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最惨结局(懦弱小姐的死和丈夫关系有多大)

贾府的二小姐迎春,作者说她的外号是“二木头”,宝钗称她为“有气的死人”,邢岫烟说她是“老实人”。不管是谁,迎春的标签都是“懦弱”。奶妈就是吃定了她的“与世无争”的好个性儿,把她的攒珠累丝金凤偷拿出去当赌博的本钱了。出事后,贾母惩罚了相关一干人等,奶妈是带头人之一,奶嫂子又威逼着她去老太太那里讨情,放她婆婆一马。

丫鬟绣橘早两天前,就向迎春报告凤不见了,肯定是老奶奶拿去了,要迎春问问,预备八月十五要戴的。迎春心里明镜似的,但如邢夫人说的“心活面软”,总往好处想,她不过是悄悄地拿走,暂时借用一下,也会悄悄儿地拿回来的。

绣橘知道迎春的性格,出主意要报告凤姐,迎春还是为省事,说“罢、罢、罢,省些事罢。”

谁知奶嫂子早来了,要迎春去讨情,听到了她们说凤的事。奶嫂子见迎春不肯去求情,绣橘的话又锋利无比,无可辩驳,便发了邢夫人的私意,说邢岫烟住这,二两银子的月钱,邢夫人要她省出一两给爹妈,要用什么东西可以使迎春的,她们因此倒贴了不少。迎春又忙制止,你们不要吵了,我也不要那凤了,如果太太们问起,“我只说丢了,也妨碍不着什么的。”

绣橘又气又急,姑娘的东西丢了,那我们是做什么的。司棋正在病中,听不过,勉强过来,帮着绣橘问奶嫂子。迎春也就由得她们去闹,自个儿看《太上感应篇》。

三人正没开交,宝钗探春等姊妹进来了。

探春从纱窗内一看,只见迎春倚在床上看书,若有不闻之状。

迎春的“与世无争”并非是傻,她的诗才虽比不上元春和探春,更比不上黛玉、宝钗和湘云,但她也有擅长的技艺,那就是棋艺。贾府“原应叹息”四个女儿,琴棋书画一人占了一样。擅长棋艺的人怎么可能傻?相反,精于棋道的人,对生命的悟性都比较高,是比较通达的人。古代很多高僧都是精于棋道的。

探春提议起了诗社,迎春知道自己没有做诗的才情和雅兴,她甘处下风;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自卑。每个人都有闪光点,又何必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呢?只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就行了,不必在意别人的眼光,生命是为自己而活的。

湘云作东请贾母等吃螃蟹赏桂花,姊妹们做菊花诗。黛玉拿着鱼竿钓鱼,宝钗手拿桂花把玩,掐桂蕊掷向水面,引游鱼淨上来唼喋。湘云出一会神,又让一回袭人等,又招呼山坡下的众人只管放量吃。探春和李纨、惜春立在垂柳阴中看鸥鹭。宝玉看一回黛玉钓鱼,一会又和宝钗说笑两句,一回又看袭人等吃螃蟹,自己也陪饮两口酒。迎春在干什么呢?

迎春又独在花阴下拿着花针穿茉莉花。

红楼最惨结局(懦弱小姐的死和丈夫关系有多大)(1)

迎春那副恬静,和周围的热闹形成强烈的对比。这是只有内心安宁的人才能做得到的。想象着一个秋日的午后,同学、朋友们一起去郊游,你有没有试过独自一人坐在野花、野草丛中,或是小溪边,默默地干些什么?或者只是远离喧闹,独自去享受这一刻的安宁?

迎春是随性的,出题限韵,随意从书架前抽出一本诗,随手一揭,是一首七言律,就作七言律;又向一个小丫头说,你随口说一个字来,小丫头正好倚着门,便说了一个“门”字,大家就作十三元的“门”字韵;然后又要了韵牌匣过来,仍命小丫头随手拿出四块,那丫头就拿了“盆魂痕昏”四块出来。这“随手”“随口”都体现了两个字,随意随性。

迎春也是善良的,贾环和莺儿赌钱,输了两百钱,赖丫鬟们的钱,凤姐让丫头拿了一些钱给他,送他到迎春处玩。贾环是贾府上下都不待见的少爷,还不如一个丫头有体面,但迎春没有排斥他。

迎春也着实可怜,自己的妈妈是姨娘不算,还早就死了,嫡母邢夫人是一个只认钱的主儿,“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言不听的。”迎春木讷,老实,懦弱,不是贾母喜欢的类型。所以,奶奶也不怎么喜欢她。同样不受宠,迎春就没有贾环的自卑和受冷遇后的报复心思。

红楼最惨结局(懦弱小姐的死和丈夫关系有多大)(2)

凄苦的迎春

迎春是雅静的,她是通达的,与世无争,但命运并没有偏爱这个女孩,她的生命在成婚只一年便戛然而止。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尤其是对于宋代以后的女人,嫁丈夫更是头等大事,那是决定她一辈子的命运的,她不会有第二次的机会。可迎春的婚事却是被长辈们草草了事的。贾赦为她选定了孙绍祖,也曾回明贾母。

贾母心中却不十分称意,想来拦阻亦恐不听,儿女之事自有天意前因,况且他是亲父主张,何必出头多事,为此只说“知道了”三字,余不多及。

贾母的“知道了”三个字,冷漠得有些不近人情。虽然有她亲父亲作主,作为一家的最高长辈,心里明知道孙家不行,这桩婚事不妥,却没有去劝阻。于情于理,怎么也说不过去。退一步来说,作母亲的劝了,儿子还是执意如此,那就随他去。尽心尽力了,剩下的才是随缘。

贾母不劝,最主要的是不喜欢贾赫,也不喜欢迎春。有一回,南安郡王妃来了,提出要看她家女孩,贾母也只叫了黛玉,宝钗姊妹,史湘云和探春五个。算起来也只有探春是真正的贾家女儿。迎春还是姐姐,都没有让她出来见。可见在贾母心里,迎春是没有地位的。人只有无关乎自己的事情,才能如此冷漠。这才是让老太太对这门她不看好的婚姻不言语,不想多事的主要原因吧!如果她疼爱的宝玉说了这样一门亲事,她会无动于衷吗?绝对不会!有一回,张真人要给宝玉提亲,贾母不太乐意,就找借口给推掉了。

红楼最惨结局(懦弱小姐的死和丈夫关系有多大)(3)

迎春出嫁

看了很多遍《红楼梦》,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处境的不同,每次都能读出不一样的感觉,据说有很多读者都有这种感受,这是这部小说的魅力所在。年少时,眼光多注重在主角身上,待世事沧桑,慢慢地将注意力转向小人物,发现此处的风景并不比主角逊色。

迎春房里因为凤的事正闹的时候,探春等进来了,听到了此事,探春出头处理,又请来了平儿,奶嫂子才忙忙地把攒珠累丝金凤赎了出来送到平儿处。

这一事件特别的耐人寻味,很多读者都赞叹探春,说她的能干;说迎春懦弱,生活中要吃亏的,“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嘛。从短期来看,探春的处事风格确实能让自己受益,而迎春只有吃亏的份;拉长历史的距离,两者之间谁受益谁吃亏就难说了。

探春的“能”,事事都要出头,正反映了她内心的“苦”;迎春的“弱”,与世无争,这是她内心的安宁通达的表现。姊妹两个不同的处世风格,毫无疑问,探春的方式是大受欢迎,大行其道的,迎春的这种处世为人,就像绣橘说的“将来连姑娘还骗了去呢”。

小说的蒙古王府藏本中有一批语:

探春处处出头,人谓其能,吾谓其苦;迎春处处藏舌,人谓其怯,吾谓其超。探春运符咒,因足役鬼驳神;迎春说因果,更可降狼伏虎。

这段批语,没有经历沧桑,或者对生命的感悟还不太深,是比较难以理解的。

迎春的命运无疑是悲剧,探春的命运同样是悲剧,宝钗黛玉等都是悲剧,这是家族带给她们的,和性格、为人处世毫无关系。迎春的灯谜,就曾提示了她的命运。

天运人功理不穷,有功无运也难逢。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同。

我们常说人无运不能自达,我们能在社会上做些贡献,有没有被称为有成就的人,不在于我们的本事,和有没有“运”有关。没有运,再有本事,也无用;有运来助,也能显得聪明能干,甚至有事功留下来。王德峰先生一句至理名言,我是深有体会的。他说:人生富贵穷通莫非命也!一个人如果到了四十岁,还不相信有命运,只能说Ta悟性不高。

不仅是个人如此,国家也是如此。

朋友圈有人聊起中印的发展问题。很多朋友对印度看法很偏,认为它的起步和环境都比我们好,但发展速度远远比不上我们,而有些沾沾自喜。放大了他们文化上的弊端,忽视了他们文化的优点,得出结论是他们无法发展起来的。我说,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我们不能小看它,当时的东方,最富有的就是中国和印度,我们能有今天的这个成绩,不能骄傲,因为不是本事,而是国运如此。

从1988年我们就开始向上走了,可以比较一下GDP,从什么时候拉开距离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此之前,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它还高出我们些许,而九十年代后的我们迅速地往上飚。

红楼最惨结局(懦弱小姐的死和丈夫关系有多大)(4)

南怀瑾先生和曾仕强教授也从历史的经验中总结出相同的结论我们的国运起来了,并且会有一次大的兴盛,比康乾盛世还要兴盛。而且中国的历史,大约每隔七百年也会大兴盛一次,第一次汉朝,第二次唐朝,第三次是明朝,到如今,刚好是第四个七百年。但我们不要忘记,兴盛之后就是衰退,有起必有落,这是宇宙的规律。

老百姓常说“风水轮流转”,这也是基于历史的总结,我们起来后,接着起来的就是印度。历史长河中,我们都是沿着这样兴衰交替的轨迹在发展的。比如,我国东晋时的高僧法显的《佛国记》里,记载了当时富有的印度。那时的我们正处在魏晋南北朝,战争频繁,老百姓民不聊生。从《佛国记》里,同时代的印度,普通的老百姓都非常富有,居住的都是高大气派的房子,家居还用黄金等装饰。

迎春虽善良老实,与世无争,家族要败了,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中山狼丈夫只是她命运的“缘”,家族才是“因”,因缘际会,促成了迎春死亡的“果”。

谁都没有能力摆脱自然规律的影响,但我们在盛时,在富裕时,修养自身,不做违法乱纪,不做伤害别人的事情,多行善积德,这些我们是个人可以作主做到的。这样,在走下坡路时,能走得稳当一些。

我们的历史也告诉我们:我们走下坡路时,由于祖宗徳行深厚,每次都度过了危机,一次又一次的起来,而不是像其他人类文明,衰退了就真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如今只有在博物馆或者遗址去感受他们当日的辉煌。

曹公十年磨一剑,“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编撰《红楼梦》,当时没有多少读者,赚不到流量,穷得举家喝粥,纯粹只是为了给大家讲故事吗?!我想非也!

列位看官是否认同呢?请评论区告诉我,你的看法。

红楼最惨结局(懦弱小姐的死和丈夫关系有多大)(5)

结束

#创作挑战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