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鸡娃这么多(为什么都在努力)

鸡娃,就是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鸡娃这么多?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鸡娃这么多(为什么都在努力)

为什么鸡娃这么多

鸡娃,就是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

天下所有父母对孩子多少有点期待的,比如很早就进行胎教、然后早教、然后上兴趣班,这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出彩,能够出人头地的表现。很多家长都说我不求他大富大贵,只求他能够平安度过一生,实际上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高人一等。但是我们必须接受一个事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很多孩子也都会平平凡凡地过完一生。

首先说一个自然规律——“回归效应”,一个不以人类意志转移的规律,比如你的智商超群,但是大概率这种现象不会发生在你孩子身上,在抖音或者电视上经常能够看到,两个985毕业的研究生父母,孩子经常考试不及格,都怀疑是不是自己亲生。但是这个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不是说你孩子肯定考试不及格,而是大概率的普普通通,不会遗传你每次考试年级前几的“基因”。我们看到欧美很多国家为了遗传优秀的基因进行近亲结婚并多生孩子,确实会提高后代优秀的概率,只要所生的孩子中有一个有出息的,那就是赚了。但是更多的是普普通通的孩子,甚至有些因为近亲结婚导致的遗传病,享受父母辈遗留下来的丰厚遗产,碌碌无为过完一生。

在当代中国,特别是在房贷车贷、职场压力下,很多家庭选择只生一个孩子,然后对这个孩子倾注所有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希望将这个孩子打造成”理想的自己。为什么是“理想的自己”?因为都是希望孩子变成什么自己理想的样子,比如自己英语不好,就希望孩子努力学习英语;自己写字难看,就希望孩子多练习写字,当然这个也是父母多年的经历所得到的经验。现在养一个孩子确实很难,不仅仅是需要大量的金钱投入,而且还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比如孩子生病发烧父母就会整夜不能睡觉,这样就会影响第二天上班;再一个你需要关注孩子的学业,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考虑给他报什么兴趣班,总之现在培养孩子很卷,也就是“鸡娃”。我见过很多家庭生了2个孩子,如果工作不是那种"铁饭碗",都会有一方辞职专心带娃。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父母都会对孩子抱有很大的希望,希望孩子成才,有出息,这样自己就特别有成就感。如果听说别人家的孩子会多少多少字,认识多少多少英语单词,那么就会很生气失落,回家后就会使劲“鸡娃”。但是很多人都只是普通人,首先要认识到你爱你孩子是因为他是你的孩子,而不是他有优秀。

“鸡娃”实质上是焦虑,对阶级固化强烈的不安。阶级固化后,大部分资源都会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上。而中产阶级处在中间位置,既想后辈继续往上攀爬,又担心他们阶级滑落,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鸡娃,让孩子在起跑线抢跑。穷苦人家没有足够的金钱鸡娃,顶级富裕家庭没有必要去鸡娃,所以“鸡娃”往往发生在中产阶级家庭。我国在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形成了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据统计,超过2亿的中产家庭。在中产家庭,由于父母从小就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对于目前阶级固化现状很清楚,所以孩子从小就被父母安排各种培训打鸡血,教育支出是整个家庭最大的支出项。两岁上早教,三岁上画画,英语,四岁开始弹钢琴打篮球等等,一切都在父母的安排下按部就班,生怕一步慢步步慢。上上课外辅导班,学学琴棋书画,都只是最普通的教育版本了,都算不上“鸡娃”。孩子在这种形势下,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更谈不上什么兴趣爱好。

不是反对给孩子上兴趣班,而是反对过度地鸡娃。过度鸡娃只会让孩子反感,甚至厌恶。你得认清大部分孩子只是普通的孩子的事实,你的孩子不会因为你各种鸡娃方式而超越他人;你得承认爱因斯坦、贝多芬都只是个例;你得承认别人家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