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剧变深度解析(这些年我们见证的)

孙立梅1995年,改编自作家陆天明同名小说的《苍天在上》,是国内公认的第一部引发轰动效应的反腐剧,由此也点燃了此后十年间反腐剧的热度现在回过头看,《苍天在上》的剧情并不复杂,一位新任代理市长和一位市委书记共同努力,揭开副省长挪用公款问题好人是好人,坏人是好人,黑白分明,观众一眼能看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时代剧变深度解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时代剧变深度解析(这些年我们见证的)

时代剧变深度解析

孙立梅

1995年,改编自作家陆天明同名小说的《苍天在上》,是国内公认的第一部引发轰动效应的反腐剧,由此也点燃了此后十年间反腐剧的热度。现在回过头看,《苍天在上》的剧情并不复杂,一位新任代理市长和一位市委书记共同努力,揭开副省长挪用公款问题。好人是好人,坏人是好人,黑白分明,观众一眼能看出。

1997年,作家张平推出 《抉择》,随即被改编为同名连续剧以及电影《生死抉择》。原著中有大量关于男主角李高成的心理描写,影视剧中也没有回避他的痛苦挣扎:因为在贪腐集团背后,有他亲密的老部下、尊敬的老上级,甚至他心爱的妻子。《抉择》 首次将亲友贪腐问题摆在了一位反腐官员的面前,他能不能舍弃自己的既得利益,舍弃家庭和亲人?李高成这么做了,在背后支撑他的是他的初心:为民造福,保民平安。

到了2003年,根据周梅森同名小说改编的反腐剧《至高利益》,再一次突破了这一题材的表现层面,拓宽了视野尺度。在此之前的反腐剧,说的大多是实物形式的腐败,但《至高利益》突出的却是心灵的腐败、权力的腐败。剧中最大的腐败分子赵达功并没有贪污一分钱,但他兴建“政绩工程”以图当上更大的官,而这样的“政绩工程”对人民来说,简直就是“造孽工程”。该剧首次提出“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至高利益,还是以个人政治利益为至高利益”的问题,也将创作者对反腐剧的思考带至一个新的高度。

2004年之后,反腐剧转向低迷,没能再出现引起轰动效应的作品。直到今年,随着《人民的名义》热播,反腐剧和反腐题材热,又一次回归大众视野。

今年年初,在北京举行的《人民的名义》图书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指出:“文学创作确实需要面对这个时代的急剧变化,面对国家与民族的大势,从中吸取力量。所以一个题材、一个门类的作品的兴衰,高峰和低谷,一定程度上本身就反映着社会时代的一些变化。”

不仅是文学作品,李敬泽的这句话,基本也可以概括这些年来反腐剧走过的路程。仅从以上三部不同年份的反腐剧的“剧变”当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创作者们对人性的认知和呈现越来越丰富,对反腐问题的剖析越来越深入,而这些认知、呈现和剖析,直接反映出来的,就是我们的国家、我们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更不要说,还有同样出色的《人间正道》《大雪无痕》《国家干部》《绝对权力》 等反腐题材剧作,都从不同角度,呈现出正面力量的英气和一个时代的正气。

值得一提的是,在反腐剧的“剧变”当中,我们每个人,充当的不仅仅只是观众的角色,我们同时也是每一部反腐大剧的“剧中人”,甚至是“剧作者”。因为只有大众关注反腐现象和反腐问题,理解反腐剧的每一步重要突破,保持对人性的悲悯之心,愿意被触及灵魂深处的角落,创作者们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和勇气,继续深挖,呈现更多这样的作品。

从《人民的名义》引发的热度和第一、二集的高收视率来看,观众和创作者之间的这个通道,是高度相通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