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人员感人采访(重访抗疫临时妈妈)

“满月了”——2021年1月24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省二医”)门诊护士纪文珍在朋友圈发了三张照片,庆祝宝宝满月。在鼠年的末尾,她迎来了自己的“小米奇”。

在成为源源(化名)的“临时妈妈”之前,她一直想要孩子但未能如愿,源源出院一个月后,愿望却实现了。纪文珍想,“他是我的小福星。”

抗疫人员感人采访(重访抗疫临时妈妈)(1)

纪文珍在朋友圈纪念孩子满月。

成为母亲

“有一个两岁的小孩家人全部感染入住我院,孩子发烧需要照顾……”看到护士群里连发三条招募信息,纪文珍心里一紧,“我报名!”,她立即发出消息。

2020年1月28日晚上,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汤莉发布通知,紧急招募照顾小孩的志愿者。除夕开始,源源的五位家人相继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住进省二医南楼的负压病房,剩下两岁半的孩子无人照顾。情急之下,源源妈妈苏倩(化名)辗转找到心血管内二科护士长冷梅芳,向医院求助。

不到半个小时,全院就有28个护士报名,她们根据自己的休息时间,制定排班表,成为了源源的“临时妈妈”。

1月29日,源源被护送至省二医南楼的普通病房,一家人在同一栋楼中,却不能相见。刚到时,源源有些害怕,看到穿着防护服的护士,更加不知所措。第一个值班护士纪文珍主动跟他说话:“我这是为了保护你,打怪兽用的!”,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源源慢慢放松下来,还跟着她一起自拍。

抗疫人员感人采访(重访抗疫临时妈妈)(2)

值班护士与源源一起玩玩具。

源源当时患有肺炎,发烧、易出汗、胃口也不好。51岁王芳当班时,就拎着大包小包,带来亲手制作的食物:土豆、玉米等各种类型的蔬菜泥,还有五颜六色的饺子。“全是小孩喜欢吃的东西,真用心!”护士们在看到照片,都忍不住夸赞。

从社区转到医院,源源只穿着一套衣服,欠缺许多生活用品,护士们从家里带来玩具、绘本、袜子……病房变得有色彩,像个温馨的小家。在大家的照顾下,源源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活泼了不少。

在28位护士中,既有已经做妈妈、经验丰富的老手,也有像纪文珍这样还没有成为妈妈的90后。

3月底,纪文珍回到门诊,负责核酸检测的相关工作。得知自己怀孕之后,纪文珍开心不已。孕期却是有惊有喜,在怀孕五周时,文珍出现先兆流产,保住孩子后又持续孕反,身体水肿……

直到2020年12月26日,在鼠年的末尾,她在产房扛过分娩的疼痛,才体会到,成为一个母亲需要多大的勇气。当时的她想道,不管这个世界给我们出了多大难题,敬畏生命总是第一方向。

抗疫人员感人采访(重访抗疫临时妈妈)(3)

纪文珍与宝宝自拍。

一年的缘分与情谊

“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2020年最寒冷的那几天,源源遇到了这些护士妈妈,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缘分。”汤莉说道。

在没有家人陪伴的十个日夜里,28个护士寸步不离地守护在源源身边。

“我要妈妈,我要妈妈!”连续几个晚上,快要入睡的源源会突然哭闹起来。楼下的负压病房里,苏倩也十分想念多天未见的儿子。为了让母子俩安心,护士们加了苏倩的微信,发给她源源的近况,源源会凑上去说“妈妈加油”。

抗疫人员感人采访(重访抗疫临时妈妈)(4)

值班护士给源源讲故事。

2020年1月31日,苏倩的核酸检测结果转为阴性。大家决定帮助源源与妈妈见一面。2月3日,值班护士于超月抱着源源下楼,在负压病房外的走廊外等待。一开始,隔着门窗,源源并没有认出戴着口罩的妈妈,反而闹着要离开。“这不是妈妈,我不要在这里。

“这是妈妈呀!”于超月不断跟他说,凑近玻璃让他看清妈妈的脸。

于超月的儿子与源源只差半岁,当时已随家人回到从化,母子俩也有十多天未见。眼前的重逢,让她想起了自己的孩子,更理解苏倩焦急的心情。

抗疫人员感人采访(重访抗疫临时妈妈)(5)

隔着玻璃,源源和妈妈轻轻拍了拍手。

几分钟后,源源终于认出了妈妈:“是妈妈!是妈妈!”。苏倩的眼中泛起泪花。那个瞬间,于超月也忍不住哭了。

2月8日,苏倩出院,告别在即。关节骨科护士长卢芳连抱着源源,与十多位“临时妈妈”一起走出医院大门,把源源抱给苏倩,在外等待的媒体记者们自发鼓起掌来。临走前,医院还为苏倩送了围巾、汤圆、防疫香囊。

5月12日护士节,苏倩特意为28位护士每人制作了一面锦旗,请冷梅芳转交。源源一家与护士们虽然只是短暂的相遇,但却结下了特殊的缘分。

“最近刚上幼儿园”“有艺术细胞!”“刚开始学”……护士们的手机上,当时为照顾孩子建立的微信群依然保留着,大家时不时关注着源源的近况,为他的点滴成长而开心。因为孩子年龄相仿,家离得近,苏倩和于超月也经常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

最近,于超月在苏倩发来的源源照片上偶然看到,苏倩家里还挂着医院送的防疫香囊,那是她与传统医学科同事在疫情期间亲手制作做的。“看到这个很感慨,觉得很温暖。”

9月28日,外婆抱着一大束玫瑰花,带着源源重返省二医,源源蹦蹦跳跳地走进了南楼。在自己曾住过的病房外,他见到了于超月、纪文珍、陈淑慧、王芳四位护士。

抗疫人员感人采访(重访抗疫临时妈妈)(6)

四位护士与源源、源源外婆合影,左一于超月、左二陈淑慧、左三王芳、右一纪文珍。

“还认不认识我啦?”大半年未见,护士们都很想念源源,还准备了变形金刚的玩具。源源把玫瑰花一朵一朵地分给她们,送上月饼。听到王芳说“亲亲我”,源源快速地亲了一下她的脸颊,害羞地转过头。再次抱起源源时,于超月感觉他重了不少,个头也高了很多。

“三,二,一。”在摄影师的倒数声下,源源、外婆与护士们拿着玫瑰花,比出“耶”的手势,留下合影。

一年时光里的彼此牵挂,缘分酿成深深情谊。

祝你健康成长

在过去一年,有不少“临时妈妈”的报道涌现。这些护士在病人感染新冠而无法照顾孩子时主动站了出来,帮助无数个家庭挺过最危难的时刻。

“一开始可能并没有叫做‘临时妈妈’,是因为真的付出了感情,把每件事做得像孩子妈妈一样,才会赢得这样的称呼。”汤莉说道。

在她看来,这样的缘分与情谊也离不开医患之间的理解和共情。正是家人的信任、医护的付出,才会有护士与孩子如此融洽的相处。

回访那次,源源外婆告诉护士们,2020年初在医院的那段经历,是源源人生的第一次成长。出院以后,源源会时常提起“护士妈妈”,讲起自己的病房里输液,还会提醒家人“少出门,有病毒”。纪文珍也想起,有次自己偶然打趣,问源源将来想做什么,源源很认真地看着她说,自己想当一名医生。

对医护人员而言,“临时妈妈”是对悉心照顾孩子的医护们一种形象的称呼,也是对抗疫期间女性工作者的认可与尊重。上一年末,省二医的28位“临时妈妈”入选2020年度广东“微文明之星”。

抗疫人员感人采访(重访抗疫临时妈妈)(7)

卢芳连与护士一起查房。

在卢芳连看来,自己做的其实是微小的事情,“但这些能让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感到温暖。”

2021年1月14日上午,护士们继续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于超月正在为一个病人做艾熏治疗。“一床二床的呼吸机记得收一下!”接受采访的前一刻,冷梅芳才挂下手中的电话,病房装修,她几乎一刻不停地对接着床位的调整。在骨科病房,卢芳连放下病床上的吊环,帮助一位病人起身活动。护理部的办公室里,汤莉正在与两位护长商量新的诊疗方案。

临近这天中午,为拍摄微文明海报照片,冷梅芳、卢芳连、于超月、樊婷、蔡冬萍五位护士聚在一起。她们商量着:“要不给源源录一个新年祝福语吧!”

抗疫人员感人采访(重访抗疫临时妈妈)(8)

五位护士录制新年祝福,从左至右依次为蔡东萍、卢芳连、于超月、冷梅芳、樊婷

在阳光散落的医院走廊上,她们站成一排,对着镜头讲出了对源源的祝福。“祝宝宝新年快乐,健康成长,快乐每一天!”

采写:南都记者张静实习生李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