夏洛无私的友谊,全心全意付出的友谊,所以威尔伯也拼尽全力拯救了它的孩子,它请求老鼠坦普尔顿帮忙,用自己最喜欢的食物与坦普尔顿达成协议,把夏洛的孩子平平安安带回了谷仓,“整个冬天,威尔伯一直盯住夏洛的卵袋看,像是护卫它自己的孩子”,悉心照料,让他们得以成长。

夏洛爱威尔伯,威尔伯在它和弗恩的爱护中成长,最后把爱又传递给了夏洛的孩子。

读完夏洛的网这本书(如果一生只看一部童话)(6)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抱怨,孩子不懂感恩,不会爱人,但是我们从不反思:如果他们不曾得到过爱,不曾学会过爱,又如何去爱别人呢?

记得昨天跟同事的孩子聊天,她很喜欢《米小圈上学记》,六一的礼物就想要《米小圈上学记》,她跟爸爸妈妈说了很久,但是她爸妈就是不给她买,她妈妈决定送她的礼物是4条裙子。群子很美,却不是她要的。

有些家长,总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从不认真去倾听孩子的声音,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所有物。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一个观念,不用尊重别人,不用去听别人的意见,我想要怎样,就怎样。而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之为自私。孩子没有感受到过真正的爱,是不会去爱别人的。

正如在《在远远的背后引领》这本书里说,别让孩子生活在你设定的剧本里,而是为孩子想要的人生剧本搭设舞台,提供完备的环境。倾听,尊重和接受,是爱的开始。

当然有时候家长经常会向孩子传达这样一种观念,我爱你,是有条件的。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这次考得这么好,真棒。”“你怎么考成这样,猪脑子吗?怎么那么蠢。”孩子都很怕考试,怕的不是考试本身,而是考试背后的评价,在这样的评价里,他们感受自己的价值,感受父母对他们的爱。在有些孩子的认知里“我学习好,爸妈才爱我。”有些孩子甚至都怀疑自己的父母“他们爱我吗?”

爱孩子,是如他所是,非如我所愿。孩子是优秀的,爱他,孩子调皮捣蛋,也爱他。不是孩子满足了你的要求,你才爱他。而是像夏洛对威尔伯那样,“即时你并不光彩照人,也没关系,我依然爱你”。就像阿拉布尔先生对弗恩一样,“我不理解你,但是我依然支持你”。

读完夏洛的网这本书(如果一生只看一部童话)(7)

《夏洛的网》一部老少皆宜的童话故事,揭示了爱的真谛,于阿拉布尔先生,爱是不理解却依然支持;于弗恩,爱是细心周到的照顾,天天如此;于夏洛,爱是不求回报的付出,是它人生的意义;于威尔伯,爱是知恩图报。

懂爱的人,在《夏洛的网》里看到爱,不懂爱的人,在《夏洛的网》里可以学会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