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该读的散文(激情的高中岁月)

高二该读的散文(激情的高中岁月)(1)

激情的高中岁月

文|孙立范

光阴似箭,岁月如歌。1977年夏,我们这批两年制初中生如期升上牟平第五高级中学,成为该校九级学生。

不过,我们是恢复高考后首批以简单考试方式录取的。

我村离五中有十二三华里路程。开学第一天,一村光腚长大的十几个发小,一起做伴骑着自行车一溜烟出发了。

来到新校,一切是那么新鲜。

五中的面积比我们村初中大多了。前后有好几排教室和师生宿舍,最前排室外墙还画满了黄继光、于庆阳等著名战斗英雄巨幅画像。一排排房子中间多是学校菜园,也有果实累累的梨、苹果等许多老果树。最后排是偌大的操场,里面有好几个篮球场,及沙坑、铅球、铁饼、标枪等场地,外围是标准的运动场跑道。一看就不同凡响。

新生共分了四个班,每班大约56人,我被分到四班。入座后,一个身穿白色小褂身材魁梧年轻英俊的男老师走进教室向我们交代了些入学注意事项和要求,后知晓他就是我们班主任丛老师,还担任我们的物理教学。没几天,比较正规的高一阶段的学习和劳动就陆续展开了。

那时,我们学习使用的是省编教材,课后练习题不多,简单易学。加上许多老师并非初中阶段民办教师,多是以前正规大学毕业,有长期教学实践经验,教学耐心细致,各科学习相对宽松些,我们也初次领略到了高水平教师的风采。

那时,学校还担负着勤工俭学任务。但据上一级同学讲,我们这期比上两级幸运多了,他们高中时基本没学啥知识,整天帮村拉、埋电线杆子,大都泡在农田里。我们除个别情况出去做点短期小活儿外,基本没大任务。但班里却每周有一天劳动课,分为橡胶组、菜园组、喂猪组等。我在菜园组。说实话,那时只有十六七岁,根本不懂种菜,可每每到了劳动课非得硬着头皮干。幸亏有后勤的赵老师示范指导,慢慢跟着学,也算课课完成了任务。看着自己种出的幼嫩小白菜、秋芸豆等,心里总是涌出阵阵兴奋。

一晃到了秋假,学生们都要放回家帮队里秋收去了。放前,接到音乐于老师通知,要我和另几个同学少放几天,提前回校排练小吕剧节目,参加社里文艺汇演。这消息真是个喜讯,高兴得不得了,除自己特喜欢音乐外,更重要的是回家干活得以解脱了。秋假开学后,于老师又要我们结束走读生活晚上住校排练。

进入高中一个多月来,我基本都是每天中午自带午饭骑着自行车或是走着上学的,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但对晚上住校倒有点不习惯。母亲给准备好白布草褥子,里面装了半包麦草用车子带到学校,被安排在校东八级教室后的男生宿舍。进入一看,心里凉了半截:这那像个宿舍?分明就是四间空旷的大教室,地面上只有南北两排用半个破土砖垛成约有一米高的矮墙,根本没用水泥或土泥抹起来,稍一晃动整个墙一下子就倒塌了。墙里地面上铺满了一地絮草(山里拔的),草褥子放在絮草上,上面再铺个棉褥子,后再放上个薄被子等,就这样一个挨着一个,就是这么简陋。其实,那时还真没个像样宿舍,你想:学校几乎都要关停了,哪来正规的好宿舍呢?最让人讨厌的是住了不长时间那个年代特有的小动物“虱子”竟然爬在了身上……

十月是金秋,也是收获季节。就在稍晚时候,我们接到老师通知,说从现在始要集中精力抓学习准备考大学了。对我们农村出身的孩子说,又是个天大好消息。因为,如没这机会我们唯一出路就是回家种地了。尽管将面临着考试录取,但毕竟机遇让我们碰上了。

时间不久,第一批高考者传来了各种录取和落榜消息。从此,我们人人心里都暗暗下足了学习决心。

学校自此放弃了一切活动,一切精力用在备考,学习一下子紧张起来。省课本基本不用了,参考书成了紧手货,买都买不到。课业量大大增多,考试、排队频繁,各类竞赛不时到来。学校的大操场倒是派上了用场,来年春夏季,一米左右距离用石灰点个大白点,每点就是一人的位置,连同八级同学不时拿着自己坐的小凳子到这里参加考试和竞赛,同时许多人也陷入疲于应付状态中去了……

高一结束前,我们又遇到了次机会,我县成立了恢复高考以来首个牟平一中重点班。经考试,我荣幸考入当时四个重点班中的二班。

听说要把粮食关系转到县城一中,中午不再拿饭熥着吃了,那个高兴劲儿就甭提了。高一不住宿时中午拿的大多是装着玉米面中间夹菜的盒饭,中午学校给熥热乎再吃。住宿了,一天三顿也基本是玉米面窝头加一点汤菜。粮食关系转到一中就意味着生活提高有馒头吃了。

上了一中,一切又是那么新鲜和好奇。

果然,每天至少有一顿松软且热气腾腾的四两大馒头了,条件好些的基本就不吃窝头了。菜是中晚两顿一二角钱大菜,早上几分钱小咸菜。但我没那么幸运,刚去时,为了节省点费用住在离一中不远的姐姐家里,后又搬回学校住。一中的宿舍比五中强多了,上下都是两层木板连在一起的床,草褥子仍然使用,却干净多了,每晚都有值班老师查房,要求按时熄灯,可每每都有好学的同学在被窝里偷着看书。

新校,又结识了许多优秀学生,是件非常愉快的事儿。眼界得以更开阔了。许多学生还是参加过省、市、县各种竞赛的尖子和获奖者呢。更有自学连跳一两级的学霸,当年就提前迈入大学门槛。学生家庭出身两级分化严重,一部分双职工子女,条件优越,吃得好,受父母早期良好教育,学习冲劲儿十足。另部分是实在的农村生,家里经济拮据,花钱很谨慎,但学习却很刻苦,我属于后者。这意味着作为农村学生本身就已不在一个起跑线上了,无论是生活和学习条件我们都落后很多,也晚了很多。好在我们都是从高一拼出来的,刻苦精神并不逊色。

进城了,还真有点经不住外来的诱惑。那会儿,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了,经济改革的春风迅速吹遍牟平大地,城里经常集中办些交流会处理城乡多年积压物资。交流会场所就在学校墙外不远处。学习之余,几个要好同学经常偷开小差出去逛逛。那时也是电影开放年代,许多被打入冷宫的老电影陆续在县城放映,除每月学校集体组织观看的外,还偷着出去一饱眼福。《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追捕》等许多情节和台词都是那时刻在脑海里的。

优秀学生在一起,学习氛围十分浓厚。重点班任课教师为全县一流调配,每个老师严谨治学的形象至今还在脑海里时常浮现。每天课时排得满满,一节接一节上,晚上自习到10点多。随着讲课深入,课题越来越难了,有时还真有点吃不消。首先,各科放弃了省编教材,使用县教研室统编提纲,老师进课堂就基本讲题,许多基础知识从未接触过,时常不知所措,摸不着头脑,加上题量大作业多没时间消化。三大本空洞洞的《政治》,不易理解且需全背下来,增加了难度,仅最可能考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题就十六开纸一页半。背题成了最大负担,致使学生成绩出现了两级分化……

一九七九年高考即将来临,学校临时要求部分学生改为报考最有把握的中专,重新分班。这是对我们的高度负责。那时高考录取率仅为百分之六点几,对大多数莘莘学子来说只能望尘莫及了,许多农村孩子解决城镇户口是当务之急,总比回家种地或复读强许多了。更何况,人的成功并非仅一次高考就定终身。

于是,在那个十分炎热的夏天,即将考试前夕,报考大中专的学子们纷纷自己找地方复习去了,许多人到了校外护城河小树林里,有的男生竟像猴子般爬上高树背题。

那是个激情年代,也是如火如荼的岁月。老家门前那棵被早已砍倒、做成锨柄和面板卖掉、替交了一中一年一百多元学杂费的老垂杨柳,可为我们那激情的岁月作证。

高二该读的散文(激情的高中岁月)(2)

作者简介:孙立范,山东烟台市牟平区人,烟台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曾从事普通和职工教育工作多年,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多年至今。业余爱好写作,喜欢写点工作经验、小论文等文章。近年来又喜欢写散文、诗歌等体裁。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始发表文章,曾在《山东教育》《写给学生看——教师下水作文选》《全国农村作文经验交流会选刊》《作文周刊》《小苗圃》等多种普教刊物和《山东职工教育》《烟台职工教育》等职教刊物发表多篇下水作文和工作经验体会方面小论文,并在《胶东散文年选》《胶东文艺》《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白鹭文刊》等报刊和网络上发表过多篇散文及诗歌。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