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诗词简短的 秋天的诗词欣赏

(六)1,江上

王士祯 〔清代〕

吴头楚尾路如何?烟雨秋深暗自波。晚趁寒潮渡江去,满林黄叶雁声多。

秋天的诗词简短的 秋天的诗词欣赏(1)

吴头楚尾之地的路是坎坷还是顺坦?在细雨之中慢慢进入了深秋,秋天的江水暗自起伏。晚上趁着寒冷的潮水渡过江去,眼中尽是黄叶,耳边尽是雁嘶。

《江上》是清代王士禛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写了深秋时节,江上白波涌起,而烟雨飘飘,天色阴暗,江上顿时给人沉沉的感觉。

2,秋晚悲怀

李觏 〔宋代〕

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数分红色上黄叶,一瞬曙光成夕阳。春水别来应到海,小松生命合禁霜。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

起始两句“渐老多忧百事忙,天寒日短更心伤。”感叹时光易逝,壮志未酬。“渐老”则已是人生的秋天;“多忧”,可知世事并非平静;“百事忙”,可见劳生碌碌,生计维艰。但诗人伤怀者尚不止此,时已暮,天渐寒,日渐短,时序是不留情的,流逝的时光,不能够再回来了。

次两句写秋天的景色,但景中寓情,“数分红色上黄叶”,大自然原不过是点染秋色,诗人却体察到时事的易于变迁。“一瞬曙光成夕阳”,更使人深惜曙景不长,朝晖已成夕照。

第五、六两句写诗人开拓心胸,从现实中力求振奋。在诗的结尾中,诗人说:“壶中若逐仙翁去,待看年华几许长。”借用道书中壶公的故事,诗人说,如果能追随着壶中的仙翁,也许能知道人间日月的长短,而不致有岁月蹉跎、华年难再的感慨。

3,河渎神

张泌 〔唐代〕

古树噪寒鸦,满庭枫叶芦花。昼灯当午隔轻纱,画阁珠帘影斜。门外往来祈赛客,翩翩帆落天涯。回首隔江烟火,渡头三两人家。

秋天的诗词简短的 秋天的诗词欣赏(2)

古树上鸦声噪鸣一片,秋风吹落的芦花枫叶,撒满寺庙的庭院。青纱帐的后面,供神的灯中午还亮着,斜斜的灯影投给画阁珠帘。寺门外来来往往的人声嘈杂,求神还愿的香客步履沓沓。远去的白帆似在江风中起舞,渐渐地消逝在茫茫的天涯。回头远望,隔江的炊烟袅袅,寂寥的渡口有三两户人家。

 这首词词赋本题,写神祠一日祈赛所见所感。上片从外而内,写神祠之静穆枫叶如霞,芦花似雪,此为寻常秋景;古树参天,寒鸦霜色。下片由近而远,写众人之归。表达词人深浓的客途秋恨。

4,酬刘柴桑

陶渊明 〔魏晋〕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

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巷子里、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趁着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

《酬刘柴桑》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与刘柴桑的唱和诗。此诗以隐居躬耕的自然乐趣和人生无常、及时行乐的道理来酬答刘柴桑,尽管其中带有消极的思想,但在朴素纯和之中,却洋溢着田园生活的乐趣。

5,南山田中行

李贺 〔唐代〕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石脉水流泉滴沙,鬼灯如漆点松花。

秋风掠过,秋野明净,池塘积水深清,草中虫儿叽叽喳喳。长满苔藓的山石,浮起浓密的云气。挂着露珠的秋花,在娇滴滴地哭泣。九月,荒地里的稻子参差不齐,发着冷光的萤火虫在斜径上低飞。石缝里渗出的泉水滴入沙地,夜晚墓间磷火扑飞,犹如点缀在漆黑松林间的花朵。

此诗是依据南山秋景而作,写的是作者家乡的实况。诗人用富于变幻的笔触描绘了这样一幅秋夜田野图:它明丽而又斑驳,清新而又幽冷,使人爱恋,却又叫人忧伤,突出地显示了李贺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意境。

6,苏秀道中

曾几 〔宋代〕

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一夜之间,炎炎烈日的晴空,忽然降下了渴望已久的甘霖;我在睡梦中惊醒,只觉得浑身舒适,凉气沁人。我不愁屋子会漏雨,淋湿我的床;只是欣喜溪流中涨满了雨水,不用再为干旱担心。我想,那千里平野上,喝够了水的稻子一定是葱绿一片;于是觉得,这五更天雨水敲打着梧桐,是那么的动听。像我这样没有田地的人尚且欢欣鼓舞,更何况田间的农夫,祈望着丰年,该是多么的高兴。

这是一首充满轻快旋律和酣畅情致的喜雨诗。这年夏秋间,久晴不雨,秋禾枯焦。至七月二十五日夜间止,大雨三日,庄稼得救。久旱遇雨,欣喜若狂,连衣服、床铺湿了也顾不得,表达了诗人的喜雨之情和对民生的关注。

7,风流子·秋郊即事

纳兰性德 〔清代〕

平原草枯矣,重阳后、黄叶树骚骚。记玉勒青丝,落花时节,曾逢拾翠,忽听吹箫。今来是、烧痕残碧尽,霜影乱红凋。秋水映空,寒烟如织,皂雕飞处,天惨云高。人生须行乐,君知否?容易两鬓萧萧。自与东君作别,刬地无聊。算功名何许,此身博得,短衣射虎,沽酒西郊。便向夕阳影里,倚马挥毫。

重阳节过后,平原上的草都枯萎了,黄叶在疾风中凋落。记得春日骑马来此踏青时,多么的意气风发。如今故地重游已是萧瑟肃杀,空旷凋零。秋水映破长空,寒烟弥漫,苍穹飞雕,一片苍茫。人生在世,年华易逝,须及时行乐。春天过后,依旧心绪绪无聊。想想功名利禄算得了什么,不若借酒射猎,英姿勃发,在夕阳下挥毫泼墨那是何等畅快。

词的上片描写秋天郊外之景,突出其空廓凋零;下片则是表达了词人慷慨激烈的壮怀和伤春悲秋、忆昔怀旧的情绪,并抒发了岁月空老、平生不得志的身世之叹。

8.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贺铸 〔宋代〕

一叶忽惊秋。分付东流。殷勤为过白苹洲。洲上小楼帘半卷,应认归舟。 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看到叶子落下忽然惊觉秋天到了,这秋色交给了东去的流水。流水殷勤地流过白苹洲,沙洲上有帘幕半卷的小楼,楼中的人应该在识别返回的小舟。回望之前和友人出游心里依然怀恋,出游的痕迹消失了那份心情却保存了下来。动听的歌曲消散了,美人也不见了,只有饮酒时看到的月亮和以前一样,和人交相愁苦。

9,残叶

李觏 〔宋代〕

一树摧残几片存,栏边为汝最伤神。休翻雨滴寒鸣夜,曾抱花枝暖过春。与影有情唯日月,遇红无礼是泥尘。上阳宫女多诗思,莫寄人间取次人。

一棵树时时遭受摧残,现在有几片叶子还留存在枝头?站在栏杆旁,我最是为你感到伤心。不要在寒冷的夜里,冷雨击打中辗转,想起以前也曾在温暖的春天里饱含花蕾。算来只有日和月有情义,照着我依恋的树影。无礼的是泥土粗鲁地将秋天的红叶蹂躏。上阳宫女诗情横溢,取下红叶题写诗句,请千万注意不要随意寄给草率的世人。

这是一首咏物诗,词句清新,寄情真挚,围绕着秋天中仅存的树叶展开思绪。诗的开头两句写时已深秋,树叶纷纷凋零,作者凭栏怅望,顿感神伤。三、四句,以“寒”字点出叶翻雨的清冷,以“暖”字点出枝抱花的温馨;把叶儿的今昔作了鲜明的对比。五、六句,写残叶的遭遇。前句写残叶未落之前日月以无私之情为它们留下恋枝的瘦影;后句写坠落的红叶却遭泥尘的无礼玷污。结尾两句,是设想残叶落后的归宿,表达了作者对落叶的同情。

10,秋夕旅怀

李白 〔唐代〕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秋天的凉风度过秋海,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情。回家的路上连山叠嶂遥远无际,逝去的流水何时才能回来呢?抬眼望去,看到浮云灰暗,明月的寒辉令人心断。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快置寒衣。常常梦到银河落了下来,醒来后,天上的星星已经稀少。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涕泣涟涟又有谁能挥去呢?

《秋夕旅怀》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的一首五言排律诗,约为李白出蜀后于开元十四年(726)游淮阳时所作。诗以秋兴起兴,描写了“连山”“流水”“芳草”“白露”等意象,借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抒发了羁旅之愁,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点染衬托出诗人的浓重乡情。

11,湘妃怨·金卮满劝莫推辞

马致远 〔元代〕

金卮满劝莫推辞,已是黄柑紫蟹时。鸳鸯不管伤心事,便白头湖上死。爱园林一抹胭脂,霜落在丹枫上,水飘着红叶儿。风流煞带酒的西施。

美酒斟满金杯切莫推辞,现在已是柑橘变黄螃蟹变紫的时候。湖上的鸳鸯或许是泛五湖的范蠡西施,撇开伤心事,只要白头偕老。喜爱园林中枫林红得像一抹胭脂,霜染在丹枫上,水上飘着红叶,真是可爱。秋天的西湖就像是风流至极且带着微醉的美人!

12,江行秋兴

金诚 〔明代〕

江水悠悠行路长,雁声啼月有微霜。十年踪迹浑无定,莫更逢人问故乡。

江水悠悠无尽,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一孤雁在夜空中哀叫,月光挥洒江面,地表上又结着些微霜十年来到处飘泊,行踪无定,也就不需要逢人便问故乡的情景了。

13,秋暮书怀

谢榛 〔明代〕

木落风高万壑哀,山川纵目一登台。夕阳满地渔樵散,秋水连天鸿雁来。白发无情淹岁月,黄花有意照樽罍。西园公子虚陈迹,词客于今说爱才。

登上高台,纵目四望,远处的高山,风在高处刮着,树叶凋零,千山万壑一片衰败。夕阳的余晖洒在地上,渔人和樵夫都已归家;秋水与长天连成一片,鸿雁从远处飞来了。无情的白发淹没了流逝的岁月,多情的黄花映照酒杯,我只有借酒浇灭愁绪。西园荒芜,曹氏父子早已不在,如今的文人词客仍然谈论着他们爱才的故事。

14,秋风二首·其二

杜甫 〔唐代〕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秋风淅淅吹拂着我的衣裳,河川外西沉的太阳日光逐渐微弱。天气晴朗都急急忙忙的捣洗煮过的熟绢,石板小路上行人非常少。不知道明月是在为谁照亮行路?反正迟早他会乘坐小舟归来。头发已经慢慢变白,依靠在庭树旁边,才发现园中池苑楼台已经和原来不一样。

第二首诗是写对秋风而动归思。

15,秋晚二绝·其二

周紫芝 〔宋代〕

月向寒林欲上时,露从秋后已沾衣。微萤不自知时晚,犹抱馀光照水飞。

月光已经照到树梢,月亮就要升起,秋夜的露水已经沾湿了人的衣赏。那些微小的萤火虫尚不知季节已经很晚了,还抱着一点点的余光照着水面飞行。

16,都门秋思四首·

其四

黄景仁 〔清代〕

侧身人海叹栖迟,浪说文章擅色丝。倦客马卿谁买赋,诸生何武漫称诗。一梳霜冷慈亲发,半甑尘凝病妇炊。寄语绕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

我置身于人群中叹息我的闲游,认为我的文章写得美好那只是白说。己客居京都无人识才,何武诵诗尚可得帛,而自己只不过空自称诗而已。慈母每一次梳头都要经受霜天的寒冷,锅台上已经凝聚了一些灰尘,妻子带病升火做饭。我告诉绕枝飞翔的乌鹊说:天气寒冷,不要依傍最高的树枝。

17,其一

楼观云开倚碧空,上阳日落半城红。

新声北里回车远,爽气西山拄笏通。

闷倚宫墙拈短笛,闲经坊曲避豪骢。

帝京欲赋惭才思,自掩萧斋着恼公

这首诗的首联“楼观云开倚碧空,上阳日落半城红。”写出盛世帝京的壮丽景象。颔联“新声北里回车远,爽气西山拄笏通。”写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态度。颈联“闷倚宫墙拈短笛,闲经坊曲避豪骢。”写诗人郁郁不得志,烦闷无聊,便倚着宫墙,拈出短笛来吹奏,用音乐消愁解闷。尾联“帝京欲赋惭才思,自掩萧斋著《恼公》。”将诗意推进一层,表明自己不依附统治者的态度。本是不欲献赋作诗,描绘帝都盛况,赞颂繁华,粉饰太平,却说“惭才思”(为自己没有才华感到惭愧)。这首诗,可说是诗人消极反抗的表示,也是无可奈何的自我宽解,

18,其二

四年书剑滞燕京,更值秋来百感幷。

台上何人延郭隗,市中无处访荆卿。

云浮万里伤心色,风送千秋变徵声。

我自欲歌歌不得,好寻驺卒话平生。

四年间我携带书剑浪游四方,滞留在京城,再加上正值秋天,许多感慨一齐产生。在幽州台上还有什么人延请郭隗?燕京市中已没有地方可以寻访荆卿。万里浮云灰暗好象是伤心的颜色,秋风送来千年如一的悲壮之声。我想自己歌唱却唱不出来,只好寻找贫贱之人共话平生。

19,其三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道路上达官贵人的车轮滚动之声犹如隆隆雷声,一眼望去北邙山上荒坟满布。渐渐沉落的夕阳好像规劝客居异乡的游子珍惜时光赶快登楼远眺,放眼望去,只见秋光暮色围绕城郭而来。流落异乡的我太过贫寒又无依无靠,愁思太多想买些白杨栽种,让它在秋风中的萧萧声来代替我不断诉愁吧。深秋时节全家人都在萧瑟的秋风中颤栗;九月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但因家境贫困,御寒的衣服还无法准备。

《都门秋思》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题写的一组诗作。该诗描写了京城秋天的景象,反映诗人的孤独无助和穷愁生活,表示他对封建社会的不满·最后,诗人作出抉择:不去依靠最高统治者·它是诗人的悲叹之声,不平之鸣·作品形象生动,感情真挚,语言朴素、自然、清新,富有艺术感染力·从这四首诗,我们可以认识封建社会的不合理,了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在旧时代的不幸命运·

20,野望

翁卷 〔宋代〕

一天秋色冷晴湾,无数峰峦远近间。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

秋天的诗词简短的 秋天的诗词欣赏(3)

无边秋色,晴日中的水湾已带上了寒意;远近高低的山峦层叠起伏,一直伸到天边。闲来登上山顶想好好观赏一下山下的湖水,却没想到,低头一看,又在水底看见了青山。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中写清秋野外的山光水色,也倾注了诗人闲适自在的喜悦情怀。诗通过偶然发现的错位,给诗平添了无穷的情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