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1)

篮球传入中国超过百年,伴随着中国篮球职业化的进程,「球队翻译」也经历了从依附存在,到独立出现,再到融合发展的过程。

郑诚、王润陶、张骞、原轶群、赵子帆......他们虽然不是赛场上的焦点,但却是比赛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本期《寻业体育》栏目,我们将带大家走进「球队翻译」的前世今生。

文/ 付能量

2004年,中国男篮国家队聘请美国人哈里斯担任主教练、立陶宛人尤纳斯担任助理教练员。当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两位外国人身上时。他们的旁边,站着一位国内知名的体育经纪人、当时中国男篮的翻译——夏松。

从夏松、到郑诚、单正灏、郭维盛,再到2017年之后,双国家队的红队王润陶、商逸飞,蓝队的史荣(国家队视频分析师,兼任翻译工作),中国男篮「球队翻译」的接力棒也在进行交替。

俱乐部层面,不论是NBL还是CBA联盟,凡是带有外籍教练员、球员的球队,往往都会配备1-2名翻译。他们虽然不是球队的战斗力,却如同单反相机的「转接环」,连接机身和镜头,并且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成像效果」。

这一次,我们采访了众多篮球前辈和翻译老师,尽可能地为大家描绘出「球队翻译」的前世今生,并尝试推导这个岗位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希望能够对想要入行,从事相关工作的朋友们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01

谁是中国篮球史上,第一位全职翻译?

想要探寻一个岗位在中国的诞生和发展,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895年,当篮球作为一种舶来品,通过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时,就伴随着语言的交流。人与人之间口头传述着篮球运动,基督教青年会翻译《美国篮球规则》。

彼时,由于篮球运动刚刚诞生不久,并没有特别复杂的战术规则,只需要简单的一些词汇,便能够让篮球爱好者们跨国语言的障碍「玩」到一起。因此,100多年前并没有如今意义上咱们所说的「球队翻译」的概念。

翻译是一项语言技能,是跨国文化交流的手段和方式。这个岗位的诞生与发展,离不开两个词,那便是「引进来」和「走出去」。基督教青年会将篮球「引进来」,中国的篮球奠基者们为了学习而「走出去」。

当篮球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一大批篮球前辈,包括大名鼎鼎的董守义(中国第一任篮协主席)、舒鸿(中国第一位篮球裁判)、宋君复(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著名体育教育家)前往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拜师篮球的发明人奈史密斯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篮球水平,促进国际交流,国家也曾经多次邀请保加利亚、匈牙利、苏联等来到中国开展友谊赛。「59高峰」便是那时的杰作,直到现在,提起那个辉煌的时代,仍然能够唤起老一辈人的记忆。

虽然,篮球的「引进来」和「走出去」一直在中华大地不断上演。但是「球队翻译」却仍然是个模糊的存在,依附于其他的工作岗位,并未独立出来。因此,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篮球翻译,很难去界定。

但是,在中国篮球市场化运营之后,有两个可以追溯的方向:

第一个是俱乐部层面,1995-96赛季CBA的第一位外援,浙江队引进的萨芬科夫,他的经纪人或者翻译;第二个则是2004年国家队层面,知名体育经纪人夏松,协助中国男篮引进哈里斯和尤纳斯,同时兼任球队的翻译工作。

「2004年,因为哈里斯在队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几位老师可以兼任着翻译工作,稍微顶替一下。但备战奥运会是长周期,就需要稳定的全职翻译了。」郑诚说道。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2)

2005年,入选国家队后的第一场国际比赛,郑诚身着多哈亚锦赛冠军衫在场边留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当时,中国篮协早已面试了数十位候选人,却没有找到合适的翻译。意向的候选人,除了要懂篮球和英语之外,还需要投入全部的时间驻队,保持高强度的运转。

本科英语专业出身的郑诚在学校老师的引荐下,得到了国家队的面试机会。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他经过了两轮面试和挑战,并且遇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抉择之一。

在面试的阶段,郑诚先是帮助当时女篮的主教练汤姆·马赫翻译了一节训练课,没有任何的铺垫,直接被扔到了训练场上,考察他临场的反应能力;再到全国教练员培训班上,外教的教学又让他体验了一波短时间、高信息量的翻译过程。

「篮球和英语都没有问题,但你能否适应球队的工作,我们没有办法给你一个准确的答复,需要你做一个选择。是放弃,还是直接前往秦皇岛跟队,如果秦皇岛的评估通过了,你就去和男篮汇合,如果没有通过,那就只能……」

在这之前,郑诚曾得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老师工作,工作稳定且教学相对轻松。同时,他也在备考法律专业的研究生,考试时间越来越近。

「打了这么多年的篮球,肯定是热爱的,而且08年北京奥运会就在家门口,所以还是决定把工作辞了,直接收拾好行李赶往秦皇岛。」评估结果出炉,他通过了考核。至此,郑诚成为男篮国家队历史上的第一位全职「球队翻译」。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3)

郑诚(中)在中国男篮国家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虽然俱乐部层面公认的「第一翻译」无法考证,但是能够明确的是,在职业「球队翻译」独立存在之前,翻译工作往往是由具备语言技能的篮球学者、体育经纪人、体育媒体记者兼任,包括中国球员留洋NBA,也同样离不开他们的协助。

经过上百年的岁月「球队翻译」终于从其他工作的兼职身份中慢慢剥离出来,成为了球队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直到后来,中国也拥有了被球迷们所熟知的「篮坛四大名翻译」:郑诚、罗杰、雨和郭维盛。

当篮球规则趋于完善,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高越高。从能够介绍清楚什么是篮球,到需要照顾外教、外籍球员的生活日常、赛事训练,乃至文本合同翻译、技战术翻译等等,「球队翻译」的技能图谱也越来越大。

02

「球队翻译」从哪里来,成长路径如何?

如果想成为一名篮球翻译,应该如何迈出第一步?如今随队征战NBL、CBA俱乐部,甚至是国家队的老师们,他们都出自哪里?这个圈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是我们《寻业体育》栏目所关注的问题。

在我们对话了十余位翻译老师之后,通过归纳法发现,「球队翻译」的主要来源一共有三个主要途径:

一、语言类专业科班出身

正如所有的子学科都是从母学科中分离出来的一样(管理,体育管理;英语,体育英语)。在「体育英语」专业出现,国家培养体育语言类人才之前。不乏像郑诚这样,英语专业出身,并且热爱体育,投身到篮球事业中的前辈。

2005年,对于刚刚大学毕业的郑诚来说,即使自己喜欢打篮球,但是涉及到专业术语和技战术的传达,仍然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混沌初开,一切都是在摸索中前行。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4)

郑诚(左二)在中国男篮国家队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1989年,大卫·斯特恩先生站在寒风中,敲开了中央广播电视台的大门;1994年,NBA正式登陆中国,成为了千万篮球迷的启蒙,对于郑诚来说也是一样。

除了自己日常打球之外,郑诚还喜欢看NBA的直播,观看之余还会把每周的《NBA Action》用录像带录制下来,几年时间,录像带竟然装了满满一柜子。

「如果你真的打球,有的时候就算你不太知道,但看到教练连说带比划,你很快就能够把联系建立起来。比较麻烦的是,就算是同一个词,欧洲和美国的理解也是不太一样的。」

「训练的时间很宝贵,尤其是赛场上的暂停,没办法详细描述。所以当时尤纳斯他们那一拨教练,直接用一个代号“蓝色”。包括现在一些教练,也在这么使用。」

综合类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热爱篮球,或者体育院校「体育英语专业」科班出身,这便是「球队翻译」的第一个重要来源。

像我们所熟知的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综合类高校;国内开设「体育英语」专业的体育类高校,如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等,都为行业输送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5)

延伸视频:从沈体到北控,他如何成为「马布里背后的男人」

ECO氪体曾经采访过原轶群,正是毕业于沈阳体育学院体育英语专业。在学校学习期间,他先后辗转东莞篮球学校、辽宁青年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如今他成为了北京控股篮球俱乐部马布里的「贴身翻译」。

二、篮球专项出身,具备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

虽然都是「语言」和「篮球」的排列组合,但切入点稍有不同。我们刚刚提到,语言类科班出身,了解篮球是进入行业的其中一个途径,另外一个则是篮球科班出身,具备较强的口语交流能力,则是第二种方式。

在CBA纪录片《敢梦敢当》中,有一个镜头为「破解战术“C”」,镜头前的张骞身份虽然是「数据分析师」,但是在入行之初,他更早的身份却是「球队翻译」。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6)

《寻业体育》栏目,张骞向氪体记者展示战术手势C

当然,这也顺便延伸了另外一个有趣的问题,那便是「球队翻译」的职业发展路径。除了做翻译之外,还能够如何转型,我们后续会解答。

张骞,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的竞技体育学院,篮球专项出身。

在一次机缘巧合下,他有幸见到了李元伟老师,便向前辈寻求入行的建议。最初的规划是通过学习视频分析,作为入行的敲门砖,但是由于语言能力还不错,便在师兄的鼓励之下,被推荐到了球队成为了一名翻译。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7)

张骞(右一)在CBA赛场边向球员传达战术安排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和原轶群的经历不同,张骞先后辗转了福建、广州和青岛,没有从青年队,而是从NBL一直做到了CBA球队,并前往美国和德国考察,对篮球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第一年我在福建,除了要照顾外援生活,还要负责训练和比赛;但是来到广州之后,在外援眼里,我更像是教练型的翻译,不需要负责生活方面的工作,而是全身心投入篮球本身,也经常会参与到教练组的工作会,承担部分工作。」

那年圣诞节,外援福格在给张骞的圣诞贺卡上,称呼他为Coach Kevin。福格这一个小小的举动,也成为了张骞在球队中的宝贵回忆。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8)

外援福格写给张骞的圣诞贺卡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球队翻译,有张骞所说的偏「教练型」的翻译,也有偏「生活型」的翻译。

在北京控股篮球俱乐部,原轶群更多负责赛场上的翻译,而赵子帆则更加注重外援、外教的生活。当然,赛场上和赛场下的分工,有的时候并不完全割裂,两个人的身份也会在有需要的时候互相转换。

三、有国外留学经历,对篮球和国家文化有足够的了解

赵子帆在大学期间,就前往了美国留学,本科毕业后,继续选择了乔治华盛顿体育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大学期间,他亲历了华盛顿红皮队和俄罗斯世界杯的相关工作,在美国的学习和生活,让赵子帆对国外文化有了足够的了解。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9)

延伸视频:带着外援吃火锅、爬长城,也是「球队翻译」的工作职责

「虽然不是篮球专业,但将心比心,我能够理解外援跨国大洋彼岸,在异地工作和生活的那种状态,所以能够和外援以及他们的家人们聊到一起。」赵子帆说道。

回国后他加入北控,同样也成为了一名「球队翻译」。「原轶群,他比较擅长赛场上的工作,那我就多关注一些场下的事情,想办法一起把工作做好,让球队运转的更好。」有的时候,赵子帆也会在他身边进行学习,以备不时之需。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10)

赵子帆陪伴马布里参加CBA活动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所以,通过培养来源和入行方式不难看出,「球队翻译」仍然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小圈子。职业篮球俱乐部「球队翻译」的同时在岗人数,也不过几十人而已。

在成长方面,他们大多是从地方篮校,到NBL联盟、CBA联盟、再到国家队。非国家队层面,主要看个人的能力,机遇,如果比较好,直接跳级和空降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在国家队层面,除了能力,机遇也很重要。用王润陶的话来说就是「可遇不可求」。如果所跟随的主教练能够达到国家队级别,成为国家队一员也是顺其自然。

03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球队翻译」

当然,如果你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职业俱乐部,那么恭喜你突破了初级的考验,但是,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在了解「球队翻译」怎样出现和如何入行之后,我们紧接着面临的一个问题便是: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球队翻译」?优秀的「球队翻译」应该具备哪些软技能和硬实力?

大多数的「球队翻译」,刚刚接触工作的时候,更多是帮助外籍教练员或者球员处理一些生活上的事务,同时承担一些球队队务的工作。

此时,对于英语的要求高于篮球,不涉及到技战术翻译等专业词汇和术语。但是想要进一步成长,就需要加深对篮球的理解。

在战术词汇的使用方面,光是「CUT」的使用场景就有十余个,想要翻译准确,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经常看篮球赛事、自己打篮球的翻译,往往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并且突破这一层的考验。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11)

郑诚身着西装,在赛场边留念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郑诚面试男篮国家队翻译时,中国篮协便测试了他的翻译能力、临场反应能力,还有高强度工作的抗压能力。

同时,体育赛场上的「球队翻译」与其他种类的翻译不同,我们偶尔能够从媒体,或者自媒体的报道当中,看到主教练在布置战术或者训话,旁边的翻译同样需要带入情绪,帮助主教练做更好的动员和传达。

原轶群认为,在做翻译的时候「需要传达情绪的时候,一定要传达出来。尤其是在动员大家赛场拼搏的时候,绵软无力的翻译方式起不到任何效果。」

曾任中国男篮红队翻译王润陶也是同样的看法,并进行了补充「如果主教练、队员和对面发生了冲突,作为球队翻译,一定是要把矛盾双方拉开。如果也去翻译,肯定会出问题,当翻译就是要平事儿。」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12)

王润陶(右一)此前在男篮国家队担任翻译工作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国家队翻译和俱乐部翻译,有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点也不一样。「球队翻译能够接收到很多的信息,但是哪些该听,该说,需要学会把握。」郑诚说道。

还有一类工作,那便是文本(商务/经纪合同等)翻译。口头和书面用语的使用也有所不同,但随着各个俱乐部配备了专业的法务之后,相关的工作就不一定会交给「球队翻译」了,这个需要看各个俱乐部自身的情况。

当人家看到你光鲜亮丽的时候,殊不知每一个岗位往往都是「人前显贵,人后受罪」,篮球翻译,需要得不仅仅是语言的能力。

由于赛事工作的特殊性,「球队翻译」的工作节奏也比较特殊,最大的工作压力其实是源于「时间」。在赛场上,按照长暂停60秒,短暂停30秒来计算,倘若是国外教练,从教练说完,到完成翻译工作,两个人的时间要「打对折」。在日常训练当中,虽然没有人卡表限制时间,但是翻译所占据的时间,仍然不能太多。

一些训练视频当中,我们往往能够看到教练说话语速飞快的场景,不是因为个人说话的习惯,而是出于对球员的考虑,不能让球员的身体凉下来。如果·翻译占据太多的时间,球员待在场边,体温下降后,不但状态会下降,而且容易受伤。

当一场比赛结束之后,「球队翻译」更要和教练组加班加点,研究视频录像,在赛事密集的阶段,基本上都是连轴运转,加班熬夜,直接通宵也是常态。

「球员们要保证足够的休息,这些熬夜的事情,就必须得由我们来做。」无暇关注凌晨4点的洛杉矶,球队翻译需要陪伴主教练「死磕」视频录像。如果涉及到主客场,还需要长途奔波。

在面对时间压力方面,郑诚也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小方法」: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思路跑在主教练之前,或者至少是处在同一水平线。

「看到赛场上出现问题,我自己就会想。可能这时候主教练真的叫了暂停,如果印证了我自己的想法,其实不用等就可以开始翻译了,相当于我们两个话压着话。如果需要完消化再进行翻译,时间上根本来不及。」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13)

每到国家队比赛前,身为球队一员在球场上唱起国歌,王润陶(右一)至今难忘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看似是一个「小方法」,背后却是「球队翻译」对球队、主教练、赛场情况的洞察、理解和把握。当然,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丰富,对篮球的理解不断加深,这份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也将是独一无二的。

04

「球队翻译」,还可以怎样转型?

职业发展路径,往往分为「纵向深耕」和「横向发展」,「球队翻译」也不例外。既有前者,也有后者,但其实翻译更偏向于后者——横向发展。

当然,不论「球队翻译」如何横向发展,仍然离不开重要的两个字,那便是「篮球」。「语言是技能,篮球是抓手」用这句话来形容「球队翻译」,再合适不过。那「球队翻译」究竟有哪些发展方向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一、主要发展方向(多数情况)

1)教练员/老师/讲师:

在做「球队翻译」的过程中,由于经常接触球员和教练员,因此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更多篮球训练方面的知识。不少翻译老师在拓展职业路径的时候,也会选择成为球队(业余球队、职业球队、高校校队)的教练员、助理教练员。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14)

郭维盛(中)曾担任北京首钢翻译 图片来源:微博@郭维盛G-MONEY

因为一段翻译的视频爆红网络,被称为「网红翻译」的郭维盛,曾经是北京首钢的翻译、主教练助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国家男篮的翻译。在离开一线,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选择投身基层篮球,继续从事篮球青训的相关工作,为中国的篮球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2)视频/录像/技战术分析师:

作为主教练的绝对搭档,「球队翻译」也同样会跟在身边,通过自身的吸收和消化比赛视频,传达给球队的球员们。因此,也能够在整个过程中,「球队翻译」也能够逐渐丰富自己对技战术的理解,逐渐过渡为分析师。

经历了「球队翻译」的身份之后,张骞逐渐转变为了俱乐部的「数据分析师」,也就是大家看到的CBA纪录片《敢梦敢当》中的场景。他不仅参与了常规赛的全部工作,也见证并陪伴了广东宏远的捧杯夺冠。

去年12月,他更是成为了FIBA国际篮联的一级助理讲师。「语言是一种技能,一种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篮球这项运动。」

无独有偶,郑诚在国家队期间,除了翻译之外,他也会主动承担起「录像分析师」的工作,并为中国篮球培养了新的一批人才。2009-2016年,郑诚离开国家队之后,转型成为了深圳新世纪猎豹男子篮球俱乐部的助理教练兼球队领队。

从翻译转变为教练,也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隔壁国际足坛的知名教练穆里尼奥,虽然球员生涯并不成功,但却从担任巴塞罗那主帅的翻译开始,一路坎坷成长为战术大师。

3)领队/球探/篮球经纪人:

2017年,姚明上任篮协主席,施行「双国家队」政策。在上海队的助理教练戈尔的推荐下,王润陶成为了李楠的翻译,ECO氪体也曾经对他进行了专访。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15)

延伸阅读:男篮国家队翻译养成记,这是王润陶的10年体育路

由于在工作中经常和球员打交道,和篮球运动员们产生了很强的信任关系,王润陶也顺其自然地增加了一个「篮球经纪人」的工作,离开翻译岗位后,他又开启了新的挑战。

4)篮球评论员/篮球技术顾问

在评论员的岗位上,不乏知名的优秀运动员,当然,「球队翻译」也会做客,不过要在离开一线之后。在结束中国男篮国家队工作之后,郑诚收到腾讯体育的邀请,成为腾讯体育篮球节目的解说嘉宾,并且在2019和2021年,担任了两届《篮板青春》的篮球技术顾问。

二、其他发展方向(少数情况)

除了以上4种成长路径,我们也发现了「球队翻译」其他的转型方向。郑诚因为曾经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找到了体育和法律的结合,2016年离开俱乐部之后加入律所,成为了一名职业律师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16)

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打,郑诚(右一)成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前往美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也有极少数的翻译,在机遇的加持下成为了球队的管理者。在所有的转型方向当中,有一位翻译拓展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便是在翻译和球员之间横跳的——边赛远。同理,转型成为裁判员,仿佛也是一条可行的道路。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17)

从翻译到球员,边赛远的转型之路 图片来源:微博@边赛远Translator

不过,在目前的大环境下,由于「球队翻译」依附于教练组,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稳定。因此,也可以把「球队翻译」理解为一个数量少,却优质的跳板。当然,如果能够稳定,也不在当地乏扎根下来,成家立业的情况。

在职业的道路上,「球队翻译」是抓手、是跳板,但是仅抱着这样的目的来,最终可能不会收获好的结果。归根到底,还是要用最职业的态度,面对每一份工作。

百年来「球队翻译」孕育并成长,从依附存在,到独立出现,再到融合发展。未来,这项职业也许仍然是一个很小的圈子,但却告诉我们:体育人的职业发展,虽然没有那么宽,但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窄。

一个相对冷门的岗位,却能够拓展出如此多的可能性,给我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不论是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岗位,当你扎根下来,沉淀下来,都能够有更好的发展。

体育在发展,圈子里的从业者们也在成长。历史的规律告诉我们,不是有更好的行业,才会出现更好的人才,而是有更好的人才,行业才能够更好地发展。

这是《寻业体育》的第一期文章内容,在未来,我们也会不断记录体育领域,不同项目、不同细分赛道的职业情况,努力为想要入行的朋友们点亮前进的道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篮球的具体内容(我们把篮球翻译)(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