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能来形容创造力吗(入木三分)

很多读者在用毛笔书写的时候会很用力的去写去按笔,原因呢大概都是受到两个书法术语的影响,一个是“入木三分”另一个是“力透纸背”,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入木三分,出处: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解释: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入木三分能来形容创造力吗(入木三分)(1)

入木三分

力透纸背,出处:1、唐·颜真卿《张长史十二意笔法意记》:“当其用锋,常欲使其透过纸背,此成功之极也。”2、清·赵翼《瓯北诗话》:"(陆游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解释: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

如果从字面意思去理解,那就是书写时候特别用力,以至于进入木头三分和透过纸的背面的意思,所以很多人甚至是所谓的书法老师都把书法理解为用大力气去书写。

入木三分能来形容创造力吗(入木三分)(2)

头条中的某位老先生在示范

比如上图中头条上的这位老先生,可以说是用力书写的典范了,但看他的字迹上入木三分了吗?没有!力透纸背了吗?也没有!实际上古人创造的很多成语或者诗句,我们都不能单纯的从字面去理解它的意思,比如:千钧一发【出自】:《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入木三分能来形容创造力吗(入木三分)(3)

千钧一发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实际上真的有千钧的重量牵引在一根头发上的情况吗?当然没有,只是形容而已。而力透纸背最初是形容陆游的诗,诗词透过纸背这也很显然只是一种修辞手法而已。

入木三分能来形容创造力吗(入木三分)(4)

王羲之《丧乱帖》

按原大临写过王羲之尺牍的朋友都知道,古人写字其实很小线条很细,用小楷毛笔不必用力按就能写出那样粗细的线条。如果用力按笔线条就会比原作粗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王羲之不可能很用力的去书写。入木三分和力透纸背所说的“力”其实并不是物理上的所说的多少牛顿的个“力”,他们说的其实是审美上的力,是有力量的感觉,是流畅飘逸的线条带给人有力的感觉,并不是用很大力气去书写的意思。反过来说,如果说书法上的力是物理上的力,

入木三分能来形容创造力吗(入木三分)(5)

举重冠军力气大,都成书法家了吗?显然没有

那岂不是举重冠军、掰手腕冠军等等这些手上有力气的人用毛笔去写字就都成了大书法家了呢?这显然是很荒谬的。毛笔书写的魅力在于笔毫有弹性,在弹性范围内书写会流畅而富有变化。如果用力按毛笔去书写,会超出毛笔的弹性范围,直接把毛笔变成了棍子,什么书写技术都发挥不出来了。所以,毛笔要提起来写,而不是用力按下去。

入木三分能来形容创造力吗(入木三分)(6)

董其昌书法

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是这样说的:“发笔处便要提得笔起,不使其自揠,乃是千古不传语。”不要用力按笔书写,这个道理很浅显,却是很多书友经常进入的误区,请大家切记,切记!

入木三分能来形容创造力吗(入木三分)(7)

本文由《晋唐笔法》一书作者撰写,《晋唐笔法》一本通俗易懂的书法理论专著,堪称书法界的九阴真经,短期已经再版,受到众多书友热赞,书和评价见文下链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