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三国第一美人甄宓被惨杀之谜(三国第一美人甄宓)

揭秘三国第一美人甄宓被惨杀之谜(三国第一美人甄宓)(1)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浪漫长卷《洛神赋图》局部

揭秘三国第一美人甄宓被惨杀之谜(三国第一美人甄宓)(2)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浪漫长卷《洛神赋图》局部

揭秘三国第一美人甄宓被惨杀之谜(三国第一美人甄宓)(3)

王献之的书法《洛神赋》局部

《三国第一美人甄宓》

□孟醒石

历来在人们心目中,三国时期第一美人是貂婵,然后是大乔小乔。其实不然,最美的女人应该是甄宓。

在《三国演义》中,貂蝉出场时,作者罗贯中只给了她八个字的评语:“年方二八,色伎俱佳”,可见貂蝉只是个能歌善舞的妙龄少女而已,凭的是豆蔻年华青春无敌。司徒王允为了迷惑吕布,先给吕布送重礼,把吕布请到府中,再拍马屁使劲儿夸吕布让吕布得意忘形,又让“侍妾数人劝酒”把吕布灌晕,时机成熟了,才让貂蝉浓妆艳抹地出来。貂蝉本是学表演的出身,很会演戏,立刻与吕布眉目传情,再加上吕布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果然貂蝉不负众望,吕布上钩了。

而甄宓出场是被迫的,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时逢官渡之战,曹丕率领军队杀红了眼,兽性大发,不顾他爹曹操的命令,擅自闯入袁绍府中,“见两个妇人相抱而哭”,曹丕上去举剑要杀。忽然看到甄宓——当时甄宓为了躲避战乱故意身穿粗布衣服,满脸污垢披散着头发,即使是这样,曹丕仍然被甄宓的气质打动了,立刻由杀气腾腾的恶汉变成了谦谦君子,用袖子轻轻拭去甄宓脸上的污垢,“见甄氏玉肌花貌,有倾国之色”。于是改口对甄宓的婆婆袁绍的妻子刘氏说:“我是曹丞相之子,愿保护你们全家老小。”说完乖乖地按着宝剑坐在屋里,自己不敢唐突佳人,还要防他人冒犯甄宓。等曹操来了,刘氏为了保全性命,赶紧不顾颜面说,愿把儿媳甄宓献给曹丕当丫环。曹操也被甄宓的美貌打动了,盯着甄宓赞叹道,“真吾儿妇也?”气质如此高贵的女人怎么能当丫环呢?于是,让曹丕纳为正室夫人。此时曹丕刚18岁,甄宓比曹丕还大5岁。

貂蝉与甄宓,一个是“色伎俱佳”,浓妆艳抹,投怀送抱,让小人着迷;一个是“倾国之色”,蓬头垢面,身不由己,令丞相折腰。这一比,高下立见。

更重要的不是色相。貂蝉只是别人手里的一个棋子,对事件是一种烘托,粉墨登场之后,人物形象并没有丰满起来。同样,大乔和小乔也只证明了孙权和周瑜的关系非同寻常。这三个女人本身并没有什么。而甄宓则不然,同样因政治而出名,甄宓却是有血有肉的,她的一生可谓绚烂多彩。

据《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载:文昭甄皇后,中山无极人(今石家庄郊区无极县,笔者的家乡),世家望族,上蔡县令甄逸之女,生于光和五年十二月丁酉日(公元182年阴历12月24日)。甄宓出生时发生了一件奇事:母亲张氏每晚都梦见一位仙人手持玉如意站在旁边,临产时见仙人拿了一件玉衣盖在自己身上,于是,生下了甄宓。之后相士刘良给甄宓算命时说:“此女贵乃不可言。”

甄宓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显得缺乏教养,可以说她的性情智慧是天生的。八岁时,家门口来了表演马戏的,家里人和姐妹们都跑到楼上扒着窗户看,惟独甄宓没有去,姐妹们都觉得奇怪,而甄宓的回答则是:“这些马戏不应该是女人看的。”说这样的话,并不表示她守旧,而是她明白看马戏对女人并没什么用,只是凑热闹罢了。

甄宓九岁时,非常喜欢读书写字,一般的字她竟然都认识,还经常用她哥哥的笔墨纸砚。哥哥嘲笑她:“你应该多学女红做些针线活儿,女人哪用的着读书识字?你想做女博士啊?”可是甄宓却回答:“凡是古代贤淑的女人,没有一个不是从前世的成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引以为戒,不读书,又能学到什么?”

后来军阀混战天下大乱,加上饥荒,百姓都将珍藏多年的命根子——珠宝首饰拿出来变卖,而甄家家境巨富,就把这些珠宝都买了下来。此时甄宓便对母亲说:“现在世道非常乱,为什么要买那么多宝贝?这些都是引来灾祸的不祥之物啊!容易激发乡亲们的仇富心理。”接着又劝母亲把家里的粮食都捐出来赈济乡亲,广布恩惠。全家都觉得她的想法好,于是就照甄宓说的做了。

这些事情都是正史记载的,由此可见,甄宓的思想是超越整个时代的。甄宓死后一千七百年才发生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才开始提倡女性读书认字走向社会。而她赈济灾民的慈善之举,更是大智慧,即使是放到现代,也极富教育意义。

甄宓不仅见识不凡,还非常善良。十四岁的时候,甄宓的二哥去世了,甄宓仍然尊重嫂子,照顾侄子,日夜操劳。而甄宓的母亲却对这个寡妇很苛刻,非打即骂。甄宓多次劝母亲,希望母亲对待寡嫂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母亲被她的一番话感动的哭了。

如此美丽贤德的女子真是千年不遇啊!袁绍听说后,便为自己的次子求婚,于是,建安年间,甄宓嫁给了袁熙。

她嫁给袁熙应该是迫于袁绍的权势,为了保全家人,否则如此兰心蕙质的女子怎么能嫁给一个有勇无谋的愣头青呢?且袁绍刚愎自用,连自己的谋士都不信任,又怎么能听信儿媳妇的劝解呢?在袁绍一意孤行要与曹操决战的时候,甄宓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才智为袁绍出谋划策。虽然她生活的并不快乐,袁熙也不懂得怜香惜玉,但她仍然固守一个媳妇的本份,袁熙要逃往幽州,甄宓为了照顾婆婆刘氏而不肯远行,结果关键时刻反倒被婆婆当成救命稻草献给曹丕。

民间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曹操早就知道甄宓的美貌与贤德,官渡一战,一半是为了甄宓。且《三国演义》中也交待了,“丞相有命,任何人不许进袁绍府。”是曹丕杀红了眼硬闯进来的。父亲梦寐以求的女人,结果被儿子占了先。著名教授易中天说:“曹操不管走到哪里都喜欢‘搂草打兔子’,收编一些美女什么的。” 可见,这种说法有很强的可信度。

曹操盯着甄宓赞叹道,“真吾儿妇也?”不过这句赞叹是带问号的,意思是说,真是我儿子的媳妇吗?心里却酸溜溜在想,本来应该是我媳妇啊!但曹操是大英雄,能想明白,甄宓当自己的儿媳妇也不错,于是让18岁的曹丕娶了23岁的甄宓。

曹丕“少有逸才”,8岁就能写文章,熟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虽然没有弟弟曹植有才华,却也出了几本书,算是个文学家,又善骑射、好击剑,能领兵打仗。可以说曹丕和甄宓还是非常般配的。

甄宓深得曹丕宠爱,先后生了曹睿(未来的魏明帝)和东乡公主。而甄宓毕竟比曹丕大几岁,懂得应以社稷为重,经常劝导年轻气盛的曹丕不要光宠爱自己一人,也要照顾其他嫔妃,这样才能儿女众多、子嗣旺盛。曹丕为了甄宓把任氏赶走了,当时甄宓还劝曹丕不要冲动,说任氏很多地方都强于自己,让曹丕重新考虑。

甄宓嫁到曹家时,曹植还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曹丕与弟弟曹植不合,经常吵闹,每次甄宓都回护曹植,劝曹丕珍惜兄弟之情。此举颇得曹操之妻武宣皇后的赏识,称赞她“此真孝妇也。” 而曹植聪慧早熟,竟然也对甄宓产生了依恋,朝夕相处,陪着这位多情而又美艳的嫂嫂,吟风弄月消磨时光。可以说是甄宓启迪了曹植朦胧的性意识,在曹植眼里这位嫂嫂不仅漂亮,更是他心目中的女神。甄宓也喜欢这个比自己小十岁的小叔,但更多的是女人身上天然的母性在作怪。她思念的还是丈夫曹丕,就在此时她写了《塘上行》,文采绝不逊于建安七子的水平。

《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

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

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显然这首诗是写给曹丕的。

曹操和曹丕常年征战在外,外面兵荒马乱而曹府一片祥和,正是甄宓在很多事上为曹操分忧。此时甄宓的政治智慧才真正显露出来,曹操听从她的建议:蜀吴未灭不必急于称帝,仍要“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被封为魏王,加九锡,但到死都没有称帝。

或许曹丕之所以长期宠爱甄宓,是忌惮曹操对甄宓的信任。等曹操死后,曹丕立刻露出了本性,权力和欲望已经使这个曾经的翩翩少年变成了野心家。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他继承了父亲的丞相之位,但他不满足做一个魏王。他不听甄宓的好言相劝,想取代汉朝自己当皇帝。

此时曹植也到了而立之年,与历史上所有的皇子王孙一样,也是从争宠夺嫡的恶斗中一路摸爬滚打成熟起来。他以前有不少反映社会动乱和理想抱负的诗,格调开朗。但自从曹丕当上丞相之后,他处处感受到大哥曹丕所施加的压力,索性嗜酒疏狂。这种消极避世的性格反倒被拥戴曹丕的满朝文武当作笑料。

曹植表面放荡恣肆,内心却郁郁寡欢,便经常来丞相府找嫂嫂甄宓。能够理解曹植的只有甄宓,毕竟甄宓与曹植比与曹丕相处的时间还长,曹丕常年带兵打仗,丞相府只当是他的行宫客栈。曹丕遗传了曹操多疑的个性,始终对甄宓回护曹植的往事耿耿于怀,此时见他俩又搞在了一起,不禁醋意大发,被相国华歆鼓动要杀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作《七步诗》,曹植走了七步,诗就吟了出来。幸亏甄宓知道的早,请来曹丕的母亲卞氏,在母亲卞氏的斡旋下,曹丕饶了曹植的性命,但还是被贬为安乡侯,被远远的支开了。通过这件事,甄宓已经对利欲熏心的曹丕彻底失望了。

同年十月,曹丕以“禅让”的方式取代汉朝自立,改元黄初,自称魏文帝,定都洛阳,三国时代的魏国建立。

曹丕登基之后立刻营建洛阳宫殿,山阳公献给曹丕两个美女,一个郭氏一个李氏,曹丕一并收留。此时甄宓已经40来岁,逐渐色衰,而曹丕正当35岁的鼎盛年纪,甄宓以前被大家赞扬的贤良淑德,如今在曹丕心中成了絮絮叨叨了。从此,甄宓失宠。

紧接着谣言就来了,说甄宓与曹植有苟且之事,这谣言的源头出在郭氏口中,郭氏妒嫉甄宓的美貌和才华,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与普天下的负心人一样,过去的万种风情比不过现在一句谣言,往日的千般恩爱比不过今天两句闲话,曹丕竟然信了。还把甄宓早年曾被迫嫁给袁熙的旧账翻出来,当作甄宓的一个污点,当作自己平生最恨之事。以甄宓对自己“有怨言”为名,赐死了甄宓,葬在邺城,下葬之时,“被发覆面,以糠塞口”,极为凄惨。

一年之后,曹植从外地回来觐见魏文帝曹丕。曹丕仍耿耿于怀,为了羞辱曹植,竟将甄宓生前使用的一个镶金盘玉的枕头赐给了他,当众暗示文武大臣:曹植与甄宓有不正当关系,欺君辱嫂。但是曹植却如获至宝,非常爽快地谢恩领赏。

曹植抱着甄宓的枕头,睹物思人,满怀凄楚地返回自己的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远远的看见甄宓凌波御风而来,并说:“我会时常想念你的。”等语,话还没说完,人就不见了。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于是怅然若失,久久不能入睡,写了一篇流传千古的《感甄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

这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打动了每一个读到它的人,于是四处传抄,迅速蔓延,几乎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此时曹丕开始亲征孙吴,因没了“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个招牌,反倒成了众矢之的。两次亲征均以失败而告终。黄初七年五月,病死于洛阳。

甄宓的儿子曹睿继位为魏明帝,觉得《感甄赋》的名字太露骨,让朝廷颜面尽失,遂下令改为《洛神赋》,想借古代溺死于洛水的伏羲之女,转移读者的思路。没想到适得其反,人们继续颂扬甄宓的美德,并说甄宓是洛神转世,甄宓的名字也成了“甄洛”。

而曹睿也对于他这位才华横溢的叔叔曹植,产生了莫大的戒心,因而一而再,再而三地转换曹植的封地,曹植四处奔波,“恍如飘萍,不堪颠沛之苦,遂寂寂无欢而死”。后人有诗云:“君王不得为天子,半为当年赋洛神。”

2006年9月20日

揭秘三国第一美人甄宓被惨杀之谜(三国第一美人甄宓)(4)

河北无极甄氏墓群

揭秘三国第一美人甄宓被惨杀之谜(三国第一美人甄宓)(5)

河北无极甄氏墓群

揭秘三国第一美人甄宓被惨杀之谜(三国第一美人甄宓)(6)

河北无极甄氏墓群

附录:

石家庄市无极县史村甄氏墓群是省重点保护文物,这里埋葬着甄宓不少亲人和后人。汉少傅甄丰、大司马甄邯、甄宓之父甄逸、南北朝科技巨匠甄鸾等大批甄姓代表人物,都埋葬在甄氏墓群里。

从陵墓上,可以想像到它当年的尊贵。无极史村以及南流村的甄氏古墓,建国前两处墓地都松柏苍郁遮天蔽日,一座座坟丘高耸、宛如起伏的群山,神道碑、功德碑、墓碑石人、石马、石羊等石雕排列上千米。两处墓地都曾出土过石器、铁器、铜器、瓷器等多种文物。几十年来,历经平整造田等历史原因,许多坟丘已不复存在,甄氏墓群已不复往日观。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