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与俄国什么关系(苏联和俄罗斯的关系)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17年俄国相继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而这两次革命的结果就是沙皇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送入坟墓。十月革命后俄国境内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或自治共和国。在与白军和外国干涉军的战争中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与乌克兰、白俄罗斯、高加索等地的苏维埃政权并肩作战。国内战争结束之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各苏维埃共和国的共产党出于统一进行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目的而提出了联合问题。1922年8月联共(布)中央成立了由斯大林主持的专门委员会,提出各苏维埃共和国以自治共和国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方案。这一方案遭到了格鲁吉亚领导人的反对,最终列宁建议各苏维埃共和国按平等自愿原则一起加入苏维埃共和国联盟。1922年10月中央全会根据列宁的建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各苏维埃共和国联合的新方案。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这时的苏联只有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四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与俄国什么关系(苏联和俄罗斯的关系)(1)

根据苏联缔造者列宁的设想:原沙俄领土上的各民族应成立以本民族为主体的加盟共和国,再由各加盟国以平等自愿的原则加入苏维埃大家庭。在这样的背景下苏联对中亚地区进行了民族划界工作。1925年原属俄罗斯联邦治下的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两个自治共和国正式升级成为苏联加盟共和国,至此苏联一共有六个加盟共和国、十五个自治共和国和十六个自治州。1929年10月16日隶属于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塔吉克自治共和国成立塔吉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并于同年12月5日正式加入苏联。1936年苏联再次对中亚地区的领土按民族属性化界,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由自治共和国升级成为加盟共和国。中亚民族化界工作也影响到了高加索地区,最终南高加索联邦被拆分为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三个加盟共和国。至此苏联一共有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11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与俄国什么关系(苏联和俄罗斯的关系)(2)

1918年11月18日波兰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造成的局势趁机宣布独立并占据了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地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与波兰的战争后与周围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芬兰、立陶宛签订了和平条约,由此正式承认这些原属沙皇俄国的地区的独立。苏波战争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丧失了寇松线以西的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波罗的海西部沿岸及芬兰以东的大片土地的主权。1919年2月苏波战争期间当时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曾一度在东欧成立波兰苏维埃共和国,然而随着战后苏波议和又取消了这一共和国。芬兰独立后仍有相当一部分芬兰族人生活在苏联境内。1923年到1940年期间芬兰族聚居的卡累利阿地区成立有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这时的卡累利阿并非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而是作为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管辖下的一个自治共和国。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闪击波兰,大约半个月后苏联以保护波兰境内的乌克兰人和白俄罗斯人为名出兵占领波兰东部地区。到了这年10月苏联又以芬兰国界距离列宁格勒过近为由提出领土置换,然而遭到了芬兰方面的拒绝,苏芬战争随即爆发。尽管苏联红军在芬兰陷于苦战之中,然而芬兰方面担心战争长期化会给自身带来巨大破坏,最终双方于1940年3月12日媾和:芬兰将整个卡累利阿地峡连同维普里城、维普里湾、拉多加湖西北岸、马尔卡日尔维以东领土、雷巴奇和斯来特尼半岛的一部分以及芬兰湾中的一些岛屿割让给苏联。1940年3月31日苏联将从芬兰得到的领土划归卡累利阿,同时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正式升级成为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由隶属于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俄罗斯之下的一个自治共和正式升级成为独立的加盟共和国。1940年6月苏联政府分别照会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三国:要求三国改组政府实行大选和让苏联红军自由通行,随即30万苏联红军进入三国境内扶植起亲苏政权,随后三国在亲苏政权的主导下加入苏联。

苏联与俄国什么关系(苏联和俄罗斯的关系)(3)

1805-1812年的第七次俄土战争后当时的沙皇俄国就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夺取了德涅斯特河西岸的比萨拉比亚,事实上这块土地在历史上曾是属于罗马尼亚的,然而当时的罗马尼亚处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于是沙俄以解放斯拉夫同胞的名义占领了这一地区。1877年5月9日罗马尼亚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后也只能面对比萨拉比亚已被俄国占领这一既成事实。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罗马尼亚利用俄国国内的混乱局面收复了比萨拉比亚,十月革命后新兴的苏维埃政权对此拒绝承认。1940年3月29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发表讲话指出:“苏联对罗马尼亚夺取的比萨拉比亚从未承认。这个问题是个未解决的争议问题,尽管苏联从没提出通过军事途径收回它”。6月26日苏联照会罗马尼亚政府:要求将比萨拉比亚归还苏联并将北布科维纳移交给苏联。对此苏联方面声称:比萨拉比亚是1918年罗马尼亚利用俄国战后的虚弱状态强行夺取的,现在苏联的战后虚弱已成为过去式,至于北布科维纳则是作为罗马尼亚对其在比萨拉比亚22年统治期间带给苏联巨大损失的微不足道的赔偿。6月30日苏联出兵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8月2日苏联最高苏维埃通过决议:将北布科维纳并入乌克兰加盟共和国,而比萨拉比亚则成立摩尔达维亚加盟共和国(后更名为摩尔多瓦)。至此苏联已发展成为拥有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达维亚、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卡累利阿、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16个加盟共和国。1956年7月16日卡累利阿的加盟共和国地位被取消,重新成为俄罗斯联邦之下的一个自治共和国,此后直到苏联解体加盟共和国数量始终保持为15个。

苏联与俄国什么关系(苏联和俄罗斯的关系)(4)

苏联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根据苏联宪法的规定:每个加盟共和国都有权利加入和退出苏联。纵观苏联从诞生到解体的全过程中加盟共和国的数量发生过变化,不过自1956年后固定保持为15个。俄罗斯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除俄罗斯之外苏联还有14个加盟共和国,而在苏联解体后这些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都成为了独立的主权国家。就此而言:在苏联时代俄罗斯是苏联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各加盟共和国内部又存在若干自治共和国:如今俄罗斯的车臣地区在苏联时代就是隶属于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共和国。自治共和国尽管享有一定的自治权利,但不具备苏联宪法赋予加盟共和国的自愿加入或退出苏联的权利。打个比方:俄罗斯和乌克兰在苏联时代的关系就像是地位平等的俩兄弟,而车臣则是俄罗斯治下的一部分,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的独立对俄罗斯就像是兄弟分家,可如果车臣也要学着闹独立就不是分家的问题了,那就相当于斩断自身肢体的自残行为了。这么看来苏联和俄罗斯的关系是明确的:苏联是由俄罗斯和其他14个加盟共和国共同组成的,而俄罗斯则是苏联的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只能说俄罗斯曾是苏联的一部分,而不能反过来说苏联是俄罗斯的。事情真有这么简单吗?事实上并非如此——实际上俄罗斯人自己就不见得是这么看待自己和苏联的关系的。尽管包括俄罗斯在内整个国际社会都认可俄罗斯曾是苏联组成部分之一这个基本事实,但关于俄罗斯和苏联的关系无论在俄罗斯国内或是在国际上还存在另一种观察视角。这种视角并不否认俄罗斯曾是苏联的组成部分之一,但更强调的是苏联是俄罗斯历史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这绝不仅仅只是俄罗斯自己一家的看法,因为任何国家的任何人如果打算写俄罗斯历史都会自然而然将俄罗斯的历史划分为沙皇时代、苏联时代以及现在的俄联邦时代三部分。

苏联与俄国什么关系(苏联和俄罗斯的关系)(5)

纵观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早在沙皇时代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概念就是民族有大小优劣之分,而弱小民族服从于强大民族就被视为天经地义。和俄罗斯同出斯拉夫族系的乌克兰在沙皇时代被称为小俄罗斯,而另一个同样出自于斯拉夫族系的民族则被称为白俄罗斯,而俄罗斯民族则自称大俄罗斯。正是这样的民族观使沙皇俄国成为了列宁口中所谓的“各民族的监狱”。苏联建立于沙皇俄国的废墟之上,号称要推翻民族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制度,于是在苏联宪法中就诞生了保护少数民族利益的加盟共和国制度。这一制度本身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然而要改变一种形成已久的传统观点无疑是极其困难的。尽管苏联在国家组织架构上极力试图打造一个各民族平等的大家庭,可在实际的国家生活中大俄罗斯主义的阴影似乎从来都没被根除过,事实上我们如今回头总结苏联解体的经验教训时可以说这是苏联解体的重大诱因。在苏联时代俄罗斯是境内唯一没有自己的政府架构的加盟共和国,俄罗斯的一切事务均由苏联中央政府管理,换句话说俄罗斯政府就相当于苏联的中央政府,而其他14个加盟国事实上变相成为了附属于俄罗斯的”省“、”州“或”自治区“。从苏联的国家组织架构而言:当初列宁试图建立的是一个由各加盟共和国作为平等主体组成的大家庭,然而事实上苏联成为了一个以俄罗斯为主体核心联合各加盟共和国形成的联邦制国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人往往自然而然地将苏联视为一个大号的俄罗斯,而苏联时代作为世界超级大国之一的辉煌也就令俄罗斯人引以为豪,相比之下其他原苏联加盟共和国本来也是有资格将苏联的成就视为本国的自豪的,然而这些国家似乎都没俄罗斯这样的苏联情结。因为俄罗斯是苏联无可争议的主体,因此苏联和俄罗斯的关系除了上文提到的:俄罗斯是苏联的组成部分之外,也可以将苏联视为俄罗斯在历史上的一个阶段进程。苏联解体后包括苏联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地位在内的苏联在一切国际机构中的身份地位由俄罗斯联邦继承国,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均由俄罗斯接收。这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关于俄罗斯是苏联继承者这一关系定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