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是有什么症状(揭秘空心病原来是)

空心病

你听说过空心病吗?好好的孩子,上了大学就变了。觉得人生无趣,对什么都没兴趣,每天都打不起精神,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在哪里,觉得死也没有什么不好。看起来像抑郁症,可抗抑郁治疗毫无效果。

这些孩子双商很高,生活能力、学习能力都很强。在同龄人中是佼佼者。性情平和,平日没有过激、厌世情绪。看问题通透,不会钻牛角尖。当他们打起精神生活的时候,就是众人羡慕的对象,可是更多的时候,他们很迷茫,找不到发力点。

空心病是有什么症状(揭秘空心病原来是)(1)

曾有个朋友,各种优越。上帝给他安装自动感应门的时候,顺便给他安排了别墅、花园、落地窗。家境好脑子好人缘好,毕业了之后更是短短2年内累积了很多人一辈子都花不完的财富。

可是他确实不开心。去看心理医生,没多久就把心理医生的道道摸清楚了。年纪轻轻整宿睡不着觉,需要靠安眠药度日。每天找不到一件非做不可的事。不过倒是理智尚存,很有求生欲,一直很努力地生活。

也不敢告诉身边人自己不开心。会被说矫情。

蜜罐里泡大的苦孩子

之前总说,80后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90后更是不得了,一代比一代幸福。

我们没有挨过饿,受过冻,连体力活都不曾做过。

空心病是有什么症状(揭秘空心病原来是)(2)

而我们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不仅不幸福,还觉得痛苦。这是为什么呢?

快乐的源泉

没吃过苦,就感受不到甜。

幸福是对比出来的。

没有苦过的人,他享受的时候,只道是平常。

所以,不幸福这个问题,这就是答案了。没有苦过,就感受不到甜。

那为什么这么苦呢?因为生活没有意义。

生活的意义,无非是,追求自己的进步,和追求自身的价值。

空心病是有什么症状(揭秘空心病原来是)(3)

生活的意义
  • 自身进步空间小

发现了没有,得空心病的孩子,都是类似的:家庭条件不错,聪慧。

这些孩子,自己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学习成绩、为人处理上都是佼佼者,是别人羡慕的目标。他们很少有要超越的对象,只能不断给自己提出挑战,去未知领域满足征服欲。

在经济上也没有什么可以奋斗的。哪怕自己什么都不做,家里也可以给安排好后半生。甚至因为家庭原因,从小见多了追名逐利最终两手空空的事,他们对名利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特别感兴趣。

他们看问题非常通透,对于财色名食睡这些东西,只是淡淡说一句,过眼云烟没什么意思。想要腐朽他们都无从下手。

自己进步的空间太小了,生来就站在高处。别人还在努力从70分往80分蹦的时候,他在90分已经站了很久了。

空心病是有什么症状(揭秘空心病原来是)(4)

  • 不懂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

实现自己的价值,无非就是能为自己做什么,能为别人做什么。

我们都知道,穷苦的时候,能让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就是实现了价值。可是没有人告诉我们,能让别人过上富足的生活,那更是实现了人生价值。

我们的教育,家庭教育只告诉孩子出门别吃亏,最好的生活是能有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平安是福。

学校的教育,是强调听话、懂事、成绩好。一眼只看到18岁以后,终于18岁了,进了大学的门,却不知道该往哪儿走了。

空心病是有什么症状(揭秘空心病原来是)(5)

还是我们的圣贤们活的通透。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确立人生目标。我们早就知道,立志当高远。早在《大学》中就提出,读书人要讲究“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孟子更是明确指出,不一样的人要做不一样的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在朱子家训更接地气: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围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周总理说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有本事的人怕什么?怕没有舞台。而这些孩子从小的教育中没有这根弦。内心从未被种下这颗种子。没有过要去保护他人的想法;不在乎街上的流浪汉没有工作;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他人的苦难敬而远之;认为让人们生活的更好是社会和政府的责任,与自己无关。

所以,这群孩子,既不能为自己的进步而获得快乐,也不能因为帮助别人而快乐。短短二十年,他们该见识的已经见识了,该去做的却没有做,所以没有了方向。

教育,应回归经典

和科学技术不一样,哲学是先人们已经站在顶峰,后人不停回看向前辈学习的一门科学。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品性的问题上,一定要记得往回看。

听圣贤的话,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发光发热的地方。

要宽厚仁义。越宽厚仁义的孩子,路越宽,吃不了亏的。

要勤勉节俭。时间匆匆,一定要用力地活出痕迹,尽量领略多的风景。物质是短暂的,无需留恋。

要心中有他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心怀天下,则能忘我。忘我是生而为人的最高境界。

看今朝,我们的青年少年为建设祖国、保卫祖国所作所为,你觉得他们会是空心人吗?太平盛世,望好孩子们心怀天下,让世界更美好。

空心病是有什么症状(揭秘空心病原来是)(6)

最后提一句,那个朋友,被他朋友拉去救火。眼看着朋友公司要倒闭,员工要被遣散,心有不忍,天天勤勤恳恳想办法保这些员工的饭碗,据说没时间讲究自己的不舒服了。应该是痊愈了吧。

作者简介:金小米er,敏感,细腻,爱好国学,对育儿、营养有些小心得,愿与你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