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自然遗产日(福见南安)

为营造浓厚”福“文化氛围,喜迎二十大胜利召开,挖掘南安历史文化遗产内涵,引导青少年感知“福”文化魅力,进一步传播“福”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9月20日下午南安市博物馆联合南安市九日山文化保护管理中心、南安市丰州中心小学开展了【福“见”南安】世遗•九日山——寻“福”记系列活动。

南安自然遗产日(福见南安)(1)

讲“福”——讲述九日山的“福”文化

九日山耸立晋江金溪北岸,三峰鼎峙,奥衍明秀,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祈风石刻。山中现存古代摩崖石刻七十七方,其中十三方有关海外交通及祈风石刻,四方在东峰,九方在西峰,记载泉州太守、南外宗正、提举市舶诸官员主持冬谴舶、夏回舶二次祈风盛典。祈风文化的精神内核就是古代海外贸易各方参与者对“福、平安”的祈求,是“福”文化的重要体现,历代祈风石刻更是我国与亚非各国发展海交贸易及中外友谊之历史物证,尤为珍贵。

南安自然遗产日(福见南安)(2)

九日山文保工作人员介绍石刻中的“福”

寻“福”——寻找九日山的“福”文化

九日山现存的石刻中有23个各个年代、不同字体的“福”字,最具代表性的有北宋书法家蔡襄题写的游记、民国时期弘一法师题写的“延福寺”匾额、宋朝泉州太守虞仲房的祈风石刻等,是较为少见的“福”文化原始积淀较深的遗产点。为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加深同学们对“福”文化的认识,提高同学们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工作人员引导同学们在延福寺和东峰、西峰石刻上寻找“福”字。

南安自然遗产日(福见南安)(3)

同学们在石刻中的寻“福”和记“福”

拓“福”——把“福”带回家

拓“福”体验活动邀请福建省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理事郑培南老师为南安市丰州中心小学21名学生传授拓印技艺。拓印采用的21块砖雕是我馆精心设计的“福”字文创产品,这些不同的”福“字素材取自九日山石刻。郑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大家普及了中国的“福”文化、带领大家认识了砖雕、拓包、毛刷、墨盒等各种拓片工具,讲解了拓印的基本程序(上纸、润纸、捶打、上墨、揭纸、装裱),随后亲手指导同学们拓印,最后集体展示了拓印作品,大家充分感受到拓印技艺的魅力和浓厚的“福”文化氛围。

南安自然遗产日(福见南安)(4)

南安市博物馆“福”字砖雕文创产品

南安自然遗产日(福见南安)(5)

郑老师指导同学们拓印

南安自然遗产日(福见南安)(6)

学生拓印作品展示

此次【福“见”南安】世遗•九日山——寻“福”记系列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活动的过程中感知“福”文化的悠久历史,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文化遗产与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福”文化、世遗、非遗的认识。

来源:南安市博物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