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为什么年轻时穷困潦倒(韩信为什么穷得没饭吃)

在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其实有两个韩信。一个是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韩信,淮阴人,先封齐王,后改封楚王,再贬为淮阴侯。另一个则是河南新郑人,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宗室,韩襄王的庶孙,后被封为韩王。为了与淮阴侯韩信相区别,通常史书称这个韩信为韩王信。

韩信为什么年轻时穷困潦倒(韩信为什么穷得没饭吃)(1)

现在要说的为什么穷得没饭吃的韩信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韩信。

读《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的一生大概可以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杖剑从军之前。第二个阶段是追随项氏灭秦,先是项梁,后是项羽。第三个阶段是改换门庭,追随刘邦进行楚汉战争,统一天下。第四个阶段是功成封王以至最后被诛杀。毫无疑问,他人生的第三个阶段是他一生中最为辉煌的阶段,而杖剑从军之前的情况,则叫人有些糊涂。

韩信为什么年轻时穷困潦倒(韩信为什么穷得没饭吃)(2)

在《淮阴侯列传》的最后有一段评述,现代人都比较忽视,但我想这段评述还是非常重要。司马迁说:“吾如淮阴,淮阴人为余言,韩信虽为布衣时,其志与众异,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其旁可置万家,余视其母冢,良然。”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杖剑从军之前的韩信,很早就有与常人完全不同的志向,他把谋生吃饭看作是不值得做的事情,所以寄食受辱,他认为将来要做大事,必须先要保全自己的生命,不作无谓的牺牲。《淮阴侯列传》的开头有几句话说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贫无行”三个字一般解读为品行不好,与无赖差不多,但我想,应该不能这样解读,否则与结尾有些自相矛盾。正确的解读应该是由于贫困,没有让人特别称道的行为。

他为自己的母亲选择的墓地,是那样的与众不同,高敞之地,其旁可置万家,大概应是秦汉时代人们眼中的风水宝地,葬在这样的地方,丧事的规模,人力物力的消耗都不会是简简单单的事情。韩信的家庭已经比较贫困,以这个家庭的能力,如此葬母绝不是力所能及,但韩信认准了的事情,不会回头,他破家以为母丧,自己则流落江湖这也正是他穷得没有饭吃的真正原因

到了司马迁的时候,韩信母亲的墓冢仍然保存得非常完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