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平简介(明代郑州有一知县叫吴承恩)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平简介(明代郑州有一知县叫吴承恩)(1)

1984年,在荥阳发现了《重修卢医庙记》石碑一块,署名作者是“知河阴县事文林郎古桐乡平川吴承恩”,落款日期是“嘉靖二十八年夏四月”。明代的荥阳是河阴县,是郑州下管的四个县之一,都隶属于开封府。

这个碑文一出,当时引起了学术界不小的兴趣,有的专家专门写文章考证此吴承恩就是写西游记的吴承恩,理由是“六个一致”:姓名一致,活动年代一致,为官年代一致,官阶大小基本一致,爱好一致,同情人民的思想一致。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平简介(明代郑州有一知县叫吴承恩)(2)

为啥说官阶基本一致呢?要说公认的《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是今江苏淮安人。《淮安府志》里记载的吴承恩只做到县丞,也就是副县长。所以,这个在河阴做县长、后来还调任外地副市长的吴承恩,显然不是写《西游记》的吴承恩了。另外,碑文里也提了,人家是“古桐乡”人,也就是今天的安徽桐城人,“平川”是他的号。只是当时有些专家没有考证出这些关键信息罢了。

河阴县长吴承恩署名里写的“古桐乡”其实是有典故的。汉代有一循吏叫朱邑,快死的时候嘱咐儿子:“我故桐乡吏,其民爱我,必葬桐乡。”而这吴承恩也是颇有政绩,当时还被河南巡抚考评为循良第一。循吏的意思,也就是后来说的“清官”、“青天大老爷”了。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生平简介(明代郑州有一知县叫吴承恩)(3)

吴承恩在河阴革除苛捐杂税,平反冤假错案,而且两袖清风绝不收礼。方志里记载了一个很生动的故事说,黄河南徙,民患之,承恩祷于河伯,河忽北去四十里。然后吴承恩下令在黄河故道上筑堤种柳,耕田放牧,成为沃土。后来河阴遭遇饥荒,百姓们剥柳树皮吃,称“此吴公活我柳也。”

吴承恩升官要走的时候,当地的官员百姓号泣遮道,有父老乡亲要送钱给他,说“赤子实赖生养,而父母空囊行,请受此赆”。吴承恩依然用汉代的另一个清官的故事谢绝了民众的好意,说“刘宠受民一钱,吾不逮”。刘宠是东汉宗室、大臣,古代“二十四廉”之一,也是升官临行时,有好几位老人要来送钱,刘宠只好从每人那里各收了一枚钱,因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这次升官,康熙年间《桐城县志》称是去当潞南别驾。而在康熙、乾隆年间的《新野县志》也曾记载了一个吴承恩,在嘉靖三十五年当新野县令,而且跟荥阳的一样也是桐城贡生出身,这两个吴承恩应该才是同一个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