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博文专访全部(孙博文留给我们的)

20年前的孙博文用他的敏锐、大胆、夸张和尖锐,以他对色彩的认知产生的艺术创造力,不仅独创了个体新的画风,也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色彩现代性完美收官,响亮地回应了20世纪上半叶一代大师们的中国画色彩美学的探求。

色彩是他的逻辑,他在色彩的遣词造句中不断探寻世界的本体,追问生命的意义,日益接近世界的本体。

孙博文专访全部(孙博文留给我们的)(1)

▲《又见彩云归》设色纸本359cmX144cm2001年作

款识:

悬顶空中大泼彩,拖泥带水开情怀。

烟云万象白练出,引逗诗翁持杖来。

如果说师古今、师造化是他个人的艺术生命史,那么他还用真诚的态度回应了时代的潮流,用艺术之“形”注解时代之“质”,因为宇宙的真相最好用艺术表现。

他的绘画最抵人心的就是舒展和自在,心无旁骛,俯游天地。万千美景,烟云变幻,彩练长空都在自在之下。悠游天地,与宇宙同在,与日月同辉。是将自己幻化成天空飞翔的鸟,是上帝视角对大地的扫描,是万里青云足下生的豪迈与自在。

他自豪地在天空巡游,纳千山万色于笔端,幻云水为海浪。水、天、云共长空一色。心之所向,形成了一种新的观看山水的方式。

孙博文的俯瞰景观的建构是对航天时代人们视觉审美视域的拓展。

他用色彩修饰生命。他为生命找到了一个五彩缤纷、流光溢彩,处处皆色、万般皆彩的地方,也为他的灵魂找到了一个安放的世界——天空。

他的灵魂自由自在,任意翱翔。《北冥有鱼》就是他灵魂逍遥的天堂。

孙博文专访全部(孙博文留给我们的)(2)

▲《北冥有鱼》设色纸本123cmX244cm2001年作

款识:

山壑脊薄自露根,孤身独立观世人。

繁华阅历知多少,不改风骨到如今。

那些充满想象的纪念碑式的山脉、神秘的宇宙图像以主观的想象成为他画作最令人着迷的地方。

他并没有试图打破中西艺术界限,反而用中国画传统艺术美学保留民族个性,造就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

他色彩的形式大胆而生动,高纯度色彩相互碰撞,不加调和,没有过渡,以一种锐性的原始美征服了观看者。

孙博文的色彩美学无疑是这个“好色”的时代最浓墨重彩的力量。他放下,他告别,他重逢,他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时向死而生。

他留给我们的,是震撼视觉的五彩斑斓,是他穷尽毕生之力之于艺术个性的追求,这才是不朽的。

(文/张慨,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艺术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孙博文专访全部(孙博文留给我们的)(3)

孙博文专访全部(孙博文留给我们的)(4)

孙博文专访全部(孙博文留给我们的)(5)

孙博文专访全部(孙博文留给我们的)(6)

▲《山水四屏》设色纸本500cmX144cm2000年作

艺术家简介

孙博文专访全部(孙博文留给我们的)(7)

孙博文(1938——2003),名九学,字博文,号汝阳山人,1938年出生于山东莱阳穴坊镇西富山村,辛亥革命老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孙墨佛(曾任大元帅府参军)玄孙,北派山水画大师孙天牧曾孙,师从关友声、黑伯龙、王企华、陈凤玉诸先生。1958年考入山东艺术学院,1963年毕业,毕业后主动奔赴莒南县文化馆从事基层艺术文化的组织和教育工作。1978年,孙博文离开莒南回到故里莱阳,最终定居青岛。1979年,孙博文拜莱阳籍著名画家崔子范为师,将崔子范简笔大写意花鸟画技法移用到山水画上,从而开始自创山水新貌。后又研习张大千先生泼彩泼墨画法,融合创新,独成一家。

孙博文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画的探索和创新,集诗书画印于一身。作品无论是巨幅大构,还是斗方小品,均笔墨雄健,气势磅礴;画面率真自由,流光溢彩;特别是晚年创作了大量宏篇巨制,尺幅之大,数量之多,完全突破了正常的观看路径和思维模式;题材之丰富,用色之绚烂,又完全颠覆了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积淀和传统概念。孙博文先生的艺术成果是很特殊的,他对中国画大写意传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2年5月,孙博文先生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个人书画展,受到了新闻界、美术界的关注。

2020年11月12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孙博文大尺幅的作品展现。让观众进一步认识这位生前不求闻达,画坛了解不多的画家。

2021年6月6日——17日,“淋漓华章孙博文艺术展”在山东美术馆再次呈现,集中展出孙博文生命晚期的中国画作近60幅,并围绕此次展览连续召开三次学术研讨会,先后有近百位专家学者,从全国各地赶赴山东美术馆参加此次研讨,这在山东美术馆乃至全国都是史无前例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