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区别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

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的区别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1)

你可能不知道,在历史上,科学家和数学家们之间曾有过很大的争执。

当然,科学家并不是反对数学本身,毕竟搞科学研究怎么可能不用数学呢?

双方分歧的根本,在于对哲学的理解不同。

以笛卡尔、斯宾诺莎等人为代表的数学家,想要用数学方式,构建一个严谨完善的哲学体系,因为他们认为数学本身能代表着终极真理的一部分。

可在科学家看来,数学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真理。这就好比尺子一样,可以用尺子来测量长度,但尺子本身不代表任何东西,因为它上面的刻度、单位都是人为规定的。就算换成另一套单位的尺子,也不影响任何科学结论。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因为科学家主要是靠归纳法来做研究的。

这要归功于曾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培根。在培根之前的时代,人们虽然也在研究自然世界,但是大家并不注重客观实验。他们更多是讨论理论,关心的是什么理论更完美、更简洁,感觉上更舒服。

比如天文学。从古希腊到经院哲学时代,大部分人都相信星球的运行轨道是正圆形,星球做的是匀速运动。理由仅仅是,正圆是几何里最“完美”的图形,最“自然”。

那时人们在辩论的时候常常说:“你这个解释在数学上是不对称的、不完美的,看我这个更和谐更美”,或者“亚里士多德说世界是什么什么样的,你看我的模型可以把亚里士多德的解释推广到全宇宙”,完全是一副清谈的做派。

培根率先强调要重视事实,而要在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科学知识,就要靠归纳法了。

我们先来看看归纳法的定义。它是说,人们通过观察多个个别的现象,总结出普遍的规律。比如人观察到,每一次把石头扔出去,最后石头总要落地。那么他就能总结出“空中的石头总会落地”这么条规律来。

事实上,我们今天取得的所有科学成就,都是综合使用归纳法和演绎推理的结果。

举个例子。

科学家先观察到某些现象(比如木头用火一点就燃烧),用归纳法假设出一条科学规律来(是高温引起木头燃烧吗?),然后用演绎推理从这个假设中得到一些推论(那么用烧红的烙铁虽然没有火苗,也应该能点燃木头),再根据这些推论去做实验,看实验结果是不是符合假设的理论(哇,果然点燃了)。然后科学家就可以写篇《论木头燃烧的原因》发表了。

这套科学方法里既有归纳法,也有演绎推理,但最基础、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归纳法。这是因为科学家们发现演绎推理有一个巨大的缺陷:

演绎推理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新知识。

数学理论,比如欧氏几何,都是先想出一些公设,然后就靠纯粹的演绎推理来得出其他的内容。但推理是等价的,所以推理得出的内容其实都包含在它的前提条件里了。换句话说,一本《几何原本》的全部知识其实就是开头的那几条公设和公理,后面厚厚的十三卷内容不过是在不断用其他的形式去重复那些公设和公理罢了。

而科学的任务是探索自然界,获取新的知识。毫无疑问,数学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的。归纳法是科学家们的唯一选择。

而对于哲学来说,使用数学方法就更有问题了。

笛卡尔和斯宾诺莎都曾试着想用数学方式来构建哲学体系。但这就导致,他们所构想的整个体系,基础是建立在开头的几句公设之上。

而研究哲学的一大原则就是避免独断论!

于是数学家开始用研究数学的方式,来研究哲学时,恰恰陷入独断论了。

当时的数学家兼哲学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欧氏几何的成功给他们强烈的信心,认为也可以在哲学领域里找到类似欧氏几何那样绝对正确的公设。因为那时的人们都认为欧氏几何的权威是不可撼动的必然真理(比如那时没有人能想象两条平行线可以相交)。

然而几百年后,数学家们发现了公设体系完全不同的非欧几何,并用在了相对论上,这说明了欧氏几何并非是宇宙中唯一的真理,只不过是人类用来描述自然的工具而已。对于科学家们来说,数学是通向真理的桥梁,但不是真理本身。

这意味着,数学派的哲学家们创造的不过是能用来衡量世界、随便可以用其他系统来代替的尺子,而他们却把这些尺子当作了世界的真相。

科学派对数学派的攻击非常准确——无根之木。

但是数学派也指出了科学派的弱点:没法保证结论的可靠性。

这听起来似乎让人难以理解:这世上要是科学不可靠,还有什么是可靠的呢?

数学家们的逻辑听上去也很严密:归纳法永远都只能立足于有限的事实之上,而不可能把所有的现实全部实验一遍。比如你说“空中的石子一定落地”,那你实验过全宇宙古往今来的所有石子吗?你只是观察了一部分石子,就得出了这个结论。

所以,科学得出的真理顶多是一种概率真理。科学家不断做实验,顶多是把科学理论正确的概率提高了一点,却永远不能保证科学理论绝对正确。

简单的说,假设人类已经做过十亿次物理实验,都证明牛顿定律是正确的,但反对者还可以问,你怎么能保证第十亿零一次的实验还会正确呢?

当然,有人可能觉得这种反问就是抬杠,很多科学家也都不在乎这种质疑。毕竟我们今天已有的科学成就已经证明了归纳法的强大威力。

于是原本数学家一枝独秀的哲学界,科学家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由于这场争论是哲学界的一件大事,所以哲学家们给这两派学说分别起了名字。

笛卡尔、斯宾诺莎代表的数学家派,被称为“理性主义”。

而科学家派被称为“经验主义”。这里的“经验主义”,并不是日常生活中的“教条主义”的意思,是因为在归纳法里,而是代表着实验数据、观测结果等科学理论的证据。

简单总结一下这两派学说的异同:那就是理性主义的代表人物多是数学派哲学家,他们研究哲学主要是用演绎法,优点是严谨,但缺点是并不能产生新的知识,提出的公设也未必是可靠的。

而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多为科学派哲学家,他们研究哲学使用的是归纳法,优点是可以不断获得新的知识,但缺点是严谨性不够,结论不能保证绝对正确,永远都有出错的可能。

最后,可以用一个比喻来描述这两个学派的特点。

假如哲学是一座通向终极真理的巴别塔的话,那么理性主义者的塔高耸入云,每搭建一次,都似乎马上可以触摸到天堂。但是这座塔的根基却是几根破木头,经验主义者们经常溜达过来,随便踹上几脚,这座塔就塌了。

经验主义不同,他们的塔盖得极为结实。但是由于能力有限,他们只能零零散散地在各地建造一些矮塔,这些塔既连不到一块,又没法盖得很高。因此经验主义者们的塔虽然结实,却根本没法满足人类的要求,盖得再多也没有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