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地点(应该开门逃生还是关门等待救援)

今天的火灾调查之前

蓝叔想问大家一个问题

当火灾发生时

开门逃生好

还是关门等待救援好?

女子家中起火致邻居死亡

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地点(应该开门逃生还是关门等待救援)(1)

2020年4月13日23时20分左右,沈阳浑南区朱某梅家中电器起火,自己成功逃离后,而邻居却身亡。经调查,是因为朱某梅逃离时,未关闭家门,导致火灾现场的浓烟在楼道扩散,邻居是在逃生过程中被浓烟给熏倒,因吸入过多一氧化碳中毒身亡的,2021年朱某梅被判失火罪,刑拘4年。

同样是开门逃生

有人逃生成功

有人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是什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原因分析

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朱某梅逃生成功是因为她刚打开家门准备逃生时,浓烟还没有灌入楼道,生命通道属于畅通状态,朱某梅得以顺利逃生。而当朱某梅打开家门之后,浓烟便破门而出、迅速蔓延。

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地点(应该开门逃生还是关门等待救援)(2)

实践证明,浓烟是火灾中的头号杀手,它的蔓延速度每秒可达3到4米,这也就意味着,短短几十秒的时间整个楼道都将充满浓烟。

浓烟多为窒息性气体和刺激性气体,吸入后会使人丧失基本活动能力。这就是邻居在逃生中丧生的原因。

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地点(应该开门逃生还是关门等待救援)(3)

得出结论

当生命通道畅通时,可选择开门逃生。但是当浓烟充斥安全通道时,空气中的烟气下沉到与地面的距离小于等于180cm,(烟气)内部能见度不超过2m,且高温,这种情况下逃生是十分危险的:

一方面,能见度低无法辨认方向,另一方面浓烟中含大量刺激性有毒气体,一旦高温烟气被点燃,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万万不可盲目逃生。

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地点(应该开门逃生还是关门等待救援)(4)

可是,固守火场不是相当于

坐以待毙吗?

我们再看下面这起火灾

大火毁屋,9名租客无一伤亡

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地点(应该开门逃生还是关门等待救援)(5)

今年3月22日上午8点,浙江省台州市一出租房内发生火灾,屋内被烧得面目全非、一片狼藉,但是住在该栋楼的9名租客全部获救,无一人伤亡。而原因却是由于一扇紧闭着的钢门,阻挡了浓烟的蔓延,为救援赢得了时间。

在这起火灾中

他们没有开门逃生

而选择固守待援

结果所有人都活下来了

那为什么要固守待援?

gù shǒu jiù yuán

固 守 救 援

释义:在确保自己安全的情况下,等待救援。

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地点(应该开门逃生还是关门等待救援)(6)

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地点(应该开门逃生还是关门等待救援)(7)

原因分析

在这起火灾中,我们不难发现,当屋内燃起大火、充满浓烟时,逃离火场的生命通道已经被堵塞了,这时候大家选择待在还未过火的房间,紧闭房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浓烟的入侵,为消防员赶来救援赢得时间。

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地点(应该开门逃生还是关门等待救援)(8)

得出结论

我们必须知道,固守待援是远离大火和浓烟,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等待救援。

然而,必须强调的是,并非所有的固守待援都能等来生的希望,除了等待救援,还可以做很多事情——

如果已知门外的火势大小,确定无法逃生时,可以是用水把棉被打湿,堵住门的缝隙,阻止浓烟进来,然后拨打119求救,或者是用一些明显的物体在窗户口求救。

发生火灾时正确的逃生方法地点(应该开门逃生还是关门等待救援)(9)

如果不清楚门外的火情,可以先触碰门把手,如果门把手不烫,可以试图出去看一看,但是出去之前一定要用脚把门顶住,因为假如外面着火的话,开门的你可能会被气浪掀翻。

蓝叔敲重点

如果发现自家着火,火情在自控范围内,应该正确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如果火势无法扑灭,且有逃生可能,应尽可能通知火场其他人员一起逃生。

如果无法离开火灾现场,你可以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关闭你和火之间的那扇门。

如果关闭门后,有毒气体通过门缝渗入,可以用湿毛巾堵住门缝。

如果火势过大,且感受到门的温度过高,且救援力量还未赶到现场时,可以不断向门泼水降温,为生命赢得宝贵的等待救援的时间。

如果不是自己家着火,不要急于沿楼梯向下跑。逃生之前,一定要先观察楼梯间有没有浓烟。具备逃生条件时,要尽可能压低身子,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俯身前行。

意外事故可以防范

如果还是发生了

请记住以上这几个如果

火线调查局提醒

大家可以在家中易发生火灾的地方(如厨房、插座周围等)安装烟感探测器,家中可常备灭火器,以备不时之需!当然也要记住及时检查消防器材的使用年限,保证能够正常使用。

此外,关注鄂尔多斯消防,这里有许多你容易忽略的消防安全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这些可都是救命的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