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临大事有静气出自哪里(每临大事有静气)

作者:陈爱松,洛阳中学语教师。乡村生长,乡村工作,故名村姑。洛阳日报、晚报专栏作者。

央视在街头采访“谁是家里的顶梁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顶梁柱”要面临大事不慌乱,冷静应对有担当。

晋时有个阮姓女子,没有被记载名字,因为嫁给了许允,就被称作许允妇。许允担任吏部郎时,因为所选的官吏多是同乡,被皇帝抓走,举家号哭。妻子追出去告诉他,对皇帝要道理说服,不能哀求,并回头安抚家人说:“不用担忧,他很快就会回来的。”然后平静地烧火,做小粥等他回家。许允按妻子的方法去应对,果真不久就被放回来了。

每临大事有静气出自哪里(每临大事有静气)(1)

后来许允为司马师所害,有人跑来告诉阮氏,她正在织布,神色不变,说:“早就知道会是这样。”司马师派钟会假装吊唁,实际上是去看许家儿子们怎么样,如果平庸,就放过他们,如果优秀,就斩草除根。阮氏告诉儿子们,钟会不哭你们也停下来,不要过悲,还要显得胸无城府。儿子们听从母亲的话,因此得以幸免。

阮氏遇事如此冷静,无愧是家里的顶梁柱。

治家如此,治国也如此。古来建功立业者,遇到大事,无不是心静如水,处变不惊。

每临大事有静气出自哪里(每临大事有静气)(2)

桓温图谋不轨,带重兵入京,当时迎接的官员惊慌失措。只有谢安从容就座,对桓温说:“我听说诸侯有道,守卫在四邻,你哪里用得着在墙壁后面安置人呀!”桓温只好赔着笑,让埋伏的人撤走,始终没敢下手。

当淝水之战大败前秦的捷报送到时,战役总指挥谢安正在与客人下棋。他看完捷报,便放在座位旁,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客人憋不住问他,谢安淡淡地说:“小儿辈大破贼。”

遇难事静气,不害怕惊慌,是一种气度;遇喜事静气,不张扬炫耀,是一种修养。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才是手段;风狂雨急时立得定,方见脚跟。

每临大事有静气出自哪里(每临大事有静气)(3)

古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静气,不是无奈放弃,任其发展,而是镇定自如,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永不言败。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哀乐,总是要在心里引起波澜的。阮氏煮粥,恐怕心也随粥一样上下翻滚。谢安在客人告辞以后,舞跃入室,把木屐底上的屐齿都碰断了。只是他们能在关键时候把握自己,这已属大不易。

人有旦夕祸福,事有顺达坎坷。唯有静气,才能清醒头脑,不为挫折沮丧,不为成绩骄傲。困难面前从容不迫,境遇面前宠辱不惊。一柱挺立,撑起家国事业的一片天。

静气是云岚之山,云飞而山不动;静气是雾中之林,雾流而林不移。静气是林中之湖,波澜不兴,澄明如镜,人间万物,全在心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