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观园是谁的故居(搭了戏台却没文化唱戏)

作者:王钟的

在#大观园塑像吓哭小孩#登上微博热搜后,有媒体记者实地探访北京大观园景区,发现诸多槽点:门票价格与故宫淡季持平;黛玉阁、宝玉斋都是茶楼;园内空地成中老年人健身场地;展出的奏折复制品有明显水渍,等等。

北京大观园是谁的故居(搭了戏台却没文化唱戏)(1)

据资料介绍,北京大观园景区原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基地,由梁思成的学生、著名建筑设计师杨乃济规划设计,结合多位红学家的研究兴建而成。尽管此大观园并非历史建筑,但其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技法和传统的造园艺术手法建造,本身就属于精雕细琢的艺术精品。

电视剧《红楼梦》对文学名著的经典演绎,至今仍然印刻在很多观众的心中。保留作为其拍摄基地的大观园,并将其打造成对外开放的景区,具有普及古典建筑文化、帮助人们更深刻理解《红楼梦》这部杰作的作用。在其开放以来,也确实吸引了海内外大量观众前往参观游览,还获得了3A级旅游景区的认定。

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结合古典艺术与现代智慧的景区,在开放中却散发出浓浓的“土味”。建筑以外,能够体现大观园特质的,大概就是售卖苏绣、字画等质量不明的工艺品,展出部分文物复制品,除了这些,大观园好像跟普通公园没有两样。而先前那些呆板、生硬的人物塑像,非但没有给景区加分,还十足地破坏了读者心中对《红楼梦》人物的美好想象。

其实,大观园景区最合适的定位,应将其打造成红楼文化主题公园。因为《红楼梦》是基于作者曹雪芹想象的小说,在现实中很少有小说中的实体对应物。大观园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缺。何况,从一开始起,大观园就不是拍完戏就拆除的临时建筑,而是凝聚了一代艺术家智慧与汗水,它完全有资格代表红楼文化,做好红楼文化的当代演绎。

放眼世界,类似基于虚构文学搭建的主题公园,已有较多成熟案例。类似狄更斯主题公园、哈利•波特主题公园,在欧美国家比比皆是。游客不仅能够直观地看到文学作品描写的建筑,更能获得参与感,甚至“进入”小说情节。这些主题公园以精致的展出、成熟的运作,吸引大量游客,并由此实现了文化的对外传播。

近年来,国内主题公园建设方兴未艾。然而,国内主题公园的卖点常常是大型的游乐设施,却很少与文化搭界,或者仅仅是披了件文化的外衣,实际上还是以游乐设施吸引游客。一些文化体验类项目,顶多停留在让游客穿上古装拍照的水平,谈不上有引人入胜的文化体验。

大观园的命运也基于以上原因,因为缺乏挖掘和展示红楼文化的能力,在对外开放上缺乏更细致的规划,失去了其该有的味道。可大观园不应该以发挥一座普通公园的功能为追求,否则,红楼文化何以传承,当年发动大量艺术家修建这座园子的意义又在哪里?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游客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存在庸俗的一面。相应地,一些历史文化景区也出现了庸俗化倾向,景区规划总是绕着狭小的格局打转,这也许跟部分戏说古装剧对观众造成的影响有关。但是,大观园景区本身不是历史遗迹,在开发和保护上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完全可以跳出条条框框,争做传统文化现代传播的先锋,用精致的传统之美改变人们对古代文化的片面印象。

像这样的仿古特色景区,国内还有不少。为了更好地传承古代文化,让游客获得浸入式的体验,保留和开放这些仿古特色景区依然很有必要。需要强调的是,仿古特色景区不能只有仿古的架子,不能搭了戏台而没有文化唱戏。(王钟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