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

在张玉凤年过六旬的时候,依旧风采不减,她在武汉革命博物馆参观的路上,不断有人夸赞他的气质比较好,不过她始终保持着微笑,并不多说一句话。

而她的一生,也是由不少巧合所构成的,特别是当她升任为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后,那种紧张感不是能用三言两语就能表达的。

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1)

“一步登天”的小城姑娘

张玉凤出生于抗日战争胜利以前,那会的她仅仅读到了六年级,由于家境困难,她也不得不外出找工作。

那会,她正好赶上了铁路局在招工,为了能有一份工作,她也试着去考了考,没想到还真的成为了铁路客运的乘务员。

火车在当时对于普通人家还算是一个比较新奇的玩意,她也有了机会去看看紫禁城、看看天安门,心里非常高兴。

那会的她,始终都没有想到,自己能够距离伟人如此接近。

1960年,仅仅只有16岁的张玉凤被选中了当中央首长专列的列车员,后来,她又凭借着出色的表现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直接被选到了毛主席的专列上当乘务员。

而也就是这黄金的10年时间,她也让大家都看到了自己的闪光点。

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玉凤从来没有想过来到首长们的办公室工作,她在当列车员时的想法,就是要将每一件小事都处理好,这才是她的本职工作。

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2)

可她始终没有想到,机会竟然能够自己找上门来。

1970年7月的一个上午,张玉凤正在清扫车厢的时候,列车长前来通知她要去一趟中南海,由于是临时通知的,张玉凤压根都没有准备的时间,对于一个爱美的姑娘来说,她连梳洗一番的时间都没有。

她也不知道这次上级给她具体安排了什么样的任务,当小车在中南海中左拐右拐之后,张玉凤才发现,面前的领导,正是伴随着新中国成长过程的伟人。

此时的毛主席,也不再是大家心目中熟知的“红光满面”的形象,他的年龄渐渐大了,头发已经彻底花白,面容也十分憔悴。

在正式和毛主席见面之前,张玉凤和毛主席也有过短暂的接触过程,她回忆道:“当时在毛主席乘坐的专列上工作,也多次见过毛主席,后来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人手不够,我就被调过去了。”

张玉凤的心中是格外忐忑的,她不知道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当毛主席的秘书,强烈的紧张感伴随着她。

毛主席向来是习惯和所有人“约法三章”,从革命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样的态度从来没有改变过。

对于此前的秘书,毛主席向来也都会言明一切。

早在1961年,毛主席便指示到农村地区进行调查的秘书们要过好三关。

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3)

其一,是生活关,秘书们来到农村地区,要和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共同劳动,不能搞特殊化。

其二,是政策关,大家在调查的时候,也要从实际来出发,正确执行好党的政策。

其三,便是群众关,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才能反映出真实的情况。

而三年之后,毛主席再度对下乡的群众们提出了几点要求,特别是要求他们使用假名、不要当官,要深入群众当中去,对真实的情况进行了解。

张玉凤对毛主席树立的规矩,也是懂得很多。

可毛主席看着张玉凤有些紧张不安,还是对她说:“其实,你当我的秘书,也不难,不难的是,我不需要你们这些人写东西,只管收收发发,而真正难的,是要守纪律,你做秘书,可以看中央给我的文件,而汪东兴这些人就不能看,包括我的家人李讷、毛远新他们,都不能看,这就是规矩。”

接着,毛主席又一次性向张玉凤说完了剩下两段。

除了纪律外,约法之二,在于摆正自己的位置。

他告诉张玉凤:“你不要以为当了我的秘书,就可以去指挥一切了,过去就有个例子,我有个秘书,我让他给总理打个电话,他打电话的时候特别神气,我看到之后就非常不舒服,你们不要得意忘形,要知道自己是为谁而工作,代表谁去办事。”

而最后一点,便是学习。

毛主席要求张玉凤做秘书工作的时候要谦虚谨慎,除了每天日常收发的一些文件外,还得学会看材料,特别是新华社的《参考资料》和《参考消息》。

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4)

他认为,通过一些媒介窗口,可以了解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情,只要能够学会坚持,就能看出问题。

张玉凤在毛主席身边的时候,也经历了很多大事。

在张玉凤的回忆中,那会的毛主席,身体状况就非常不好了,他的腿走路十分困难。

在参加陈毅元帅的追悼会时,张玉凤观察到,毛主席想要上汽车的时候,几次都想踏着车门上去,可就是用不上力气,后来,张玉凤赶紧上去搀扶,毛主席才上了汽车。

那会,她甚至都没有想到,毛主席的腿,已经困难到如此地步了。

张玉凤作为机要秘书,能接触到很多信息,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毛主席在晚年的时候,两只眼睛都得了不同程度上的老年性白内障,阅读对他来说,就显得格外困难了。

而张玉凤和人民大学的芦荻就负责当“毛主席的眼睛”,当毛主席需要看古典文学作品或者其他古文书籍的时候,芦荻就会念给毛主席听,而当面临一些现代文和文件的时候,则全都是由张玉凤来负责的。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毛主席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方式来办公和读书。

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5)

1975年7月的一天,张玉凤看见毛主席在一天睡了6个多小时,而且主席醒了之后,自己都表示睡得很好,张玉凤立即抓住了机会,动员主席早点将白内障手术给做了。

主席那天的兴致也很高,当即就同意了,就这样,医生火速赶来,在游泳池的一间休息厅当中做好了动手术的准备。

而且,张玉凤没有学过医学,也没有受到过正规的护理训练,她只好一边做一边学,看着毛主席的身体一点点好起来。

有一次,毛主席身边的护士孟锦云回忆,过去毛主席对她一直很好,可有一段时间,突然对她不理不睬,她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这件事很快就被张玉凤知道了,因此,张玉凤就去询问原因。

原来,毛主席的房间里总是特别安静,孟锦云进去之后总是一点声音都没有,体弱的毛主席总是被她吓到。

因此,张玉凤告诉小孟:“以后进入房间的时候,要先给点声音,比如咳嗽一声,或者喘点粗气,这样也能让老人家提前有个思想准备。”

小孟恍然大悟,之后这件事就这么解决了。

张玉凤的性格也总是比较倔强,属于敢说敢做的类型,连毛主席都要让她三分。

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6)

那几年,也是张玉凤最怀念的

在毛主席身边的时候,张玉凤也见证了很多大事,也看着毛主席的身体渐渐好转,又慢慢变得衰弱下去。

在周总理病重期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也不容乐观,张玉凤曾在日记中写下过这样一句话:

“主席当时讲话困难,仅从喉咙中发出一些含糊不清的声音,长时间在他的身边工作,我还能听清楚主席的话,每当主席和其他领导同志谈话的时候,我就得在场,但是他讲话极不清楚的时候,我又得从他的口型来揣测,获准他的点头认可,主席的行动也比较困难,两条腿都不能走路,如果没有人搀扶,连一步都走不动了。”

而周总理逝世的时候,组织上没有安排毛主席参加相关的活动。

张玉凤回忆道:“毛主席在审阅这个报告的时候,我一直守在身边,不知道为什么在我这个普通人的心中,总是存在有一线希望,或许像当初能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一样,毛主席会突然做出决定。”

那会,张玉凤也沉浸在极度的悲伤中,她不由自主突然像孩子一样问道:“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

毛主席此时也非常难过,他举着还没有来得及放下的文件,痛苦地说:“我走不动了。”

在看电视的时候,秘书和护士都看到,眼泪从老人的脸上滑落了下来。

毛主席没有参加追悼会,只是送来了一个花圈,放置在这位共同奋斗了近半世纪的战友遗像旁边,他也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和总理告别。

在毛主席逝世后,张玉凤的生活,也就回归到了平凡。

一位领导同志在张玉凤写给中央的一封信上批示道:张玉凤在毛主席身边的工作是尽心尽力的,她是代表共产党人去照顾毛主席的生活,希望有关部门能合理安排她的工作,解决她的一些实际困难。

张玉凤在退休之后,也和丈夫享受起了天伦之乐,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有了小孩,而且,张玉凤还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平时除了锻炼身体之外,还经常挥毫泼墨。

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7)

虽说这个名字已经渐渐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可对她本人而言,还能做很多事。

一次,他们在农讲所观看毛主席在武汉的图片展的时候,细心的张玉凤,很快就在人群中找到了自己。

她指着照片说:“看,那个时候我还扎着两个辫子。”

之后,她也认出了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多名卫士的照片,更是又惊又喜,她指着照片上穿着游泳衣的女同志说:“这是我啊,我都没有这张照片。”

可长期做过秘书工作的张玉凤,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一点错误。

在照片的备注上,这张照片拍摄于1958年,可在张玉凤的记忆中,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1966年7月16日。

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8)

她当即就向工作人员指出:1958年的时候,我还没有在毛主席的身边工作呢。

她也记得,70年代的那段日子里,自己曾多次和毛主席共同前往武汉。

她说:“毛主席对武汉的感情很深,经常去那里,1974年的时候,她在武汉住了187天,而1969年也住了160多天,他在武汉的时候,还见了很多外国的代表团,亚非拉代表团那个时候人数众多,毛主席都让他们来武汉。”

那会的东湖,也被称为“武汉中南海”。

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9)

在观看图片展的时候,张玉凤对身边的人说:

“你们发现了没有,主席在武汉的日程非常繁忙,可是他的很多活动,都是和广大群众在一起的,他去了工厂、武钢等地方,都是和大家在一起,他还喜欢坐火车,这是因为坐火车的时候能看到沿线的情况,每次路过什么地方,他都会去问问庄稼、雨水的情况。”

晚年的张玉凤来到武汉,也十分关注纪念馆的建设情况。

张玉凤听着工作人员们仔细讲解着展馆的建设过程,还感叹道:“时代在进步,现在的纪念馆也运用了很多现代化的手段,也可以多拍摄一些电视片,来吸引年轻的观众们。”

1999年,张玉凤去韶山参观毛主席的纪念馆,她也发现毛主席的很多衣服都出现了霉点,这让她非常伤心,她四处筹措资金,帮助纪念馆筹措恒温设备。

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10)

她的晚年生活,绝大多数都用在写字上。

她还专门去找了一个老师学习书法,一周去几次书法班,几乎是风雨无阻。

这也是因为,当初在毛主席身边的时候,发现毛主席的字写得很好,心里十分敬佩,也想跟着去学习,于是就照着字帖跟着练。

毛主席还教过她:得老老实实从楷体开始练习,写好了之后才能有变化,而最高的境界,又得归到齐整上去。

历史对张玉凤的评价很高,这也是因为,她是毛主席晚年生活的见证者。

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张玉凤升任机要秘书后不安)(11)

参考

走出红墙的张玉凤 段文华 神州

张玉凤:“浮夸风”的年代 毛主席常派警卫去调研 长江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