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历史四十二题(那些被质疑过的高考历史试题)

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无论对高中教学、考生的人生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的影响上都会产生极大的辐射作用,因此,高考命题是否科学严谨,也一直被广泛关注。从高考历史的命题情况来看,从2009年到2019年十年间,被诟病过的历史题不少,但也不算多。而且在2016年以后这种质疑已经几乎消失。下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十年被质疑过的历史高考题有哪些?

被质疑过的高考历史题

1、2009年四川文综试卷第16题

1918年底到1919年4月.中国人普遍对协约国的胜利持高度肯定的态度:但1919年4月后,列宁批判帝国主义的理论却迅速流行开来。舆论的这种变化反映出()。

A.国人一度对借巴黎和会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充满信心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官的退让引发了国人情绪的变化

C.马列主义思想给国人带来了重组世界新秩序的希望

D.马列主义成为了国人追求民族独立富强的指导思想

此题的正确选项为C。

质疑者认为,中国此时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的最直接的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世界重组应该是走向独立富强后才有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所以选D更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2、(2009年广东省高考历史试卷(A卷)选择题第13题如下: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 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此题正确答案为B。但大家清楚,这部宪法应该是1954年宪法,而1954年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也还存在,那么B选项表述就是错误的。

3、2009年全国高考文综I历史第19题

抗日战争期间某战役后,《新华日报》刊载一位中国将领的谈话:"我军……对于一城一寨之得失,初不以为重,主在引敌深入,使其兵力分散,而予敌主力以打击。"以下战役符合上述特征的是:

A.淞沪会战B.百团大战C.台儿庄战役D.平型关战役

本题正确选项为C。质疑者认为台儿庄战役是否是因为这种放弃一城一池引敌深入而进行的战役本身就存在争议,用这种本身有争议的材料来命题的做法会造成对学生的误导和歧义。

4、2009年高考文综全国卷I第21题

1787年费城会议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规定: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反映了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是

A.民主主义B.平等主义C.自由主义D.共和主义

本题正确选项为D。质疑者认为:贵族是欧洲移民传承了英国的社会传统,而合众国不得授予贵族爵位,则是对英国政治制度的某种否定,对民主制度的进一步探索,因此选A或选B。

5、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14题

"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秩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决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决的公正公平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本题正确选项为A。从质疑的角度来看,陪审团只是参加陪审,并不能完全控制案件的最终审判,反而起到了对法庭的监督作用,所以,选C更准确。

6、2013年江苏高考历史第8题

右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全国高考历史四十二题(那些被质疑过的高考历史试题)(1)

A.全面抗战运输物资的需要B.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此题正确选项为C。但质疑者认为从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到1928年以后轮船制造数据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35年蒋介石才提出来的,故本题没有正确选项。

7、2014年高考天津文综卷历史第2题

《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A.儒家对农业的重视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正确答案为A。但质疑者认为:《齐民要术》自序中所引用、涉及典故和观点均根源于《周易》《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实际上主要体现了儒家思想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对古代农业和商业的重视,材料的不完整,答案就会牵强附会。

8、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一第25题: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正确答案选C。质疑者认为本题从逻辑上并不构成因果关系,即母族受到重视并不是外戚干政的原因,被背景与原因混为一谈,不合逻辑。

9、2015年全国课标Ⅰ卷第32题

图6为古罗马正义女神像。它体现了罗马法的诸多原则,如高擎的秤体现的是裁量公平,手握利剑体现的是法律的强制力。据此,双眼蒙布所体现的原则是,法官审案应()

全国高考历史四十二题(那些被质疑过的高考历史试题)(2)

A.主要依据道德良知

B.侧重听取证人证言

C.不受表象迷惑洞察事实真相

D.排除一切干扰遵从民众意愿

本题正确选项为C。质疑者认为雕塑的出处存疑,属于伪史料,认为蒙眼的做法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才开始的,所以伪史料显示出命题的不严谨不科学。

10、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Ⅱ卷历史第32题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和贵族展开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恩格斯曾评论说:"氏族贵族和平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这一长期斗争的结果是

A.贵族的特权被取消B.罗马法体系最终形成

C.公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D.自由民获得相同的权利

本题的正确选项为C。质疑者认为,命题人将公民与贵族对立起来,是一种错误,公民本身就包括了贵族,所以正确的表述应该是平民与贵族法律上平等,此题没有正确答案。

启示与应对

实际上,在高考题中出现一些不严谨不科学的地方在所难免,在很多的模拟题中存在的问题也更多。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着力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避开争议试题,加强对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检测。

既然历史试题的命制也会存在不科学不严谨的地方,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尽量少用套卷,精选历史试题重新组卷来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减少在检测学生的过程中出现不准确性。

第二,运用争议试题,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

这些存在争议的历史试题,教师可以适当的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证,鼓励学生通过史料实证来进行研究。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资料,通过查阅书籍史料等对自己的质疑进行考证,这样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第三,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教师不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人云亦云,教师需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教师必须不断阅读、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理念。有了丰厚的知识积淀,教师才不容易迷信权威,才敢于质疑,才会在"论从史出"的原则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长此以往,教师的品质和思维方式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