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都江堰的传说故事简介(都江堰的故事寒潭伏龙的传说)

关于都江堰的传说故事简介(都江堰的故事寒潭伏龙的传说)(1)

寒潭伏龙的传说

原载《教师报》

2022年1月12日

文 | 何民

蜀守奇功著昔年,毒龙受制始潜渊。

修鳞直可锦千载,鼓浪何能溢百川。

玉垒不知云叆叇,都江惟听水潺湲。

叮咛丑类无相扰,卵育涵濡顺自然。

——清.马玑《灌阳十景.寒潭伏龙》

马玑是清初灌县(今都江堰市)的第一位知县。马玑,直隶(河北)人,清顺治十六年进士,顺治十八年(1661)任灌县知县。马玑初到灌县任职,正是灌县经历了民末清初的战乱和自然灾害,户不足两千,人口不过一万。在湖广移民四川的大背景下,马玑为了鼓励更多移民来灌县,为此他长年深入乡村、山区调查研究,写下《灌阳十景诗》,介绍灌县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历史,鼓励移民到灌县来插占垦荒,修房造屋,安心农耕。马玑任上,先后有湖北、湖南、广东、江西、陕西、山西等十多省的数万移民到灌县从事农耕和手工业。在马玑担任知县的十年间,曾经人烟稀少的灌县迅速恢复了生机,成了川西坝子有名的“上五县”之一。

《寒潭伏龙》就是马玑“灌阳十景诗”之一,写的是李冰父子擒孽龙,将孽龙囚于伏龙潭下的传说。

“寒潭伏龙”中的寒潭指的是宝瓶口下面的一个深潭,又叫伏龙潭。宝瓶口是控制岷江水流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因岷江水流湍急,至宝瓶口河床收窄,水流在宝瓶口掀起巨浪,下面的流水急遽旋转,大小漩窝接连不断,长年累月的水流冲刷,在宝瓶口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深潭。每至夏季,伏龙潭便掀起滔天巨浪,涛声如雷,那些汹涌的波涛和漩窝能将岷江中的漂木像耍杂耍一样一会抛上高空,一会卷入潭底。此情此景,老百姓说是李冰父子将在岷江上兴风作浪的孽龙锁在了潭底,一到夏天,孽龙就要在潭中挣扎,搞得江水翻滚,波涛汹涌。其时,整个伏龙潭水雾濛濛,纵然是炎炎夏日,伏龙潭也是寒气逼人。

伏龙潭伏龙,这只是一个传说,且版本很多,流传较广且为民间认可的说法是,从前岷江水中有一条孽龙,经常兴风作浪,危害百姓,两岸百姓每年不仅要给孽龙敬献三牲祭品,还要给它供奉童男童女,孽龙高兴了,川西平原就风调雨顺,孽龙一不高兴了,就兴风作浪,危害百姓。李冰自当上了蜀地的父母官,决心擒拿孽龙,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李冰派他的二儿子李二郎擒拿孽龙,李二郎与那孽龙从江中战到天上,又从天上战到江中,战了九九八十一个回合,终于将孽龙战败。但孽龙很狡猾,打不赢就开跑。李冰知道,一天没擒住孽龙,这孽龙就要兴风作浪。于是李冰向儿子面授机宜,李二郎化着一卖面的王姓婆婆在孽龙逃跑的途中等候。孽龙逃到一个叫王婆岩的地方,见路边有婆婆卖面,顿感饥饿,便要了一碗面条吃。谁知这面条是李二郎用铁链变的,李二郎顿时用铁链将孽龙擒拿,锁于江中铁桩上,囚禁在离堆下面的深潭之中。擒拿孽龙的地方现在叫“王婆岩”,囚禁孽龙的深潭便称之为伏龙潭。旧时,灌县民间有一种到洪水季节往伏龙潭中抛铁链的习俗,就是由此演变而来。

川西平原由旱涝灾害频发之地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粮仓,自然是李冰率百姓修建都江堰之功,后世为感念李冰父子,不仅将李冰尊为“川主”,更演绎出李冰父子擒孽龙,锁孽龙于寒潭的故事,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更将原建于离堆之上的“范贤馆”扩建,改为“伏龙观”,以纪念其“伏龙”之功绩。

关于都江堰的传说故事简介(都江堰的故事寒潭伏龙的传说)(2)

伏龙观建在离堆之上。离堆本是玉垒山伸向岷江江心的余脉,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时,凿开宝瓶口,离堆便与玉垒山分离,司马迁在《史记》中称其为“离堆”,离堆由此得名。离堆下面是宝瓶口和伏龙潭,三面绝壁,岷江水在离堆下面汹涌而过,波涛滚滚,伏龙观高耸离堆之上,显得特别雄伟庄严。伏龙观前殿有宽阔的石阶,拾阶而上是巍峨的前殿,殿中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石像冠冕长衣,手置胸前,面含微笑,石像正中刻有“故蜀郡李府君讳冰”字样,左右分别刻有“建宁元年闰月戊申朔二十五日都水橡尹龙”和“尹龙长陈台造三神石人瑜水万世焉”字样。石像高2.9米,重4.5吨。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汉代圆雕石像,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现为伏龙观镇馆之宝。

伏龙观中文物众多,正殿中除了李冰石刻像,右侧还陈列了一尊堰工持插石像,是1975年1月18日在都江堰外江闸下出土的。石像宽衣重袖,持插而立,通1.85米,宽0.7米,可惜石像头部已经损毁。专家分析,此石像可能是李冰石像铭文中“三神石人”之一。

伏龙潭居于离堆两山之间,水深浪急,漩窝四起,夏秋季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浪花飞溅。登伏龙观俯视,波涌浪翻,水雾迷漫,江风掠过,寒气阵阵,似有孽龙在潭中挣扎。古人谓之寒潭,倒也贴切。

关于都江堰的传说故事简介(都江堰的故事寒潭伏龙的传说)(3)

【作家档案】:何民,男,四川成都都江堰市人,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都江堰市作协副主席。有小说、诗歌、报告文学、戏剧、散文、文学评论等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四川文学》《青年作家》《星星》诗刊《散文百家》《龙门阵》《草地》等数十家报刊;有数十篇作品收入各种选本;曾获得过四川省报纸副刊优秀作品一等奖、和泽都林杯优秀作品奖等。著有散文集《川西手艺人》《山水之间一座城》《手艺的温度》等。

主 管: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主 办:都江堰市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宣传营销科

主 编:曾 岷

责任编辑:刘建华

值班编辑:杨 璨

编 辑:张铴月、李思易、张立新、张渝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