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再降息未来保持宽松(道理还是那个道理)

不会再降息未来保持宽松(道理还是那个道理)(1)

昨天银行板块涨了不少,然后4月15日晚上就有降准的新闻出来了。

市场是敏锐的,风吹草动,在盘面上无疑是再清楚不过了。

就看是谁先动、谁晚动。

这次降准其实是情理之中,但又略有点意料之外。

先说清理之中的部分。

4月13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明确了,会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说白了,就是马上会有新的“政策”出来。

当然,目的也很直白,对那些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人工商户,给予支持。降低实体经济的,综合融资成本。

但是什么样的政策,其实是有待市场猜测的。

不会再降息未来保持宽松(道理还是那个道理)(2)

接着,就是2天后的这个意料之外的政策,主要在于这几个部分。

首先,现在对于流动性部分的判断其实是合理充裕的水平(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央行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说的)。

虽然说是说了3个目的,但主要内容其实还是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要降低融资成本。跟前2天的基调是一致的。

另外,这个降低融资成本的部分,已经喊了很久了...

但似乎通过这些金融机构,传导下去的效果没那么明显。

不会再降息未来保持宽松(道理还是那个道理)(3)

一、

熟悉银行信贷业务的朋友应该知道,银行对大部分用户其实还是这些风控标准、差不多的利率水平。

大企业固然有“优惠”,部分银行为完成指标,多少会有些指标类操作。

以致于坊间有流传大企业拿了低利率贷款,转手就去别家存款、理财...

现实情况中,放在一些中小微企业身上,其实还是那样,没有太大的改观。

换个角度来说,不少真正缺钱、需要扶持的中小微,一方面压根就没法达到银行的风控标准,另一方面也没有房产、抵押物可以质押...贷不到钱。

更不要说利率优惠...降低融资成本了。

这个部分我们以工行的2021年年报举例,多少能看出个一二来。

先看贷款的收益率(接近贷款利率),从20年的4.26%降到了21年的4.16%,仅少了0.1%。其次短期公司类贷款的比重,降了1%的占比,很明显这块在收缩了。再者,个人经营性贷款虽然有上涨0.6%的占比。

乍看之下,似乎还不错。但工行自己也透露,这些大都是 “e抵快贷 “的快速增长。什么是 “e抵快贷 ”呢?哎,就是房产抵押贷款。

当然,不是说工行有问题,站在银行角度很合理。

只是感慨这些房抵的个人经营性贷款,有多少能真正流入到企业经营去中。(中间的操作,在深圳的房市、上海的房市中也暴露了不少)

翻看了其余几个银行的年报,基本也都是类似的情况。

当然,现在还看不出“惨烈”的情况。

如果继续恶化,后续关注下法拍、不良,过几年也许能看到不一样的景色。

不会再降息未来保持宽松(道理还是那个道理)(4)

二、

当然,这几天还有一则关于市场自律机制会议的新闻。

大致意思是,鼓励中小银行存款浮动上线下调10个BP。

虽然要求不是强制,但做出调整的银行对其宏观审慎评估(MPA)考核有利。

关键点,中小银行 考核有利。

本意能理解,下调存款利率,降低负债成本。期望传导至贷款利率部分,实现降低中小微的融资成本。

但是细想之下,有没有可能因为降息,这些银行存款规模下滑。

要么银行存款流失,间接导致放贷规模收缩,反而没钱放了?

要么储户资金被迫流通到“理财产品”,经过资管、理财公司等再流到银行,反而成本又上去了?

想起了之前黄奇帆教授一个演讲里谈到的金融附加值部分,钱在非银机构中转,雁过拔毛。流转到最后,承担这些成本的,还是实体企业。也就形成了高额的利息成本。

想想某些区域的贴息存款背后的逻辑,大致也是这样。

不会再降息未来保持宽松(道理还是那个道理)(5)

三、

今年4月1日的时候,自律机制更新了一版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2年修订版) 。

对一些非理性定价行为,比如违反央行存款计结息相关规定、存款返利等,都设置了相应的扣分项。

而且其中对2块内容,直接设置了100分的扣分项。

  1. 新开办违反自律约定及相关要求的存款创新产品的(含活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周期付息型存款和大额存单等):
  2. 地方性金融机构开办异地存款 ;

好了,这2条基本把互联网上的几中主流存款产品,直接干趴了。

而且其中还特地提到了一点,银行直接或变相受让储户转让的大额存单,或缩短客户大额存单的持有期限以变相突破自律管理上限的。

对部分银行的大额存单业务杀伤力不小...

不出意外,某些银行的大额存单业务应该也会有相应的调整变化(比如下架)。

可以预见的,产品会越来越稀缺。

四、

回到当下,且存且珍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