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学习教学方法 名师开讲六步学习法

古诗词学习教学方法 名师开讲六步学习法(1)

名师名片:

左菁,武汉市硚口区崇仁汉滨小学语文教师,第三十三届楚才作文特等奖指导老师,武汉市优秀中队辅导员,硚口区优秀教师,曾获武汉市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一等奖。

古诗词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部编版学校语文教材共选优秀古诗文124篇,占所有选篇的30%。良好的古诗词学习能力与深厚的古诗词素养已经成为衡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文化修养的重要标准。

古诗文韵律优美、寓意深刻,但对于理解能力尚浅的小学生而言,学习古诗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那么,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古诗文呢?以下分享古诗文“六步学习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 第一步:知诗人,晓背景

学习古诗文,首先要了解诗人。此外,还可以借助资料了解诗人当时写诗的背景,如李白写《赠汪伦》的背景是当年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深受感动,于是作了这首诗留别。

■ 第二步:解诗题,初感知

理解诗题的意思,能帮我们学好古诗文。有的诗题就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内容。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学生弄清了“九月九日”“山东”“忆”等词语的意思,这首诗的内容大体上就了解了。

■ 第三步:诵诗文,强语感

语文教材强调古诗文的朗读、背诵,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可培养语言感悟能力。好诗是读出来的,只有我们在“声”临其境中,感悟作者当时所经历的周遭,体会他当时的心境,才能有感而读。

■ 第四步:明诗意,通难句

理解诗意,是学好古诗文的关键。我们可以借助插图、结合注释、联系旧知来理解诗意。

从插图入手感知诗意。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如《游园不值》的插图是诗人在春日去访友,看见友人院内已是春色满园,一枝红杏探出院墙。通过观察图画,明确:图中画的是谁?什么季节?他在干什么?看到了什么?把这些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就是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借助注释疏通难句。借助注释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古今异义的词语意思,进而帮学生理解难懂的句子。如《己亥杂诗》中“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这句诗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借助注释 “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言”。学生就能基本理解这句话指的是当时整个社会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状况。理解了诗中关键的、难懂的词语,全诗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依据旧知感知新意。学生学习过一段时间古诗后,会储备积累一些古诗的知识,这时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旧知,促进对新授诗的感知。如学习《泊船瓜洲》时,引导他们回忆已学过哪些诗的诗题与此诗相似;《宿建德江》,这样的诗一般是写什么的?猜想一下,要学的这首诗可能是写什么的?

■ 第五步:入诗境,细咀嚼

诗境是诗人内心世界、性格及其对生活感受的综合体现。我们在读诗、吟诵时可以将自己想象成诗人,尤其是将作者的人生经历加之于我们的身心,再去感悟,细细咀嚼,从而悟出诗人的情感及诗歌的意境。

■ 第六步:悟诗情,品人生

诗歌往往抒发了作者的某种感情,所谓“诗言志”就是这个道理。如:《山行》通过描绘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构成的壮美秋色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则是抓住重阳节登高这一习俗,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感情。

作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载体,古诗文中蕴含了孝道、自由、宽容、勤奋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养孩子对古诗文的爱好,可以让孩子在无形之中感受到这些美好的品质。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感受古诗文学习之美,伴随着古诗文的学习,快乐成长,走向卓越。

(文/左菁 武汉市硚口区崇仁汉滨小学语文教师)

【编辑:张文辉】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