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与国子监出口在哪(古代公立大学孔庙和国子监)

孔庙与国子监一墙之隔,在大成殿后方西侧,有一个通道。穿过这个通道,就可到达国子监的院子。这个通道,也是一个展室,门上是莫言题字匾额“乾隆石经”。这个门很普通,可是一走进去,不由一声惊叹,因为太震撼了!在大约十米左右宽、六七十米长、二层楼左右高的宽阔展厅中,陈列着四列高大的石碑,这就是十三经石刻碑。

孔庙与国子监出口在哪(古代公立大学孔庙和国子监)(1)

莫言书“乾隆石经”

十三经指的是儒家的十三部经典著作,由清末书法家蒋衡花费十二年的时间书写而成。乾隆皇帝命和珅和刘墉等人,安排考订蒋衡所书的经书并动工刻石。这部十三经刻石成于乾隆年间,故又被称为“乾隆石经”。一共有190座,63万字。

孔庙与国子监出口在哪(古代公立大学孔庙和国子监)(2)

让人震撼的190座刻经石碑

孔庙与国子监出口在哪(古代公立大学孔庙和国子监)(3)

碑上的文字

此时此刻,细细观看石碑上镌刻的经文,都是端正工整的楷书,我简直无法想象匠人们如何将一个个字刻上去的,每一个笔画都非常清晰,不仅如此,字的起承转合、笔画深浅也都表现的活灵活现,仿佛就是亲笔写上去的一样。也不知道是多少位技艺精湛的匠人,经过了多少时间,才完成了这190座石碑,63万字的镌刻。 那位手书的蒋衡,一笔楷书,12年坚持,也着实让人敬佩。

有目标并能坚持努力的人,才是最了不起的!

从孔庙的一道门进入国子监,就是国子监的第一进院子,从国子监临街的大门集贤门进入也可以,这里,才是古代的公立大学——国子监。

国子监也是三进院子,第一道大门称为集贤门,集中贤才的意思吧。从集贤门进入到第一进院子,往里走为第二道大门:太学门,所以,也有把国子监学生称为“监生”的。院内左右各有一座亭子:钟亭和鼓亭。

孔庙与国子监出口在哪(古代公立大学孔庙和国子监)(4)

太学门

孔庙与国子监出口在哪(古代公立大学孔庙和国子监)(5)

琉璃牌坊,中间为龙门

再往里走,可以看到一座漂亮的琉璃牌坊,这座牌坊高大巍峨,由黄色琉璃瓦覆盖,还有绿色琉璃装饰,华丽庄严,正面和背面还有乾隆御笔的匾额。整个牌坊有三个拱门。中间那个门是皇帝走的,被称为“龙门”,要是去参观,别忘记在中间的门那里跳一下进去哟,好让自己“跃龙门”,尤其是要参加重大考试的学生们,别忘了去取取吉利呀!

穿拱门而入,就看到了国子监的主题建筑辟雍大殿。辟雍是刘墉(就是那个宰相刘罗锅)主持修建的,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学堂”。它四面都有门,是皇帝讲学的地方。

看着宽阔的大殿,我一直在想:古代又没有扩音器,离远一点的人怎么听得到皇帝的声音呢?是有人传话吗? 在殿内有一幅乾隆临雍讲学的图画,不仅殿内有人,在整个院子里也密密麻麻跪满了人,据说外院还有,共三千多人聆听。真的有人一句句把皇帝和大儒的话传给大家听。这种官员叫传胪,还是很受人羡慕的职业呢!

孔庙与国子监出口在哪(古代公立大学孔庙和国子监)(6)

孔庙与国子监出口在哪(古代公立大学孔庙和国子监)(7)

乾隆讲学图

说实话,我真正感兴趣的是这些古代大学生是怎么学习的。像聆听皇帝和大儒们在辟雍大殿中讲学的机会还是很少的(即使以这些太学生的资历只能跪在大殿外或者更远的地方听传胪们的传话),他们真正的日常学习是听老师讲课,日常教学活动在东西六堂进行。东西六堂就是不同级别的教室。在这里我看到了一张清代日常教学安排,大概是:第一日讲课,第二日背课,第三日复讲,后面还有复背。对于经典文章,主要是讲、背、再讲、再背,基本功是非常扎实的,为科举考试服务。他们主要学习儒家经典,也学习律令、书数等科目。

学生也分年级,不过不叫大一大二,而是以在六堂中的哪个堂学习来划分的,前两个年级在不同的学堂各学一年半,最后在最高级的率性堂学习一年。

孔庙与国子监出口在哪(古代公立大学孔庙和国子监)(8)

东三堂:学生学习之地

在辟雍大院的后边,是彝伦堂,最早皇帝在此讲学,有了辟雍堂之后,就成了当时的学校图书馆。彝伦堂后边是敬一亭和琉球学馆。敬一亭是国子监祭酒,也就是校长办公的地方,而琉球学馆则是外国留学生的学习场所。元朝时最早的留学生以高丽、交趾、俄罗斯等为主,那时及以后的明朝和清代初期,中国还是很多国家的人向往的地方。

孔庙与国子监出口在哪(古代公立大学孔庙和国子监)(9)

孔庙与国子监出口在哪(古代公立大学孔庙和国子监)(10)

在东三堂北边,我发现一间屋子,写着“绳愆厅”(愆,千音,过失,罪过之意),是惩罚师生过失的地方。我百度了一下“绳愆”,是用准绳衡量过失的意思。不愧为古代大学之所,连一个惩戒室,起的名字都那么含义深刻,富有文化气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