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的由来(中华圣贤英雄谱之)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的由来(中华圣贤英雄谱之)(1)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传说其先祖辅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附近),从其封姓,故以吕为氏。

话说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和宠姬妲已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却不管人民的死活,还动用残酷的刑罚来镇压反抗的民众。纣王的残暴行为,加速了商朝的灭亡。而这时商朝西部的一个部落却正在一天天兴盛起来,这就是周。西伯侯姬昌在领地内施仁政,爱人民,善待有才能的人,其他部落的一些有才能的人都来投奔他,共谋大业。

传说,已经73岁的姜子牙年近八十却怀才不遇,隐居在陕西渭水边。他得知姬昌是一个有德的明主,就希望能得到他的重用。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的由来(中华圣贤英雄谱之)(2)

于是,姜太公每天拿着一根鱼裘到渭水边钓鱼。一般人钓鱼,用的是弯钩,上面吊着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姜太公的钓钩却是直的,上面也没有挂鱼饵,也不把鱼钩沉到水里,而是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地举着渔竿,一边自言自语道:“鱼儿呀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有一天,一个打柴的年轻人来到溪边,见姜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你钓鱼的方法错了。鱼钩要用弯的,要有鱼饵,并且要沉到水里去才行。像你这样钓,一百年也钓不到一条鱼!”姜太公笑着说:“没有关系,我相信总有一天会钓到一条‘大鱼’。因为我钓的是王与侯!”打柴人以为他是个疯子,也不再理会他了。

许多路过的人看到姜太公这样钓鱼都觉得很奇怪,议论纷纷。姜太公直钩钓鱼的事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便派一名士兵叫他来。但姜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米来胡闹!”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姜太公来。可是姜太公依然不搭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姬昌意识到,这个钓鱼的人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斋戒三天,沐浴更衣后,带着厚礼,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亲自来到渭水河边,恭敬地向姜太公施礼,请教姜太公治国平天下的道理。经过一番问答,姜子牙果然不同凡响,于是姬昌诚恳邀请姜子牙辅佐他平定天下。这就是传说中的“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姬昌上钩了。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的由来(中华圣贤英雄谱之)(3)

姜子牙虽然答应辅佐姬昌,但是有个条件,他要求姬昌亲自用车把他拉到府上。西伯侯姬昌求贤若渴,二话不说请姜太公上车,自己拉着他就走。姬昌力大无比,拉着车朝西边一口气就走了301步,突然跌倒。跌得头晕目眩,爬起来后发现竟搞错了方向,就转身拉着车朝东边走了507步,因为搭在肩膀上的绳带断裂,车辕落地停了下来。姜太公便说:“天数啊!西伯侯,你一共走了808步,我就保你大周朝存在808年。”

姜太公钓鱼 愿者上钩的由来(中华圣贤英雄谱之)(4)

文王一听只有800多年,很是后悔,还想继续拉车,然而姜子牙说:“天数如此!兴衰存亡,自有定数,岂是儿戏!”所以“西周”有301年,而“东周”有507年,周朝江山共有808年历史。还有一种说法,前301步,由于文王步履稳健,故“西周”国富民强,繁荣昌盛,而后507步走的跌跌撞撞,故历史上就出现了“战国七雄”。这就是“文王拉车”的故事。

姜太公都为周王朝做了什么贡献呢?

一是姜太公主张修德政以安内,施奇计以谋商。认为要兴王图霸,必须富民重士。周文王在其辅佐下贯彻实施了这些主张,使周内政修明,士众一心一德,显示出一派蓬勃向上的景象。为了削弱商王朝的实力,姜太公想了许多办法,亲自深入商王朝腹地了解情况,制定削弱商朝实力的战略,最终达到“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的结果。

二是辅佐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武王继位后,由姜太公直接统率军队,会合800诸侯,搞“孟津观兵”,检验敌我力量对比,等待时机出兵朝歌。两年后,商王朝内忧外患加剧,灭商的时机来到了,姜太公建议周武王率大军伐纣。武王率部会合各路诸侯在牧野与殷纣王的军队展开决战,商朝军队与纣王离心离德,临阵大部溃散。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姜子牙与武王率部入殷都朝歌,诏告天下商朝灭亡,周王朝诞生。姜太公的功绩被周人赞誉,编入诗经《大雅》里,成为周朝搞大型宗庙祭祀和朝会活动必唱的曲目。可见姜太公在消灭商朝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三是在灭商以后,姜太公建议武王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巩固胜利成果。如对商朝旧贵族采取怀柔政策,使其失去反周意志。对周氏宗亲及异姓功臣实行分封,所谓“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以安天下。姜太公因为功最多,首先被封于齐,建都营丘(今淄博市临淄北)。

四是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贤尚功的政策。选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当地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齐国统治阶层,让他们在国家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任贤用能,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这一用人路线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正统思想束缚。姜太公还把用人提升到事关国家兴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开创了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干部路线,也为后来齐国称霸列国奠定了基础。

五是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齐国实际的经济发展政策。齐国地贫人稀,姜太公自齐国初建时就注重多业并举,在大力发展黍、稻生产的同时,利用境内矿藏丰富、鱼盐资源丰富的特点,大力发展冶炼业、丝麻纺织业、渔盐业等手工业。还利用齐国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传统的优势,积极发展商业,推行与列国通货的外贸政策。在这种“农、工、商”三策并举的经济思想指导下,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诸侯纷纷前来朝拜,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

六是两次平叛,安定周室天下。姜子牙封齐建国后,大部分时间是在镐京做周朝中央政权的“太师”,辅佐外孙周成王姬诵、重外孙周康王姬钊。成王时期,管叔、蔡叔、霍叔的“三监之乱”,淮夷、徐夷、“殷东五侯”的起兵反周,都是姜太公父子辅助周公旦,或坐镇京都运筹帷幄,或领兵东征冲锋陷阵,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战功。再后来,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后又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登位,史称周康王。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于周首都镐京,享年139岁。从此姜太公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3000多年。

谢谢浏览点赞!欢迎关注!

(未完待续,网图侵权即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