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关于学习的英语(英语发展史18)

莎士比亚英语

莎士比亚出生于1564年,他的家乡是位于英国中部的沃里克郡(Warwickshire)的斯特拉福德。莎士比亚的父亲是个经营手套的商人(glover)。莎士比亚在家乡时,上过当地的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莎士比亚懂一些拉丁文,但希腊文的水平很一般。他18岁结婚,妻子名叫安·海瑟薇(Anne Hathaway),比莎士比亚大8岁,他们一共生养了三个孩子。莎士比亚没有受过大学教育,但他是个多产的(prolific)作家,从1591年至16 11年,差不多每六个月就出一个剧本。对于莎士比亚的背景,人们知之甚少,所以有人怀疑莎士比亚的传世作品并非出自他本人之手。

莎士比亚关于学习的英语(英语发展史18)(1)

莎士比亚

在众多的英国作家中,独占鳌头的还是莎士比亚,他对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贡献家喻户晓。纵观莎士比亚的作品,可以从六个方面简要概括莎士比亚英语:

(1)创造了许多常用的成语和格言

莎士比亚创造了许多英语中常用的成语和格言,大多数已成为现代英语中的成语惯用语。如:hoist with his own petard(害人反害己),play fast and loose(反复无常),cold comfort(无用的慰藉),at one fell swoop(猛然间),as good luck would have It(碰巧,不幸的是),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言以简为贵),I must be cruel only to be kind(我的残酷是为了你好),Love is blind(爱是盲目的),It's Greek to me(我完全不懂)。

(2)为英语添加了许多新词

莎士比亚为英语增添了许多新词。莎士比亚是迄今为止词汇量最大的英语作家,他的作品吸收了难以计数的外来词,其中有许多是第一次进入书面英语的外来词。莎士比亚是许多英语单词的创始人,通过他的作品,这些单词得以保存并延续使用至今,如accommodation(顺应,和解),arbitrate(做出公断),assassination(暗杀),barefaced(露骨的),castigate(谴责),consign(托管),counterpart(相对应的人),courtship(求偶),denote(指示),dexterously(巧妙地),dislocate(脱臼),domineering(刚愎自用的),dwindle(缩小),epileptic(癫痫的),exhale(呼出),fancy-free(任凭想象的),frugal(节俭的),gallantry(对女子殷勤的),impair(削弱),impede(妨碍),majestic(庄严的),mimic(模仿),misquote(错误引用),monumental(不朽的),mutineer(叛变者),obscene(淫秽的),pedant(书呆子),pious(虔诚的),premeditated(预先策划的),prophetic(预言性的),sanctimonious(伪善的),savagery(野性),unlicensed(非法的),tranquil(安宁的)等等。这些莎士比亚单词基本上都是实词,其中的绝大部分现在仍经常用到。在当时的伦敦,这些词中的大部分只是在一部分人的口语中使用,是莎士比亚将这些口头词汇转换成的书面词汇。

(3)灵活的用词

莎士比亚用词灵活,他常将英语中的简单名词用作动词,如strangered with an oath。在莎士比亚的影响下,将名词用作动词的灵活风格成了社会快速转型期许多人效仿的楷模。以下引文均出自莎士比亚剧本,是名词作动词的例子:

Season your admiration for a while…

Grace me no grace,nor uncle me no uncle…

Destruction straight shall dog them at the heels…

Who at Philipi the good Brutus ghosted

名词作动词是莎士比亚语言的传统,这种传统至今仍在流传。例如,中文说“孩子们乘校车上学”,可以用“The children go to school by bus”来表达,在适当场合也可以用“Parents can bus their children to school”来表达。再如句子“They dogged his footsteps”,dog在此处做动词,意思是“跟在后面走”。莎士比亚英语的这个特点,也是典型的英语特点。不但简洁的古英语名词可以作动词用,有些较为复杂的外来名词也可作动词。

(4)使用合成词

莎士比亚在他的作品中使用了很多合成词莎士比亚一共为后人留下了37个剧本,其中包括悲剧、喜剧和历史剧,此外他还写过154首十四行诗等。其中,悲剧(tragedy)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喜剧(comedy)包括《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等;历史剧(history)包括《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三世》等。在他的历史剧《约翰王》(King John)或其他剧本中,能找到很多带有连字符(hyphen)的合成词。莎士比亚是个造词造句的能手,这是他的风格,以下这些合成词在《约翰王》中不重复使用:arch-heretique,baby-eyes,basilisco-like,cander-sorrow,faire-play,ill-tuned,vile-concluded等。

(5)“粗话细说”

莎士比亚的语言活灵活现,他很善于“粗话细说”,例如,他对形形色色的“无赖”(knave,不诚实的人)有过很多种不同的描述:wrangling knave,foul knave,fortune's knave,fantastical knave,Sir knave,naughty knave,devilish knave,arrant knave,lunatic knave,lousy knave,unthrifty knave,muddy knave等等。

(6)巨大的词汇量

莎士比亚善于在句子或段落中交替使用最新的外来词和本土的古英语词。在莎士比亚的创作语言中,既有古英语的成分,又有拉丁文和法文的成分。莎士比亚的词汇量非常大,他在句子中将复杂词(当时的外来词)和简单词(古英语词)有机结合。例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中,麦克白在杀害了苏格兰国王邓肯之后,是这样忏悔的:

Will all great Neptune's ocean wash this blood

Clean from my hand?No,this my hand will rather

The multitudinous seas incarnadine,

Making the green one red.

在这四行文字中,第三行由一般人很少使用的拉丁文成分构成,第四行则是简明易懂的盎格鲁-撒克逊英语。莎士比亚敢于尝试用新词,据统计他在作品中共使用过20,138个新词,当然这不包括当时已有的旧词,这样就可以大致推算莎士比亚的词汇量了。莎士比亚生活在伊丽莎白一世的时代,那个时代的语言特点是词法和句法相对灵活,语言表达跟着思维走,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很少受语法条条框框的制约。因为当时没有严格的语法规定,自然的感情抒发为语言的自由表达提供了动力,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的语言就这样在那时出现了。文学语言从大众语言中获得了动力,而文学语言又以升华之后的结晶形式在广大民众中散发光芒。在18世纪约翰逊编写词典的时候,他引用最多的是莎士比亚的句子。莎士比亚的短语和句子在那时早已定格,形成了一种普遍接受的固定模式,所以说他在语法方面对英语标准化的建立也有很大贡献。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把英语变成了具有诗性的语言,这位语言天才赋予了英语丰富的词汇和灵活的表达。莎士比亚英语是外来语和中世纪英语完美结合的典范。莎士比亚留给后世的作品非常丰富,如果加上印度、中国和日本等国家,研究莎士比亚作品的人数要比研究其他所有英国作家的人数的总和还多。对莎士比亚剧本和十四行诗的研究,其实也是对英语语言的研究。莎士比亚的不朽作品把英语带到了世界各地,他的语言天赋把英语推向了新的高度

关于“外来词的争论”

在16~17世纪之间,英国作家从大约50种语言中借用了3万多个单词,其中的大多数外来词来自拉丁语,如:desperate(绝望,来自拉丁语desperatus,英语意为deprived of hope),experience(经验,来自拉丁语experiri,英语意为try),explain(解释,来自拉丁语explanare,基于planus,意为plain),fact(事实,来自拉丁语factum,do的中性过去分词)等。此外,英语还吸收了来自意大利语的balcony(阳台),rocket(火箭),macaroni(通心粉),violin(小提琴);来自法语的chocolate(巧克力),moustache(小胡子),soup(汤),passport(护照);来自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apricot(杏子),alligator(鳄鱼),banana(香蕉),guitar(吉他),sherry(雪莉酒),yarn(故事;毛线),anchovy(鯷鱼),mosquito(蚊子);来自阿拉伯语的sherbet(冰冻果汁),magazine(杂志),sofa(沙发);来自土耳其语的coffee(咖啡)和yogurt(酸奶);来自印度语的dungaree(粗棉布,蓝色斜纹布),bungalow(平房),cot(小屋),mango(芒果),curry(咖喱);以及来自波斯语的caravan(沙漠商队)等等。

16世纪中叶起,逐渐出现了关于“外来词的争论”(Inkhorn Controversy),这场争论持续了近一个世纪。“外来词的争论”发生在英国的文艺复兴期间,即从1476年卡克斯顿在伦敦开办第一家印刷厂到1651年霍布斯的《利维坦》(Leviathan)问世这段时间。英语在这一时期吸收了数量庞大的外来词,主要源于拉丁语、希腊语、法语、意大利语、荷兰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总体来看,有关文学、医学和自然科学的词大多来自希腊语和拉丁语;来自法语的借词大多跟文化和时尚有关;来自意大利语的借词大多跟建筑和音乐有关;来自荷兰语的借词大多跟航海有关;很多通过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进入英语的词汇,最初来自美洲大陆。总之,外来词给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语填补了许多空白,从而使英语词汇更加丰富,更加细腻,更加准确。以下是文艺复兴时期英语借用外来词的一些例子:

英语借自古典语言(拉丁语和希腊语)的外来词如:absurdity(荒唐),agile(敏捷),anachronism(弄错年代),allusion(暗示) ,capsule(囊状物),conspicuous(显眼的),delirium(精神错乱),denunciation(指责),emancipate(解放),encyclopedia(百科全书),eradicate(根除),epilepsy(癫痫),excavate(挖掘),excursion(短途旅行),glottis(声门),halo(光晕),harass(骚扰),idiosyncrasy(个性),inclemency(天气险恶),jocular(诙谐的),larynx(喉),malignant(恶性的),pancreas(胰),parasite(寄生虫),parenthesis(插入语),pneumonia(肺炎),tendon(腱),tonic(滋补的),tibia(胫骨),ulna(尺骨)等等。

英语借自法语的外来词如:alloy(合金),anatomy(解剖),bayonet(刺刀),bigot(盲信者),bizarre(怪异),colonel(上校),comrade(同志),docility(温顺),duel(决斗),grotesque(奇形怪状的),pioneer(先驱),moustache(上嘴唇小胡子),vogue(时尚)等等。

英语借自意大利语的外来词如:argosy(大商船),balcony(阳台),ballot(选票),cameo(浮雕;小品),carnival(狂欢节),concerto(协奏曲),cupola(圆顶),grotto(洞穴),macaroni(通心粉),opera(歌剧),piazza(广场),portico(门廊),sonata(鸣奏曲),sonnet(十四行诗),soprano(女高音),stanza(诗节),stucco(拉毛水泥),trill(颤音),volcano(火山)等等。

英语借自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外来词如:alligator(鳄鱼),anchovy(鯷鱼),apricot(杏子),armada(舰队),barricade(路障,街垒),bravado(逞能),cannibal(食人的),canoe(独木舟),cockroach(蟑螂),cocoa(可可),corral(蓄栏),desperado(无赖,暴徒),embargo(禁运),hammock(吊床),maize(玉米),mulatto(黑白混血儿),negro(黑人),rusk(干面包片),potato(土豆),sombrero(墨西哥宽边帽),tabacco(烟草),yam(山药)等等。

英语借自荷兰语的外来词如:cruise(巡航),easel(画板架),keelhaul(船底拖),knapsack(背包),landscape(景观,地形),yacht(游艇)等等。

英语借自土耳其语的外来词如:coffee(咖啡),horde(宫帐),kiosk(亭子),yoghurt(酸奶)等等。

英语借自波斯语的外来词如:bazaar(集市),caravan(沙漠商队),turban(穆斯林的缠头巾)等等。

英语借自马来语的外来词如:bamboo(竹子),ketchup(番茄酱,番茄沙司),sago(西米)等等。

英语借自阿拉伯语的外来词如:harem(闺房,后宫),sheikh(酋长)等等。

英语借自泰米尔语的外来词如:curry(咖喱),pariah(贱民)等等。

英语借自美洲印第安语的外来词如:raccoon(浣熊),wampum(贝壳串珠,钱币)等等。

此外,还有来自爱尔兰盖尔语的trousers(裤子);来自俄语的rouble(卢布,或ruble);来自日语的shogun(将军);来自印度语的guru(教师、权威);来自威尔士语的flannel(法兰绒);来自希伯来语的shekel(二分之一盎司);以及来自挪威语的troll(轮唱,传递酒)等等。

随着外来词数量的增加,人们开始担心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于是引发了一场“关于外来词的争论”。出现于1560年的术语inkhorn term指的是“外来词”,直译为“墨水盒辞藻”,是个贬义词。受到抨击的“墨水盒辞藻”有很多,如:appropriate(适当的),autograph(亲笔签名),education(教育),climax(高潮),anonymous(匿名的),criterion(标准),crisis(危机),democracy(民主),phenomenon(现象),dignity(尊严)等等。然而,这些所谓的“墨水盒辞藻”最终仍得以沿用至今,成为现代英语中不可或缺的词汇。但是,当时的“墨水盒辞藻”也有寿命短暂的情况,如deruncinate,cohibit,expede,demit,exsiccate,eximious等。“外来词的争论”发生于英语在科学和学术领域逐步取代拉丁语的时代,这期间也是学习古典文学的文艺复兴时代。英语词汇扩增的鼎盛时期也是外来词汇争论最为激烈的时候,赞成使用外来词的学者有托马斯·埃利奥特爵士(Thomas Elyot)和乔治·佩缇(George Pettie)等人;反对者中有约翰·契克(John Cheke)和修辞学家托马斯·威尔逊(Thomas Wilson)等人。

外来词的反对者以捍卫英语的纯洁性为由,拒绝使用“墨水盒辞藻”。为此,反对者提出了两个具体办法:第一,坚持使用古英语中的原有词汇,比如:“美丽的”用古英语的wlitig而拒绝使用beautiful,“良心”用inwit而拒绝使用conscience,“当然”用sicker而拒绝使用certainly。第二,利用古英语单词创造新词,比如:“结论”用endsay而拒绝使用conclusion,“周年”用yeartide而拒绝使用anniversary,“预言家”用foresayer而拒绝使用prophet。然而,最终结果很明显:外来词反对者建议使用的这类单词基本没有延续下来。

外来词的争论不仅涉及来自希腊语、拉丁语和法语等语言的单词,同时也包括数量更多的由添加词缀以后构成的新词。比如添加前缀之后出现的新词bedaub(乱涂),counterstroke(回击),disabuse(使醒悟),disrobe(脱衣),endear,forename,interlink,nonsense,submarine,uncivilized和uncomfortable等词;再比如添加后缀之后出现的新词blandishment(奉承),changeful,considerable,drizzling(毛毛细雨),frequenter,gloomy,lunatical(疯癫的)和murmurous(喃喃低语的)等词。外来词的留存和消失无规律可循,当时出现的外来词cohibit(抑制,限制)消失了,而同样是新词的同义的restrain却留了下来,表示“优秀”的外来词excellent流传了下来,但含义相同的外来词eximious却不再有人使用了。很难解释为什么有一些外来词受欢迎,而另一些外来词受排斥的原因。比如文艺复兴时期有impede(妨碍,阻碍)和expede(impede的反义词)两个单词同时存在,但最终留下来的就只有impede;词根mit源于拉丁动词,意思是“send,throw”,当时流行的demit(send away)最终被dismiss(遣散,解散,解雇)取代,而其他许多以-mit结尾的单词却得以使用至今,如admit,commit,emit,omit,permit,remit(汇款,免除),submit和transmit等。

文艺复兴时期的英语词汇就是那样,外来词进入英语的过程就像是大浪淘沙,其中既有延续至今的词汇,也有昙花一现一去不复返的单词。总体来说,文艺复兴运动在英国的发展势头确实离不开外来词,英语需要借用外来词填补词汇方面的空白。对文艺复兴时期涌现的一大批英国作家来说,在作品中使用“墨水盒辞藻”来表示新思想、新理念、新观点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外来词的争论”结果显而易见。在一种文化效仿另一种文化的时代,前者语言词汇量的增加是一种必然,早期汉语对日语的影响以及后来日语对汉语的影响也都是同样的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