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怎样操控你的行为)

上一篇谈到广告人的正面,今天就聊聊他的负面。

为什么我们那么讨厌广告?广告背后有那些为人不知的秘密?

当我们正在工作时候,手机突然传来微信的信息声,赶紧去看,结果是微商广告!是不是内心很愤怒?

当我们刷朋友圈的时候,突然刷到微商发的“产品介绍” “标准9图”,是不是会立马点击他的头像,然后屏蔽他?

当我们在看韩剧时,看到一半突然插播视频广告,在那3秒钟的时间内,是不是有一种莫名的不爽?

当我们在路边看到健身或房地产的推销员时,是不是内心有种莫名的抗拒,生怕有眼神的对视,身体不由自主地选择了避让?

到底我们为什么会这么讨厌广告呢?

答案就是4个字:

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怎样操控你的行为)(1)

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怎样操控你的行为)(2)

“被操控的吃瓜群众”

广告人的目的,其实就是有意地操控群众的行为和观念。他们本身的工作就不符合人的内心意愿,就是不断让人抗拒的。

但广告人是聪明的,他们是心理学的魔法师,他们从原来的简单操控,改进成了不易被人察觉的隐形操控。他们的做法,概括一下,有3种方法:

1 顺从场景要求

广告招人厌烦,是因为广告阻碍了用户在当下场景想做的事,违背了该场景的要求。

比如吃火锅的时候你可以谈天说地,场景看似没有要求,但这时候你说一些屎尿的事情,就不符合场景要求,让人反感;我们在商场试衣服的时候,传来的食物香味反而让人不安,这也是不符合场景要求的。

那么,广告人应该怎么办呢?

你可能会想,好像走心的广告更能吸引人,不会让人反感,所以你认为广告人应该多策划走心的广告来避免用户产生抗拒。

其实也不对。走心只是广告内容的特殊的表达方式,和符不符合场景要求,没直接的关系。就像穿比基尼的美女很让人喜欢,但是在你办公室出现,你就会觉得非常尴尬。真正地顺从场景要求,应该是这样的:

微信朋友圈场景:

想一下,你在一个正常(无微商)的朋友圈,一般会看到那些内容?是不是你的朋友晒自拍?晒去哪里吃饭?晒自己的囧事、糗事?总而言之,微信朋友圈就是充满普通生活元素的场景。既然朋友圈是这样一种场景,那广告人就应顺从这样的场景要求,去调整广告的方向。

先看这两个广告:

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怎样操控你的行为)(3)

是不是感觉和场景要求格格不入?英国马莎的广告,除了看到新年,其他内容你基本不看了。再看一汽丰田的广告,在说它和粒粒贷有活动,具体是什么,咱也不关心。这两个广告,在我看来,就是典型的不符合场景要求,差评!

再看一下奥妙的2个广告:

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怎样操控你的行为)(4)

是不是图片先吸引住了你的眼球?是不是有种时曾相识的感觉?对,它在顺从朋友圈的场景要求!我们经常看到辣妈晒孩子的大脸照,晒孩子玩乐的抓拍,这两图,就来自于朋友圈的其中两种元素。通过两张符合场景要求的图片,避开了用户的抗拒,迅速抓住眼球,然后通过文字和图片中更深层次的内容,传达品牌广告。好评!

可能你觉得这只是不同行业的风格差别罢了,但请看下面2个广告:

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怎样操控你的行为)(5)

同样是旅游业,新加坡旅游放了一张很普通的夜景照,然后文字在表达优质纯玩团,但总的来说,看完还是没感觉。而广西旅游的小视频,是不是很像你的朋友出去浪时的秀晒炫?这还不够,还得配上几个很高逼格的文字,亮瞎你的狗眼。广告的第一步是让人愿意看,第二步才是内容,前者再第一步已经输了,后者至少走到了第二步。

电梯场景:

我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乘坐电梯的时候,看到最多的张贴在墙上的东西是什么?是不是停水停电通知?又或者是什么光荣榜?对,你现在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电梯广告的场景要求:公告类信息。

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怎样操控你的行为)(6)

电梯旁通知

顺从电梯的场景要求,我们做广告的时候,就可以以“通知”、“XX榜”的方式进行制作内容,比如奥马就做了一个“悬赏”电梯广告:

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怎样操控你的行为)(7)

奥马悬赏广告

因为篇幅,我就只分析这2个场景。大家可以把这种思路带到自己的营销宣传中去,闭上研究,去思考你的宣传渠道,真正是场景要求是什么?然后顺从该场景要求,去制作营销内容,一定事半功倍!

2给予可预知性

在学生时代,临近期末考试,当老师说:“下星期安排考试!”,下面的同学都很平静地接受了,因为具体星期几也不确定,反正到时候一定会提前再通知。但当老师说:“下星期二考试!”,那就会引起好一阵子的吵闹,这是因为,老师传达了明确的考试时间,考试是可预知的,学生能直观感受到考试的紧张氛围。

现在的视频网站,非会员用户,是逃不过那60秒广告的,但即便是这样,广告人仍然可以用一些办法来优化用户体验,我们来比较一下:

现在的视频插播有2种,一种在视频开头,一种在视频中间,相比之下,是不是中间插播更让人烦厌?这是因为视频开头的60秒广告,大家早已经提前预知了,已经在心理上作好了准备,所以心理上不是很抗拒。相反,视频中间插播的广告,根本不知道何时会出现,这是不可预知的,不可预知就代表着打扰,剥夺选择权,用户的心理当然是抗拒的。当用户怀着一个差心情时,再好的广告,也是0功效,所以视频开头的广告虽然观看率低,但是传达率高,而中间插播广告,观看率99%,但传达率却很低很低。

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怎样操控你的行为)(8)

不仅是广告人,我们在工作也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进去,比如“王左中右”的公众号,每次打广告前都会先给个预告,用户就不那么反感了。当你在演讲的时候,在结束阶段,需要打广告,那么你的一句:“最后,请允许我打个小广告。”将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3玩不过就卖乖

其实做广告、做营销,说地现实点,就是在玩弄群众的智商。

但如果用户发现了你的营销目的,他们就会施予加倍的抗拒。

群众的智商永远都比不上那些商业精英,但群众的觉悟性还是挺强的!特别是在现在到处是“揭秘”的资讯时代,一种营销手段使用完了,就会被各种嘲讽,然后重复用第二次效果就不那么好了。

举例:小米CEO雷军的“饥饿营销”很牛吧!小米通过几轮的“限量抢购!”瞬间吸引了群众的注意力,大家为了争夺一部国产手机,愿意开出高价收购。但当经过几轮的抢购,用户熟悉了这种方式,加上各种资讯不断的解析“饥饿营销”的手段,用户就发现,自己好像被雷军玩弄了,被智商压制了,心中很是不爽!

玩不过就卖乖。同样的一个事实,雷军用饥饿营销已经玩不过了,那咱可以卖乖:“对不起,米粉们!我们的生产速度实在赶不上大家的需求,真的很抱歉!”

是不是觉得这句话值得原谅?

是不是还是会继续抢购小米?

当玩不过的时候,如实卖乖,也是一种应对的广告方式!不要让用户直观感觉到你的目的性,广告人的刀子永远是藏在背后的,玩不过就卖乖,反正用户愿意继续陪你玩,这也算是一种中庸的广告。

广告人,如果蒙蔽不了群众的双眼,那就感动群众的内心!

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怎样操控你的行为)(9)

蒙蔽双眼

自己的广告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在怎样操控你的行为)(10)

小结:

此文目的不在于批判广告人,也不是在排斥营销大师的高智商玩法。我的文章一直都是同一个目的:从生活中,提取一些精华,给大家笑话。“笑话”是因为我的文笔太差了,但内容是掏心掏肺敲键盘写出来的。

希望大家能能学有所用。

你看完了,消费了时间,就带走你应享受的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