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松阳古村落简介(文化古村奏响共富新曲)

来源:【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

浙江松阳古村落简介(文化古村奏响共富新曲)(1)

内孟村风貌。 记者 雷宁 摄

内孟村,地处松古平原西北部,是一个因孟子而得名的村子。南宋时期,孟子第五十二代孙孟世醴隐居于此,并将村子更名为“内孟”。此后千百年间,大思想家孟子的后裔在这里生息繁衍、安居乐业,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

进入新世纪以来,内孟村紧跟时代脉搏,村民因茶叶种植而富,村容因新农村建设而美,村集体经济因乡村振兴而强。民富、景美、村强……如今,在奔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这个古村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生机。

村民富:家家盖起小洋楼

顺着平坦的入村公路,来到内孟村,一排排崭新的民房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同样吸引人目光的,还有村周围连绵的茶山,山峦像是铺上了厚厚的绿绒毯,蔚为壮观。“其实,我们村的财富密码就藏在这茶山上,是山上的‘致富树’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内孟村报账员孟增峰一语道出了两者的关联,而他口中的“致富树”指的就是茶树。

内孟村所在的新兴镇有“浙西南第一茶镇”的美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村两委就带领村民连片开发名优茶基地500多亩,人均茶园面积超1亩。进入新世纪后,随着松阳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叶价格不断攀升。

与此同时,村两委有效利用当地茶叶资源,开创新型茶家乐,在“茶”上做文章,在“乐”上想办法,开辟出两片茶地作为旅客自主采摘茶叶的基地,让旅客感受到采茶摘茶的乐趣,并且开设内孟茶文化馆,让旅客感受到内孟种茶采茶的悠久历史。以茶为媒介,将采茶、制茶、品茶、论茶、赏茶、购茶等茶文化核心体验有机结合起来,带动村民增收。

“我家里有6亩茶园,每年能带来6万多元的收入。”孟增峰欣喜地告诉记者,现在村里有茶园1000多亩,年产值近2000万元,让很多村民都走上了致富之路。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之后,纷纷推倒土房子,盖起了小洋楼。

“你看,那栋三层的小洋楼,就是我家的!”孟增峰自豪地邀请记者到他家做客。走进屋内,映入眼帘的是铝合金窗、瓷砖或木地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宽敞的楼房不仅亮堂堂,而且干净漂亮。

孟增峰感慨,发展茶产业之前,村民们住的是小瓦房,木头窗,黄泥地,屋子又小又矮,光线比较暗。村民就靠几亩薄田和砍树挑柴卖为生,许多年轻人熬不住,纷纷往村外跑。但如今,看到茶叶种植“钱景”这么好,许多外出打工的村民们又纷纷回到了村里。

“如今,在村里种茶,比在厂里上班还挣得多,我更喜欢留在村里。”之前一直在外打工的村民徐土法2013年回到村里,第二年就盖起了新房。现在,他觉得生活很幸福,未来的日子也很有盼头。

村容美:游览观光好去处

内孟村美,在松阳当地有口皆碑。在经济发展村民富裕之后,村民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早在2002年,内孟村依托本村的自然和生态优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委托省规划设计院对村庄进行了10年规划设计,相继投资280万元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危旧房改造、道路拓宽改造及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道清理七大工程。投资35万元兴建的生活污水沼气净化处理工程,年处理生活污水可达3万吨,推广应用沼气、太阳能、生物质气化炉等节能设备。

当然,走进内孟村,最耀眼的莫过于“山村西湖”——孟园。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利用原有的溪流,修堤筑坝,形成了2万平方米的人工湖,用河道间的沙石堆砌起4000平方米人工小岛——孟园。近百亩原始古林和参天树木围绕着人工湖畔,形成了依山傍水的景致。

青山,农舍,湖水,吊桥,小岛,绿树成荫,亭台楼阁,曲径通幽。孟园,勾画出一个美轮美奂的世外桃源。

除了在恰当的环境建造了恰当的景点外,孟园还具有另外的教育意义。“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在游玩孟园时,能看到孟子的这些至理名言。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文化古村,内孟村内还保留了众多古建筑:孟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到现今已有52代传承;妙音寺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内孟村12号古民居为清代建筑;此外,还有救护红军伤员老遗址(徐关宝老屋)。

2006年,该村依托村民多数为孟子后裔的有利条件,启动了孟氏宗祠修复工程,在宗祠内雕塑了孟子塑像,添置了孟子文化资料、图谱和主要文物画像,制作了松阳黉源孟氏后裔世系图。对孟子家训家规、重要人物简介等进行制作陈列,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现孟子文化氛围的孟氏宗祠。

产业兴:奏响共富协奏曲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对于内孟村来说,也是如此。过去的20多年里,内孟村先后荣获丽水文化名村、丽水市生态文明村、省级“先锋工程”先进村、省文明村、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等荣誉,是当之无愧的乡村发展“排头兵”。在共富新征程上,内孟村同样不甘人后。

2018年,就在内孟村村民们在党支部书记徐加伟带领下,积极寻找新的发展突破点的时候,他们得到了一个强力的“外援”。当年,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内孟村开展结对协作。正是有了浙能集团的搭桥牵线,内孟这个古老的村庄,和“飞地经济”“光伏产业”这些时髦词汇联系在了一起。

2019年,浙能集团为松阳县田园强村投资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飞地”项目余姚市物流园区扶贫资金50万元,项目协议年固定收益10%;2020年4月,浙能集团为松阳县田园强村投资有限公司组织实施的嘉兴经济开发区山海协作“飞地”产业园项目投资50万元,年收益率可达10%。如今,这两个项目均正常运行,每年为内孟村集体增收10万元。

今年,浙能集团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并结合内孟当地自然资源条件,拟定了投资400万元用于建设光伏发电项目的计划。此前,帮扶工作组已与新兴镇、松阳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村干部多次实地勘察,积极寻找适合地面光伏发电项目的地块和资源,力争新项目建设工作能早日上马。项目建成后,预计每年将为内孟村集体经济贡献40多万元的收益。

“内孟村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在接下来的规划中,我们将着重助力内孟擦亮文化‘金名片’,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浙能集团驻村指导员潘霄峰告诉记者。下一步,内孟村将不断挖掘精神财富,讲好红色故事,把内孟村打造成优秀的党建示范村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此同时,内孟村还将继续深入挖掘“孟子文化”,丰富文旅业态,推动产业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加强对内孟村集体经济的支持,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从而带动村民增收,让他们在共富路上行稳致远。”潘霄峰说。

本文来自【丽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